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基于能力导向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探索

2018-02-23 16:3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民办高校考核

在高校教学过程中,考核是很重要的一环,学生在校的各种评定状况,包括能否取得毕业资格都是由考核决定的。但传统考核方式是结果型评价考核方式,不重过程,只重结果,导致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不注意积累和拓展。学生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不利于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更无创新可言。民办高校一般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在其教学内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教育体系”,激发学生个体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等综合能力,是民办高校肩负的根本任务。

《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规定:各高校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加强学习过程管理”“要切实加强学习过程考核,加大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的比重”。所以,针对本校学生特点,切实抓好专业课程过程培养,基于能力导向的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由结果型评价转向过程型评价势在必行。

一、传统考核方式存在弊端的原因

1.基础教育体制不甚完善,教育观念有待提升。目前,部分家长和老师对学生宣扬的是“到了大学就轻松了,高考完就解脱了”等观念,造成学生进入大学后出现过度放松的现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学生自律性较差,一部分学生一度对专业产生迷茫性,缺少职业规划,学习兴趣不高,对学习不太重视。

2.人才培养方案传统划一,分层次教学和考核方式亟待加强。一般来说,民办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基本都有统一的规定。比如,每个学生需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要求方可毕业,每学期的周学时也大体有所限制。但现实情况是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需求,如计算机专业需要多做软件设计,所以上机课时需求较多。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所有专业全部统一规定大体相同的理论学时、实践学时,未免有些不合理。而且学生进校时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这就需要变革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

3.教师授课方式陈旧乏味,专业课程考核方式需要创新。在授课过程中,学校统一规定了课堂授课的步骤,考核时又是统一规定平时成绩的计分方式及占比、期末考试成绩的计分方式及占比等。这样教师和学生可以有据可依,但也束缚了教师授课的创新性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民办高校定位的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容易沦为空谈。

二、基于能力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与考核方式新举措

1.制定“三教融合、二次分流”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通过多方面的专业调研,根据华东地区经济技术发展需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要求,制定了基于能力培养导向的分层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注重教学过程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有利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三教融合”是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融合。“二次分流”是指按大类招生,学生在大一结束后完成第一次分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方向;大三结束后进行第二次分流,学生根据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了解的行业背景,选择就业方向,进行专而精的训练。这种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注重教学过程,同时也强调授课方式的多元化,为专业课程考试方式的过程性评价做好铺垫。另外,学院根据不同课程性质采取不同的授课形式,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现由结果型评价向过程型评价转变。

2.鼓励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和多方位的过程型考核方式。

(1)阶段性专业基础课程考核。传统的考核方式是平时作业和出勤成绩占比30%,期末成绩占比60%。学院尝试了新的过程型考核方式——阶段性考核。即一学期多考,累计得分。每一个知识板块或几个板块进行一次考试,累计得分,学院得出实测数据与考核报告,与传统结果型考核方式的数据做对比。这样学生学习时从不敢松懈,教师也会时常复习之前学到的知识,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基础。

(2)项目式专业核心课程考核。可采用开卷模式的辅助考试,或者项目式考核。众所周知,工科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中有大量公式不易记,也没必要去死记硬背,可以允许学生携带手抄一页纸公式的方式进考场考试。该类课程学院也采用了项目式教学法,即一门课程分解为多个项目,每个有特长的教师教授一个项目,而最后的课程成绩是多个项目成绩的累加,实现了由结果型考核向过程型评价考核的过渡。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生间相互探讨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3)报告式专业选修课程考核。这类课程是在教师教授每一个知识模块后,让学生通过写报告的方式考核学习效果,期末成绩为几次报告成绩按权重累加,实现了由结果型评价到过程型评价的转变。由于是采用报告的形式,学生要看大量的书籍,搜集很多信息,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让他们在掌握大量知识的同时,又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等。

(4)抽签答辩式实验实践课程考核。大部分独立设课的实践课和课内实验注重的是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每个实验结束时教师一般都会组织一次小型答辩,抽到签需要答辩的学生到讲台讲述自己实验的思路、做法、该实验的优缺点等。最终的课程成绩是每个小答辩会成绩的累加,这种等阶段性不定期考核要求学生时刻做好准备答辩,充满了挑战性和趣味性,更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

(5)企业业绩式实习课程考核。大四即将毕业的学生根据学院“二次分流”的安排,一部分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这部分学生的最后课程成绩一般由企业导师根据学生平时在企业的业绩或表现来核定。另一部分由来校上课的企业教师评定学生的期末成绩,主要依据学生不定期到企业参观而写的报告成绩和期末课程考试成绩的比例来考核。

综上所述,构建能力导向型人才培养模式要紧跟时代发展,准确把握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民办高校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也发生了分化,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设计是民办高校创新教育的重要方向,是区分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型专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民办高校应该立足实际,强化自身发展,努力打造“学-用”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教育体系,形成特色教学,为自身的品牌建设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民办高校考核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