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的同学害怕作文,总感觉无话可说、无字可写,其实与作文素养的积累有关。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写好的,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和练习的过程,必须经历厚积薄发的习作之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阐明了积累与写作的关系。要想解决作文难这个问题,应该从观察和体验生活入手,加大阅读量,更要勤于动笔、勤于思考,为作文积累更多的素材,不断提高书写和表达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水涨船高、水到渠成。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观察和体验生活。每天我们都要经历生活,所见所闻,人、物、事、景、情,都会在我们的大脑里留下印记,印象深的就记得牢固一些,印象浅的或许就是过目即忘。往往能写出好文章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注意观察生活,主动去体验生活,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生活,让大脑中的印记更深刻一些。慢慢地生活就会在我们的内心不断积累和沉淀,从而形成写作的素材。
教学《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一课,教师就要通过教学,让学生们真诚地热爱生活、深入地体验生活、仔细地品味生活,养成细心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一定意义上讲,初中生的情感世界慢慢丰富了起来,心智开始慢慢变得成熟,认知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也就是说他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有了生活,就有了作文的源泉,仔细观察生活,保持敏感和好奇心,就会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其实,校园的一草一木,大自然的春花秋月,家庭的平凡小事,社会上的点滴见闻,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能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只要用心观察,细心体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慢慢在大脑中积累的写作素材越来越多,就不会在写作文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了。通过观察和体会,让学生把自己最熟悉的生活,用笔记录下来,然后进行交流和研讨,久而久之也就学会如何选取生活素材了。
只要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觉得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也就会真诚地热爱生活,把生活中最能打动你、最让你难以忘怀的事情写出来,或许就是一篇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好作文。
作文是由字词句组成的,可以说词汇就是作文的“细胞”,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座房子的话,词汇就是砖瓦。一个词汇贫乏的人,就不可能写出好文章,往往是捉襟见肘、理屈词穷;而一个词汇丰富的人,就能更准确、更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说,词汇量直接制约着作文水平的高低。阅读是词汇积累的最主要渠道,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慢慢增加自己的词汇量,在写作文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文从字顺》是一堂传授写作基本技巧的课,怎样才能做到“文从字顺”呢?很显然,“文从字顺”首先是要有“文”有“字”,然后才是合理运用和搭配。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文”和“字”就是“米”,是构成文章的最基本的原材料。因此,词汇积累是作文素养中最基本的内容,而词汇积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阅读。因此,文从句顺、遣词造句,应该从阅读开始,只有阅读达到了一定程度,掌握了别人是怎么恰当、妥帖地表达所思所感的,是怎么语句通顺、有条不紊叙述故事的,潜移默化就会内化为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阅读的同时,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遇到好词、好句、好段,做好笔记,反复诵读,对一些优秀经典文章,甚至要求熟读成诵,以此逐步增加词汇量,加深印象,为写作文储备更多的词汇。
阅读不仅仅是在课堂,更重要的是在课外。课外阅读是初中学生积累词汇的主战场、主阵地,需要正确引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词汇积累就会与日俱增、集腋成裘。
笔是作文的工具,是把生活的感悟和内在的思想转化成文字的手段,是作文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应该说,作文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而动笔就是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熟练程度和把握能力,直接决定着作文的优劣。只有勤于动笔,才能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也只有勤于动笔,才能掌握更多书面表达的技巧。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把这种训练经常化,作文水平自然就会提高。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一课,就是训练和培养“动笔”能力的课程,既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更是解决如何提高动笔能力的问题。因此,在这堂写作课上,首先要明确的是“写什么”的问题,学校、家庭、社会,我们的所见、所闻、所想,都可以成为“动笔”的内容。然后是要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勤于动笔,不是为了动笔而动笔,要求学生勤于动笔是为了提高作文素养和写作能力。文章绝对不仅是词汇的堆砌,而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所以要在动笔之前,先考虑为什么要写这些文字,想表达什么,也就是首先明确主题思想;有了写作的内容,明确了写作的动因,最后才是“怎么写”,围绕想要表达的思想,抓住了重点,再来组织和调动词汇,叙述和描写我们想要书写的对象,自然就会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写作的技巧没有捷径可走,只能靠反反复复地训练,写得多了,自然驾轻就熟,顺理成章。记日记、做笔记等都是锻炼和提高作文素养的好方法,只要引导学生坚持,持之以恒,自然会有收获。
写作是把内心的东西通过笔展现成文字,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这种心理活动将我们曾经感受到的人、事、景、物、情,进行再创造,然后才能形成文章。丰富的想象力,能让一篇文章更生动、更感人、更精彩,可以说想象力就是作文的翅膀,能飞多高,能飞多远,都取决于想象。通过想象,文字才能有生命力和感染力;乐于想象,就能够给我们的写作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教学《发挥联想和想象》一课,目的就在于开发和培养学生善于联想、乐于想象的能力。联想和想象不是天马行空,需要新奇,但又要合情合理;需要大胆,但更要有逻辑、有章法。为了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比较分析法、发现法和创设情境法等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趣味,引导他们运用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来构思文章,然后落实到写作实践中,完成从想象到写作的过程。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图片、视频、动漫等,抓住学生注意力,帮助他们打开想象的开关,类似“十年后的我……”“假如有一天……”“穿越……”等等,这些都是能够有效激发和锻炼学生想象力的主题,引导学生大胆去联想和想象;然后通过这些主题,再谈到联想和想象的区别以及运用;最后围绕这些充满想象力的主题,把自己的想象写出来,说出来,互相交流和讨论,把不合逻辑,不合情理的内容去掉,一篇充满想象力的文章就会自然天成。
初中生的内心比宇宙还要宽广,只要给他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一切皆有可能。写作离不开想象,引导学生乐于想象,就会给他们一个更广阔的空间,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更多的写作灵感。
写作是一个人表达思想和情感、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基本技能,而初中阶段正是认知和心智走向成熟的关键环节,同样也是提高作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总之,作文并不可怕,只要有了丰富的积累,作文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会让学生慢慢喜欢上作文。但作文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锻炼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每一个生花妙笔都不是天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坚持,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