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见证我们的成长

2018-02-23 17:48海南教育期刊社陈智慧海南省昌江中学林瑞记
新教育 2018年26期
关键词:国培计划老师

□海南教育期刊社 陈智慧 海南省昌江中学 林瑞记

“国培计划”即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由教育部、财政部于2010年全面实施,是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国培计划”旨在加强教师队伍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的职业素养,播种下改善乡村教育的真切期望。至今,国培计划已开展8年,全国各地的国培计划顺利开展,且目的明确,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国培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整体素质得到了稳步的提高。

海南的国培是国家国培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教育厅和教培院对此都极为重视,各个市县在长期的实践中,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保障了计划的有效实施。为了回望国培的峥嵘岁月,感念国培带来的成长,记录下这个重大教育实践的经验、教训和故事,我们联合举办了“我与国培共成长故事”征稿活动。

活动得到了各个研训单位和各位老师的大力支持,他们热忱组织,电话联络咨询,踊跃投稿,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投稿老师们认真纪录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悟,讲述着自己的国培故事。

在评阅过程中,许多感人的故事和个性的探索让我们难以忘怀。可圈可点之处很多。

总的来说,征文扣题和内容都是比较切合,差别主要表现在思考的深刻、感悟的真切、表达的方式和写作的功力等方面。

特别推荐符碧玲老师的《网络研训——美丽的书》一文,没有华词丽句,只有忠实的记录和流畅的表达,却让人心生钦敬,钦佩其字里行间关于国培独到的见解,敬重其言谈举止中折射出作为教师的信仰、情怀和责任担当。

席丽华老师的《走出教学舒适区,在折腾中成长》从一个英语教师的视角感悟了“国培”的意义和价值,见证了国培带给自己的成长。韩琼姣老师的《国培促我成长》用三个小故事,告诉我们“国培”带给她从课文教学、作文教学到心理教育的全方位成长。

符尧惠老师的《感恩国培,感恩有你》记录了在国培过程中,不断成长的点点滴滴,感恩国培,有了精彩的人生经历。

曹华平老师的《国培研修,永恒的风景》颇有数学专业特色,体现了“国培”赋予一个民族中学骨干教师的“醍醐灌顶”和再造生长;林淑娆老师《我的国培故事》现身说法,鲜活地讲述了自身受益于“国培”的经历和感悟;谢秋芳老师《国培让研修之路延伸——行走中的思考》真实记录了国培路上跨越坎坷、荆棘的心路历程,思考深刻;董益财老师的《故事感于心,成长随于行》关于“爱的教育”充满从理念到模式的真诚反思和转变。

还有其他不少作品,各有可读之处,总体质量应给予肯定。

国培的收获,也可以看作是所有参与国培者的心声,可以引用韩琼娇老师的深情感叹:在国培的陪伴下,我收获了专家教授们的思想精髓,提升了业务水平,提高了教师心理素质,我的教学课程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装满了甜蜜与幸福。

但问题也是存在的,比如整体来看,我们的文本理论水平还不是很高,也看出我们的教师善于实践,疏于总结,尤其是理论的总结。论文评比中的短板,比如案例鲜活,理性思考偏少;比如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没有逻辑关系;比如没有体现出通过培训提升了解决问题能力;比如没有带着问题来培训的,弄得培训不知所云;带着问题来而不求真思考的,迷迷糊糊;带着问题来找答案的,可能回去之后激情烟消云散,等等。另外,内容方面,或流于空泛,或过于简单,或人云亦云,或缺乏语言的凝炼或思维的提升。文体选择方面,写成论文、诗歌、活动报道、个人总结或工作总结一类,很难驾驭,也难得出彩。形式方面,或徒有华丽的外表,或雕琢不自然;或行文过于机械,或平淡无奇,无法吸引人;个别还存在表达缺陷或瑕疵,等等。我们只有找准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进步。

我们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为了总结经验,求得进步和改变。国培让我们成长,我们前一段时间的努力告一段落,但我们只能在路上,我们必须不断改变。一方面继续利用国培资源进行改变;另一方面,寻找更多的自我改变之路,比如阅读、比如写作、比如反思,比如参加社会实践等等。我们只有永远在改变的路上,我们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民族才可能不断改变,不断进步,走向真正的繁荣富强。

最后,国培,见证我们的成长,我们永远在成长的路上。

猜你喜欢
国培计划老师
教育路漫漫 且行且用心——乡村校长第六期国培(郑州之行)学习感悟
暑假计划
扬州大学国培计划阶段成果剪影
学做假期计划
学做假期计划
Learn to Make a Holiday Plan学做假期计划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国培计划”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远程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