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环巢湖农村居民新媒介素养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

2018-02-23 10:32
新闻传播 2018年17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媒介素养

(巢湖学院 安徽 238000)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传播科技的变革不仅从技术上改变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深层次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活动乃至社会结构以及文化形态。另外,农村居民作为现代化实践以及价值实现的主体,其思想意识的现代化程度决定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步伐。而农村居民的媒介素养尤其是新媒介素养直接决定了农村居民在现代社会中的思想意识高度以及社会价值和地位。因此无论是从客观现实条件还是主观要求层面来看,提升与建构农村居民新媒介素养,应该纳入社会管理与社会关注的研究范畴,从而打造现代智慧农村,缩小地区差别、城乡差异。

一、新媒介素养概念的界定

当前,媒介素养内涵不断被丰富,而关于“新媒介素养”的界定各界可谓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新媒介素养是指:“在原有媒介素养基础之上,融入新媒介接触使用能力、批判取舍能力、互动交往能力以及参与创造能力等”。由此可见,传统意义上的媒介素养已被赋予新的含义,要与传统的媒介素养概念加以区别。笔者认为所谓的“新媒介素养”是指以互联网或移动媒体为载体,用户为应对新的媒介环境和社会关系,构建更新个人社交网络,及时掌握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处理新媒介信息的能力、主动参与评价新媒介功能的能力等,实现从个人被动接受媒介信息转为媒介信息加工者、传播者的角色变化。

二、环巢湖农村居民新媒介素养的现实困境

(一)农村居民使用和接触媒介类型单一

电视媒介是集字、声、像、色于一体,并综合了语言符号和视听符号等兼备的媒介,作为大众化媒介的代表之一的电视媒介在农村地区表现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据走访调查了解,电视媒介是农村居民使用接触频率最多和时间最长的媒介,不仅满足了农村居民的信息需求,而且可视化和口语化的信息传递方式更加契合农村地区居民一般文化水平标准的偏爱。由于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没有全部落实到位,以及网络费用负担较重,环巢湖地区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频率较低。截至2017年6月,农村地区网民规模达2亿,城镇网民规模达到5亿,巨大的城乡网络应用规模的差异显示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与农村地区的交互性有待加强,农村地区居民使用媒介的类型较为单一,且接触和使用新媒介的概率较小,这也成为了农村地区新媒介素养薄弱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农村居民新媒介的认知和了解能力不足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网民规模超过50%以上,而手机媒体用户量达到6.95亿。但是多数农村居民使用手机媒体时,仅用于接收信息、娱乐消遣以及消磨时间,而利用手机媒体获得农业相关知识的较少,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得到强化,进而削弱了新媒介的联系社会等功能,这势必会导致农村居民对手机依赖程度的加强,也会让农村居民沉迷于娱乐化的信息内容中。另外,媒介传播的内容亦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据调查了解,农村地区居民接触多为新闻联播、天气预报、电视剧为主要节目类型,而与其生产作业相关的节目内容和信息较少。目前我国涉农报道中较多的为党报、党刊和县市级广播电视台等少数综合性栏目中,且受欢迎程度远不及电视剧、新闻联播等大众化节目,可能会削弱农村地区居民了解国家政策、提高增收能力,维护自身合法意识等方面的信息接受意识。

(三)农村居民参与和评价新媒介的积极性较低

由于城乡结构二元化、城乡结构差异等现状,导致了目前农村地区居民接受文化和信息等资源时出现失衡的情况。再加上传统媒体时代农村居民个体的分散化、经济文化发展受限制,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地通过媒介参与媒介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行使其话语权。而且,在新媒体环境下,年龄和职业的不同也造成了农村地区新媒介素养的巨大差异。据数据表明,农村地区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年龄分布在20—35岁左右,且职业多为政府工作人员、青年大学生或经商者,但是,现状是留守于农村地区的群体多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作为主力用户的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失。这样一来,农村地区整体出现参与和评价新媒介的积极性不高,农村居民也就缺少有组织、有力量的“代言人”,更会导致农村居民话语权的缺失,久而久之,他们对社会信息就变得麻木起来,也日益疏远媒介。

三、环巢湖地区农村居民新媒介素养的提升路径

(一)提高农村居民新媒介接触和使用能力

首先,提升农村居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农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提高可以从阅读信息文字的能力培养开始,从而解决由于文化素质缺乏而远离媒介接触的根本问题。其次,通过普及新媒介使用基础技能和传播的基础知识,帮助农村居民了解新媒介产品,熟悉移动互联网或手机客户端软件产品的最大使用价值。更可以开展“家电下乡、惠民互利”等活动形式,既降低移动互联网成本购买费用又可以丰富农村居民的生活形式。

(二)培养农村居民科学合理的新媒介参与和评价习惯

网络信息的冗长和繁多,需要网民具备较高的信息判断能力以及筛选能力,从而更好的提升参与和评价能力。农村地区居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缺乏应对网络世界信息的预判力,对新媒介中消费性、娱乐性等信息缺乏主观意见,尚不能辩证地看待信息和批判性的参与评价新媒介。基于上述情形,首先需要从思想上树立对媒体的批判态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分辨网络信息真假的能力。其次,大众化的媒体功能在农村地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失衡,农村居民偏向于娱乐化、大众化的节目内容,这就需要农村居民树立合理的新媒介参与习惯,以农业信息知识获取为主,以帮助农村居民经济增收、生活水平提升。

(三)政府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新媒介素养教育工作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政府部门需要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和领域,继续确保“村村通工程”落实到位,降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资费,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有线电视和互联网络等,缩小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信息鸿沟”。政府应当大幅度降低农村居民购买新媒介设备的成本,做好农村新媒介设备搭建工作,缓解基础设施不齐全的压力。除此之外,政府教育部门需要对农村居民进行新媒介素养教育。积极宣传和组织各种媒介形式的活动,鼓励农村居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学习新媒介知识,掌握通过新媒介正确维护自身的权力,维护自身话语权的能力,让农村居民改变“话语权”弱势群体的形象,从而提高参与媒介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为农村居民的新媒介素养的提升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四)转变新媒体传播内容,让农村居民成为传播主体

大众媒体应担负起教育和引导大众的社会责任,在新媒体环境下,农村地区移动互联网等的快速普及不仅为媒体提供了肥沃土地,也开辟了农村居民与新媒介之间沟通联系的桥梁。目前情况而言,新媒介所推送和传播的内容主要以城镇地区为主,分层分地区的内容类型较少,媒体提供给农村居民的媒介信息在内容上多为娱乐信息、广告信息,农村服务节目相对匮乏,这与我国是农业大国的国情明显不符。因此提高农村居民新媒介素养,媒体需要真正做到为农村居民之所想,给农村居民之所需,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媒体应利用现有资源,设置农业专题报道,开办农业频道,制作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设计策划“三农”类型的APP,从定位、内容、设计编排等方面着手,结合农村居民的使用习惯,便捷快速的推广手机客户端的应用,给处于“弱势群体”的农村居民以更多的关注,满足农村居民的媒介需求,在农村居民新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承担起媒介的责任。

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环巢湖地区的农村居民的新媒介素养仍需改善和加强,农村居民的新媒介素养不容忽视,作为造福一方百姓的政府,必须做好领头人的工作。而媒体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和沟通的桥梁作用。此外,作为关键主体的农村居民必须从意识上、思想上和行为上主动学习和融入新媒介环境,提升自身新媒介素养,积极与社会现代化发展同步,从而适应新时代的步伐。只有政府、媒体、农村居民三个方面着手,这样才能全方位的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新媒介素养。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媒介素养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