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泗张镇元卜小学 鲁兴东
小学中年级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重点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形成创新能力,教师一定要抓准时机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一节课教学的开始前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要想利用一节课开始的这段时间迅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心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建情境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笔者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了如下方式向学生授课。(课堂刚开始)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同学们的吸引力全部被吸引了过来)。师:在森林中有许多昆虫,今天是独角仙的生日,它邀请了鹿甲虫、小蜜蜂还有蜻蜓来参加它的生日宴会。宴会刚开始独角仙端出用昆虫们喜欢的橡树汁做成的蛋糕,看见美味的蛋糕鹿甲虫按捺不住自己的食欲,上来就要吃蛋糕,刚伸手要抓的时候小蜜蜂连忙阻止道:“鹿甲虫体型大、食量大,它一吃蛋糕就没了,我们剩下的人就不够吃了。还是让独角仙分一下蛋糕,保证我们每一个昆虫吃得都一样多。”独角仙问到:“蛋糕不同于水果,不是整数怎样分才能分成相等的4份呢?”问题一出来同学们就开始激烈地讨论,怎么才能帮独角仙解决分蛋糕的难题呢?小刚率先站起来说道:“把蛋糕横切一刀再竖切一刀。”小明也站起来回答道:“在蛋糕上切三刀就可以了。”小明刚回答完问题又遭到小红的质疑:“不行,那怎么才能确保分出来的蛋糕一样多呢?”同学们激烈的辩论,不仅让课堂一开始就自然有趣地引入新课,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积极创新的欲望。
在小学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从中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开展《长方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时,我先让学生用学具测量出长方形的面积,并没有上来告诉他们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算出长方形面积后,不少同学抱怨算长方形面积的过程烦琐,随后我抛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 用这种方法求长方形面积麻烦吗?②有没有更快捷、更精准的方法?③长方形的面积和长边、短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抛出问题后,组织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将课堂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们讨论完成后,开始以小组为单位回答这些问题。最后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得出长方形面积公式为长乘宽。这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并通过讨论得到了问题的答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提高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才能够实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多向学生提供一题多解类的应用题,让学生从多种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实现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和对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我在正常讲完课内知识后,利用剩余的时间为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一题。某葡萄园内有6400 kg葡萄要运往水果批发市场,葡萄园内有2辆货车,要分4趟将葡萄运完,问平均每辆车每趟运多少千克葡萄?依照题目的思路,同学们给出两种做法。从学生的做法得知学生们对连除的用法已经掌握熟练,但话锋一转,我又向大家提问:“谁还有别的方法去解决这道题?”在这种思维的启发下,全班同学开始激烈地讨论,得出了更多种的解法,有效地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要根据学生在小学中年级发展的特点,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课堂教学确实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