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探究

2018-02-23 16:33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2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教学评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教学评价是教学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了解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优势和弊端。其次,作为教学质量的衡量标准,教学评价能使学生了解自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足的问题需要教学工作者加以分析和改进。

生态理念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部分,如老子主张的“天人合一”与庄子主张的“天与人不相胜”等都是朴素的生态思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肆意开采和使用自然资源,严重扰乱了自然界秩序。为了保护自然环境,研究自然关系,出现了专门研究自然界的学科,即生态学。当前意义上的“生态”其实是一个生物学理念,指一定区域内所有生存的动物、植物及其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强调自然界各个要素之间功能与作用上的统一,有和谐共生、动态平衡、联系互动之意。在生态学视域下,对于生态理论的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形成了生态学研究领域的生态思维,并将生态内涵中有机互动、复杂多样和系统联系等思想渗透到人类社会中,用平衡性、多样性、系统性等观点去认识并分析问题,从而用系统的方式解决复杂的关系问题。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分为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学生的学习评价两部分,包括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与教材内容体系等要素,再由这些要素构成相互联系的评价系统,具有明显的生态系统特征。

一、生态学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1.缺乏多样性。从当前的高校课程教学实际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仅采用一张测评表,或是开展教师与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座谈会,让专家、教师、领导等听课后进行评价,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十分简单,不能清晰地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实的教学效果。由于这种教学评价方式具有程序性与主观性特征,使教学评价结果缺乏合理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各种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如果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评价,不采用多样性的教学评价方法,就难以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貌。

2.缺少多元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是较为复杂的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师自评和互评、领导与专家评价、学生自评、社会评价等,通过学生、教师、专家、领导及社会共同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互相影响又互相统一的主体评价体系。特别是随着高校“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的逐渐推广,学生和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行为出现多元化特点,原来固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教学改革要求,教学评价结果应更加科学与合理。

3.缺乏科学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既有概括性,也有抽象性,具有虚实结合的特点。教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灌输的教学评价容易完成,但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抽象性教学评价就较为困难,尤其是使教学评价规范化、科学化与合理化,并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就更为困难。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长期以来都是采取定性评价的方法,这种定性评价难以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例如,许多高校设计教学评价指标时,都设有“执行教学计划”这个评价指标,并包含“差距较大”“基本符合”“严格执行”三个选项。对于“严格执行”这一选项评价较为容易,对于“基本符合”这一选项就会产生很大歧义,很难统一评价标准。不同教师对“基本符合”的理解不同,导致了教学评价难以体现科学性与合理性。另外,部分高校还会对教学评价进行定量。如有些高校设计了学生对教师的打分评价方式,用来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这种定量评价方法看似通过具体数字展现教学评价的客观性,实际上很难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水平。

4.目的不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课程传授学生理论知识,二是提高学生道德水平与思想素质。从这两方面来说,前者只是一个平台或载体,后者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一切传授知识的行为都是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做准备的。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这两方面容易发生本末倒置的现象,理论知识的传授被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但提高学生思想素质与道德品质的环节却被忽视。

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注重知识教育、忽略细想道德教育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一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发生本末倒置和生态缺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导向偏差导致教育工作者认知上的生态缺位,大部分高校还未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学科相比的特殊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评价时,没有独立的评价体系,都是采取通用的评价模式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模式导向下,教师追求知识传授完整、学生答题完整,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产生什么影响等却没有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得到体现。

5.缺少权威性。教学评价的信息来源是进行评价过程的重要一环,对评价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教学评价信息对教学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与真实性有很大影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准确性,就要求信息来源途径畅通、信息链完整。目前,高校的教学评价信息来源包含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教学评价主体无法深刻领悟评价要求,信息准备不足,缺少影响教学评价结果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教学评价信息不可靠,无法正确反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状。另外,信息处理方法缺陷、关键性信息遗失等因素,都会对教学评价的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问题的对策

1.评价方式多样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式要依据其课程特点与学生的思维方式来确定。固有的教学评价采取的方式都是学生填写表格、组织座谈会,或是邀请知名专家提供意见等,这些教学评价方式都不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全貌,也不能全面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将过程性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不断优化并完善网络评价方式,不断更新教学评价指标,努力达到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2.评价主体多元化。要做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评价,应建立独立的督导教师、专家、学生实习单位评价主体。督导教师应来自不同专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教学形式的评价。领导应通过谈心、听课等方式对教学、科研能力进行全面测评,学生和教师同行依据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讲授情况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实习单位对其个人能力加以评价,主要考核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制定相应制度规范,定期进行培训工作,选择多元化的评价主体,从而实现公平、客观地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目的。

3.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既要有政治性、意识形态性与价值选择性,又要体现政治功能,满足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从教师角度来看,考核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都要有具体量化的标准和可操作性。从学生角度来看,不仅要考查传统评价指标,还要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体系,使教学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4.统一教学评价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其他专业学科,其内容有明显的特质,既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要从教材体系转化到教学体系。尽管学生学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但容易出现知行分离的现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学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知识进行评价,而且要对学生是否做到身体力行、知行统一进行评价。

5.评价结果权威化。为了更好地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评价作用,应把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专门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构,通过教学评价机构的主导作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提高教学评价人员素质,规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人员行为,降低教学评价人员评价的主观性,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靠性。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实践教学中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教学评价在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生态学视域,高校应系统地探索和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方法,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作为教学评价的核心,从而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中出现的问题,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更具时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十九大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的思考与对策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