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研究

2018-02-23 10:32
新闻传播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古诗手法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美国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经有在新闻报道中应用文学写作手法的先例,国内的穆青、萧乾等作者的新闻作品也有浓郁的文学气息。并且国内很多新闻美学著作、论文等都多次提到借鉴文学手法进行新闻写作的技巧,提升新闻作品的耐读性。那么应如何应用文学手法创新新闻写作呢?下面就对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古诗以及文学的散文、故事、想象这几种常见手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依据

新闻写作正是脱胎于文学写作,两者隶属同一母体。在出现近代新闻事业以后,新闻文体形成自己的特征,所以要求新闻和文学保持各自的文体纯粹性[1]。文体越发展,其分工就越明确,特征也越分明,只是两者不可能绝对隔离。在新闻和文学脱离之后,两者依然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一些条件下重新组合,抛开报告文学、杂文、旅游通讯以及新闻特写等新闻和文学融合生成的新文体不谈,即便是通讯、消息等纯粹新闻文体也应用了文学手法,典型的代表就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新新闻主义、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散文式新闻,还有苏联、波兰、西德等也几乎在相同时间出现类似新闻写手手法。实际上这就是重新组合新闻、文学的文体演化浪潮,对新闻、文学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反映出文体发展的必然规律,分离之后的文学、新闻也能相互影响和借鉴。

如今人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现代传播技术正把世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地球村,村民每天都需要更多、更广泛的信息应对高组织性、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生活,渴求从某种程度上超越现实生活,保持从容的、审美的心态。而截然不同的文学、新闻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促使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享受到艺术美,所以应用文学手法创作独具艺术魅力的新闻作品能帮助受众轻松接受新闻信息,更好地发挥出新闻写作的宣传、告知、教育、鼓舞等作用,这正是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手法的依据。

二、文学手法在新闻写作中的应用路径

(一)应用文学古诗丰富新闻写作内涵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从业者可在确定新闻标题时直接引用古诗,因为阅读率高或收视率高的新闻通常都以精彩标题、导语等吸引读者和观众。借助古诗可增添新闻作品的可读性,通常是在新闻写作的方向与内容中生动形象地应用优美简单的诗句,赋予新闻稿件文学内涵。

例如:可将文学古诗应用于新闻写作,通过古典文学的美妙意境把古诗内涵生活化。在人民日报中曾经有一篇文章名为《王谢堂前燕,只随风穿行》,作者就应用古诗详细报道珐琅彩瓷器,文学化的标题成功吸引很多读者,同时通过古诗从另一个角度大力宣传珐琅彩瓷器。从网络数据看,该文章的阅读量以及转载量比其他稿件高很多。

(二)应用文学散文手法渲染新闻气氛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基本上都用新华体进行新闻写作,这是新华通讯社长期报道国内新闻形成的写作文体,独具中国特色,是优良的新闻文风,用全知视角写新闻,不仅结构明确,且叙事主体意识清晰,对准确快速抢发新闻有利。应用文学中的散文手法写作的新闻则被称为散文式新闻,自由灵活,形散而神不散[2]。散文式新闻通过轻松的文字以及巧妙的文学修辞、多变的角度等描写新闻事件,让读者耳目一新。同时,散文式新闻不拘一格,应用立体思维、多元思维,让新闻报道的结构新颖多样,不仅思想深刻,且情景交融,读者更容易引起共鸣。

例如:中国教育报的记者罗曼、程墨就以《大江中树起无字丰碑》为题报道长江大学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大学生英雄集体的伟大事迹,该散文式新闻应用文学散文手法写追悼会的报道,渲染新闻的隆重气氛,寄托追思学生们的情感,读者难以忘怀。通过在新闻结构上体现灵活多变的、自由的散文风格,不被三段式、倒金字塔、排浪式等结构模式限制,促使新闻报道的语言生动活泼、结构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突出。所以从业者在应用文学散文手法时要注意在新闻上狠下功夫,体现散文笔调,讲究选择词语、运用句式、变化修辞、变换表达方式,力求行文流畅,渲染美的气氛,让新闻有生动美、现场感。

