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2-23 23:10□李
新课程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拜师孔子技巧

□李 君

朗读始终是一门独特而又美妙的艺术,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主旨和深刻的主题意蕴。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课程,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课程的理解。但是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语文课程中朗读的必要性,因此产生了很多教学问题,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小学语文朗读课程始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固有教学思维严重影响了新课改的推进,也制约了教师的改革创新能力。

1.缺乏朗读指导。新课改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些老师为了完成规定的课改任务,将课上朗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朗读和感受。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朗读技巧和朗读方法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指导,致使学生的朗读课程成为一种形式教育。

2.朗读参与度不高。朗读课堂本应十分活跃、充满活力,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感受朗读的独特魅力。但是,现在的朗读课堂却是另一种形式的朗读氛围,这是基于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课堂氛围。听着多媒体播放的音频,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吸引到课堂上来了,他们可以跟着音频感受朗读的氛围,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真正地参与朗读课程,其取得的进步并不是很明显,甚至很多学生都没有张开嘴进行实际朗读,这种听大于读的形式,会使学生丧失对学习的热情。

3.忽视朗读情感体验。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只是改变了朗读的外在形式,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让学生单独地重复阅读一句著名的诗句,或者最能体现思想感情的重点段落,这就忽视了朗读教学要让学生感知全文、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最终目的。

以上这三种语文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只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才能帮助学生进行实际的阅读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教师的教法和教授理念。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对策

1.在引导中朗读。新课改一直强调,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朗读课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讲解阅读方法和技巧,对这方面知识进行学习,使自己具备良好的阅读技巧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起到示范作用,在示范中自然融入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在课堂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在朗读之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朗读心得,学会分享朗读体验,最终对文章有整体上的把握。

如语文课文 《放风筝》,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点尤其难以做到。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生活案例进行讲解,询问学生是否放过风筝,以及当时放风筝的心情和具体情况。然后,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自觉进行范读,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哪句重读,哪句轻读,哪一段需要重点感受,等等。学生在交流之后再进行朗读,并在朗读之后交流彼此的心得体会,就会更加容易理解作者的感情。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阅读,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感悟能力。

2.在练习中朗读。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训练过程,因为学生处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认知水平有所不同。在不同阶段,朗读要有不同的目标,训练也要有针对性。所以,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阅读技巧,在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同时,要注意阅读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喜欢这种阅读训练。如范读、领读、齐读、自读与分角色朗读,这些都可以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只有将训练与技巧不断磨合,才能达到一定的阅读目的,才能在整体的阅读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在上 《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安排分角色朗读,每人配备一个角色,并且在朗读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所朗读角色的状态。可以把小壁虎到处找尾巴的伤心的感情表演出来,也可以把老黄牛、小鱼、壁虎妈妈及燕子的感受在朗读中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样一种形式,不仅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还能引导学生对个别角色进行情感思考。此外,对于一些情感集中爆发的段落,教师可以先范读,然后学生齐读,让学生感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最终爱上阅读。这样,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文。总之,这是一种需要教师不断思考和创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会占用很多课堂教学时间,需要教师灵活安排课堂时间,以实现教学目的。

3.在思考中朗读。课文都饱含了作者深刻的情感,只有彻底地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文章的情感基调,才能更好地掌握其中的阅读方法。所以,学生在阅读中要多动脑、多思考,而不是呆板地被动吸收,只有带着自己的感受去通读全文才是真正的朗读。

如阅读课文 《孔子拜师》,在教授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文章有基本的了解,要适当地讲解课文内容的思路。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代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 “远近闻名”的老师,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 “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 “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第三部分,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第四部分,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教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基本讲解后,学生掌握了文章的大概内容,教师就可以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行感悟其中的情感。在学生阅读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总结给出答案: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孔子和老子做出简单的评价。这就是将阅读练习与思考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和引导,让学生边朗读、边思考,读思结合,最终让学生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三、结语

朗读是小学课程教学中很重要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最终在阅读之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尽管当前的朗读教学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只要教师积极地思考,不断创新,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将阅读与练习结合起来,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愿读、多读、会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拜师孔子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湍河之畔拜师记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提问的技巧
欧阳修拜师
李固千里拜师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