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2018-02-23 10:32
新闻传播 2018年17期
关键词:编校学术期刊稿件

(《学理论》杂志社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一、新媒体环境下期刊编校工作的现状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语言文字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和自由。新媒体环境下,作者在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努力追求创新与突破,在选题、页面布局设计、语言运用等各方面常有出人意料之举,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注重文章标题的设计,追求一击即中的效果;第二,重视期刊版面的视觉效果,较多使用表格或者后期制作的各种图形,使版面清晰流畅;第三,栏目作者的语言比较生活化、“接地气”,较多使用方言俚语或网络流行语,如“老鼻子”“跌面儿””“鸭梨山大”“打酱油”“玻璃心”等等。作者撤稿和期刊追求时效性等原因,使编校人员的工作量增大,加大了出错的风险,有时候稿件一字、一句、一图的改动都会影响整个版面,出现“串版”的情况,而追求版面创新带来的图片和表格中字体、字号等的变化,也增大了图片颠倒变形、图注错配及图文不符等差错出现的几率,这些都需要编校人员认真审核,并与作者及时沟通,最终确认正确的图文内容和格式。

二、新媒体环境下期刊编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逻辑性错误。比如,有篇文章题目是“试论当前我国和谐婚姻家庭的构建”,下面一级标题有三个,分别是“我国当前构建和谐婚姻家庭面临的问题”“造成当前我国和谐婚姻家庭问题的原因”“当前我国和谐婚姻家庭的构建”,前两个标题没问题,第三个标题几乎是整个文章标题,逻辑范围包含不明确,可以改为“当前我国和谐婚姻家庭构建的对策或者意义”等标题。又如:文章标题是毛泽东思想视域下“三个自信”的研究综述,下设三个一级标题,分别是毛泽东思想研究综述、“三个自信”研究综述、研究不足,按照文章标题,作者论述的应该是在毛泽东思想视域下的“三个自信”内容,而作者却把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两个研究内容合在一起等于文章标题了,这显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二是文字类错误,这类错误在编校过程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而产生编校差错。第一,同音字错用。笔者在编校过程中经常会碰到将“中华民族”错成“中华名族”,“矢志不渝”错成“始志不渝”,“西柏坡”错成“西北坡”,“权宜之策”错成“权益之策”等“地雷”,这类错误大多是因为作者习惯用搜狗或者其他拼音输入法导致拼写错误。更典型的是,一篇稿件中写的是“弘扬李老宁的工业劳模精神”,笔者第一次编辑时并未觉得不妥,二次编校时就想查查“李老宁”是何许人也,但用百度和搜狗都查无此人,仔细思考一番恍然大悟,原来是“辽宁”二字,这就要求编辑不仅要认真对待文字,还要用心思考内容。第二,形近词错用。“短期借款”错成“短期借教”,“反馈”错成“反债”,“社会主义”错成“杜会主义”等等,这类错误字因为跟正确字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会造成较强的迷惑性,尤其是编辑疲惫或是灯光亮度不够时,很易逃出编辑的“搜索”。第三,多字漏字类错误。这类错误在一校时发现最多,一般情况下,多字比漏字更容易被发现,漏字有时由于习惯阅读的思维定势会不小心错过。

上述错误如果见刊,对学术期刊的声誉和公信力的损害非常大。

三是版面格式设计错误。有些学术期刊的稿件需要运用图形、表格,编辑排版时不仅要考虑图表的位置,还要考虑视图的美感,这要求期刊编辑不但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还必须具有美学素养,有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审美眼光。

三、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编辑应具备的素质

第一,编辑要具备强烈的政治意识。学术期刊要把好政治关,警惕一些人利用自由讨论的学术外衣渗透错误的社会思潮和观点,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新媒体时代,除了允许学术内容上的百家争鸣,利用自身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引导舆论之外,还要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主张,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一点编校人员应时刻牢记在心。鲁迅说过:“校对和创作的责任一样重大。”这句话反映了我们不仅要为作者负责,更要为广大读者和社会负责,编辑人员要确保期刊的出版工作不出现任何政治差错,因此编辑平时要加强对党的政策理论的学习,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烂熟于心,对各项新闻出版法规、政策有所了解,对涉及政治、民族、宗教、外交等内容的稿件要格外谨慎,要把握好政治舆论导向,深入理解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这样在编校工作中才不会陷入机械校对文字的困境,才能从整体和宏观上保证稿件在政治方向上正确无误。

第二,编辑要具备纯粹的匠人精神。学术期刊公信力和权威性的与日俱增,离不开默默无闻编校人员的辛勤付出和奉献,编辑工作必须逐字逐句逐个标点符号地仔细推敲、字斟句酌、反复咀嚼、精益求精,不能有一丝懈怠,这种惶恐不是普通意义上的胆小畏缩,而是对广大读者和作者认真负责的一种心灵担当。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了这是一个枯燥乏味、为人做嫁的工作,但我们要从这单调和枯燥中寻找工作的乐趣所在,那就是每发现一处错误都充满成就感和欣慰,只有拥有这种高度认真负责的匠人精神,编辑才能对工作充满激情,视差错为仇敌,并在发现差错、纠正差错中获得一种自我满足,“清代校勘第一家”顾广圻就是将这种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的典范,这样的意识正是信息化时代编辑所欠缺的。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是自媒体,信息传播的数量和速度都前所未有地变快,编辑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一定程度上被削减,这时候作为传统纸媒的学术期刊编辑更需要捍卫期刊的公信力和学术权威,对待每一篇文章更要认真负责、严阵以待。

第三,编辑要具备浓厚的学习意识。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汉语言文字,每期编校稿件达十万字左右,提升期刊编校水平和质量是编辑工作的第一要务。汉语博大精深,有着千变万化的内涵和意蕴,在印刷物中用错一个字或者一个标点就可能谬以千里,完全不是作者原来想要表达的意思了,学术期刊的出版质量更是责任重于泰山,因为我们发现的每一处错误不会有人记得,但是我们犯下的每个错误却没人会忘记,因此编校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踏实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乐此不疲的工作热情,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的编辑大都是人文哲学社科专业毕业的,极少有专门毕业于编辑学专业的,所以大家都是边学边干,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掌握基本的编校技能。古语说“校书如扫尘”,编辑在刚接触期刊编校时难免会出现各种错误和疏漏,其中既有责任心不强的主观原因,更多的是对需要重点把握的内容不清楚。二是建立定期学习交流制度。编辑部组织编辑定期学习交流心得,比如把每期的稿件或者是期刊中发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容易忽视的典型错误提出来,大家互相引以为戒,这么做既有利于提高杂志的编校水平,又有利于编辑的业务成长。

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编校人员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不断更新和拓展自身的知识储备,以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潮流。传统媒体期刊编辑需要转变思维方式与心态,积极接纳、掌握新技能,生产出更高质量、多元化呈现的文化产品,适应瞬息万变的媒介环境。

猜你喜欢
编校学术期刊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ABSTRACTS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把编校质量的弦绷得更紧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