(三)应用文学故事手法凸显新闻技巧

在写作新闻时应用文学故事手法指的就是在叙述新闻事件时把文学中的细节和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应用于新闻写作,增强新闻的故事性、戏剧性,凸显新闻写作技巧。故事化新闻的可读性与感染力更强,能更好地传播新闻,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受众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新华社新闻、读题新闻等模式,为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新闻在不断创新,在写作中应用文学的故事化表达手法,更符合受众胃口,成为更多作者写新闻稿件的文学技巧。与此同时,新闻叙述方式富有戏剧化,改变传统新闻枯燥无味的状态,提升新闻可读性,更容易被受众接受,更容易感染受众,引起他们情感的变化[3]。

例如:《今日说法》栏目就巧妙应用文学的故事化表达手法,向受众传递法律知识,给受众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同时对法律有更清楚更深入的理解。可以应用文学故事手法的新闻通常都是紧贴老百姓现实生活的故事,抑或是情节惊心动魄的事件。故事化是能让受众更感兴趣的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能让受众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接受新闻传播出来的信息。但是这种趣味化、大众化、通俗化的文学手法不能改变真实新闻的本质,因为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缺乏真实性的新闻会变成纯粹的文学写作。所以从业者在应用文学故事手法进行新闻写作与报道时必须以确保新闻事件的真实性为前提,善于从新闻事件中捕捉细节,将故事化的冲突、悬念与描写等应用于新闻写作,实现对文学故事化技巧的正确应用。任何好新闻必然是好听好看的故事,优秀新闻作品中的讲故事新闻就是凭借新闻中的故事牢牢把握受众,善于讲故事的新闻作者更是剧作家,用趣闻轶事开头,中间描述戏剧性特点最显著的瞬间场景,赢得受众喜爱。

(四)应用文学想象手法增强传播效果

想象是特殊的思维形式之一,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存储的事物进行改造加工,从而形成新事物的一种心理过程。在新闻写作中能否运用文学想象手法始终是新闻界争议的话题,那些反对的人觉得想象和新闻真实性相悖,其实并非如此,应用文学想象手法进行新闻写作是可行的,只是文学想象与新闻想象存在本质差异。新闻想象的基础是真实,把枯燥简单的事实变得形象生动,而文学想象是虚构的创造,作者通过重新感知已有事物形成新的事物[4]。所以新闻从业者务必要明确在新闻写作中应用文学想象手法绝不是指传播学的合理想象,因为它完全违背新闻真实性原则,主张从业者可凭借主观想象按图索骥,寻找符合主题的事实进行报道。这种写作新闻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和应用文学想象手法写作新闻有本质的不同。那么为什么可以将文学想象手法应用于新闻写作呢?原因在于新闻从业者不可能亲身经历新闻报道事实的每一个情节,不得不根据对新闻现场的观察、目击者的描述等进行复原想象,通过想象手法为受众再现事实,增强新闻传播效果。

例如:巴金先生在《我们会见了彭德怀司令员》中写了一段话,即:晚会结束后,我们……就是对人民志愿军和他们的指挥员彭德怀将军的感激的表示。巴金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想象未来和祖国,想象全国人民对志愿军、对彭德怀将军的深厚感情,这种应用文学想象手法的新闻写作方式有效补充并丰富新闻展示给受众的生活画面,启迪受众,振奋人心。陆定一是国内著名新闻学者,他曾经也说过新闻报道切忌死板,受众对于太客观的新闻报道往往会产生反感的心理,加上新闻从业者呆板的阅读式报道,只把事实机械地传递给受众,整个新闻报道全是了无生气的内容,让人失去兴趣。而合理应用文学想象手法写新闻,则能将枯燥的东西变得形象生动,让受众印象深刻,强化新闻的感染力、传播效果。

结语

将文学手法应用于新闻写作,将新闻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这对新闻事业的发展有重要积极作用。在实践中,新闻从业者应尝试将文学古诗、文学散文手法、故事手法以及想象手法等应用于新闻写作,丰富新闻内涵,渲染新闻气氛,凸显新闻写作技巧,增强新闻宣传效果,促使新时代的新闻呈现勃勃生机。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在新闻写作中过多应用文学手法,新闻从业者必须认识到新闻不等于文学,文学允许虚构,新闻必须真实,用严谨的态度探究新事物,把握应用文学手法的度,促使新闻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古诗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七步洗手法
“拟古诗”之我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