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和平小区小学 冯艳萍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应充分注重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强化对小学生的引导,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性与积极性,使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能够获得提升,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原则为出发点,着重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应秉承“适当”的原则,避免因课堂导入的时间过久而影响进度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所以,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最好将时间控制约五分钟,并对导入内容进行全面的衡量与思考,确保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能够得以发挥。
除此之外,课堂导入应紧紧与数学教材的内容相融合,避免出现衔接不上的现象,对小学生数学新知识的学习产生阻碍。教师应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方式,来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真正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策略,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设置疑问是引发思考的最好方式,也是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最有效的途径。问题导入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通常为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针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而提出具有联系性的问题,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这对于数学教学课堂导入的开展十分有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问题导入法来向小学生提出问题,让小学生在不断的思考中,引发对于数学学习的感悟与深切理解,以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负数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而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今天某地的气温是多少度?学生会回答零下26℃,而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负数教学内容,将零下26℃,写成26的形式,以此促进学生对本节课负数知识的理解。
由于小学生处于认知水平较弱的阶段,对于许多数学知识都难以充分掌握与学习,再者,数学知识本身也比较乏味,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难以对其产生兴趣,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滞后。因此,在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来进行数学课堂的导入,使小学生在饶有兴趣的同时,也能引发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另外,对于故事的选择,教师应做好全面的衡量与考虑,应根据小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及自身特性来选取出诙谐幽默的故事,让小学生能够喜爱上教师为其选取的故事。而后教师应在最为恰当的时机,借助故事的情节来导入,从而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能够变得鲜活起来。
例如,在进行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课堂导入时, 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乌鸦喝水”的故事,将乌鸦叼着石头放入瓶子中的情节细细地向学生讲述,而后向学生提出问题:乌鸦是如何喝到水的?进而依据此来引出体积与体积单位的知识,让学生在故事导入的指引下,更好的学习新知识,以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切实进步。
生活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小学生将目光放置于生活实际中探寻数学知识,才能够真正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实例,来对小学生的数学新知识的学习进行一个良好的导入,以激发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欲望,以便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生活导入法的重要作用来引发小学生的共鸣,让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喜爱之情,使小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
例如,在进行角的度量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生活导入法,来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如教师可根据教室中的环境,让小学生说出教室中都存在哪些“角”,学生一定会回答出桌角以及窗角等,而后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的回答来引出“角的度量”知识。通过这样课堂导入的方式,能够更加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以推动小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不断进步。
直接导入法追求的是一种开门见山的方式,即直接说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点内容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繁文缛节”而阻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这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让小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到本节课所需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可以向着学习目标直接前进,以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探索欲望,使小学生的逻辑能力、学习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获得切实进步,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时、分、秒的课堂导入时,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如可以运用一个大表盘,随意拨动指针,而后让学生说出指针所停留位置的时间,而后直接引入本节课“时、分、秒”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小学生对新知识的快速了解与掌握,有效节省课堂的时间,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做好课前准备,充分利用好课堂导入策略,以激发小学生对数学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积极性与主动参与性,以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