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杭州 3100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从统筹的高度引领新闻舆论的发展,更是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创造性发展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这在一定程度上,将新闻舆论工作逐渐耦合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新闻舆论的创新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创新宣传媒介,主要从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两方面着手。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努力以思想认识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把创新的重心放在基层一线,”[2]在此,习近平总书记就创新新闻舆论宣传工作提出了三个重点,即理念创新、手段创新以及基层工作创新。
1.理念创新。理念作为观念范畴上的一种意识,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活动,所以形成科学、合理、创新的理念对于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群众在哪儿,我们的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3]所以,创新新闻舆论宣传理念,应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和基层工作者的劳动经历,创新理念,提高大众的认同感。
2.手段创新。对于新闻舆论工作,手段即传播方式,其创新的手段应结合新媒体时代。首先,注重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的宣传方式,可针对不同人群设置不同的版块、发表不同的内容,既要保持其科学性、严肃性、专业性,又要将其通俗化,为更多人接受和理解;其次,注重电视、广播等立体媒体的宣传,可通过制作相关节目设置相关栏目,以丰富节目内容;最后,注重手机、网络等自媒体的宣传,可通过创建手机报、公众号、APP软件等宣传方式,以及强化网站的宣传内容,将思想性、生动性与大众性相结合,提高网站的实效性,切实结合人民的需求,在与时俱进基础上结合客观实际提升理论宣传的高度,要提高网站的创新性,积极凸出内容和风格的独特性,应优于其他网站的设计,保证大众对宣传的主题一目了然,还要提高网站的便捷性,拓宽网络功能的使用,优化网站设计,满足人民大众的个性化要求。
3.基层创新。基层作为媒体工作的一线,必须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4]因此,新闻舆论工作在众多创新中尤以内容创新为重点,要多深入基层、一线,掌握第一手素材,同时提高新闻媒体工作者的洞察力和敏锐力,善于观察,在众多材料中发现好材料,找到反映时代精神、体现时代价值,并能够引起共鸣的新闻资源,在此基础上,深入发掘并梳理好材料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最终通过形象生动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展示出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5]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与特色,对于提高新闻舆论的辩证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提高新闻舆论的引导力需要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为此需要处理以下两个关系范畴:
厘清人民性和党性之间的关系,是保持新闻舆论工作坚持正确方向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党性和人民性从来就是一致的、统一的。”[6]确实,坚持党性就是坚定新闻舆论工作的立场和意识,坚持人民性就是保证新闻舆论工作的活力和新鲜性。新时代下,更应注重将党的方针政策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融入新闻舆论工作中,实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有机结合,办好人民满意、国家支持的新闻舆论工作。总之,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辩证统一,才有利于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发展。
正面宣传和舆论监督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是决定新闻舆论工作能否坚持正确导向的关键,如果一味强调正面宣传而忽视舆论监督,或者一味强调舆论监督而忽视正面宣传,会导致认知上的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发表批评性报道要做到事实准确、分析客观,”[7]我们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辩证思维,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
坚持积极正面宣传,就是弘扬主旋律、宣传正能量、发挥引导作用、彰显引导魅力,具体讲就是使用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语言,讲故事、讲道理,宣传和报道社会主流价值新闻,凝聚和团结社会力量,共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新闻宣传工作需要舆论监督保驾护航,建设积极的舆论监督、创新舆论监督方式很重要。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就是拓宽监督渠道、畅通表达机制、解决疑难问题、促进社会和人的和谐发展,保证党和国家政治稳定。
话语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系统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语言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它直接影响新闻舆论的宣传力度,应做到避免庸杂的令人诟病的话语体系、提高话语体系的亲和力和理解力,从而提高新闻舆论的影响力。
(一)民族性。民族性话语体系就是彰显中国特色,我国是一个由众多少数民族组成的国家,每个民族的语言、风俗、文化、习惯各不相同,正如毛泽东同志提到的,“必须将新闻舆论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全地恰当地统一起来,就是说,和民众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8]立足于现实,可将新闻舆论内容翻译成多种少数民族文字,恰当地借用各民族语言风格、民俗风情宣传新闻舆论,使不同民族能理解和接受,同时学习和吸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有效利用和结合中国的传统语言、文化、风格等,提升新闻舆论的感染力。
(二)时代性。时代性话语体系,就是重点强调新时代背景,切实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首先,在创新思路上,构建中国特色的新闻舆论思想,结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难题,发挥新闻舆论资政教人的特性,提高新闻舆论的宣传能力和影响力;其次,在创新储备上,加快高校的教育力度和投入力度,推进新闻舆论人才队伍建设,为新闻舆论宣传工作保驾护航。
(三)大众性。大众性话语体系,是将宣传语言通俗化,采用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听得懂、喜欢听的话语体系进行宣传和交流,而不要打官腔,少说空话、大话。在宣传和教育过程中,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困难、回答群众疑惑,使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真正同人民群众利益相结合。
(四)生动性。生动性就是要求新闻舆论语言要贴合大众所需,避免使用晦涩、刻板以及冗长、拖沓的文字,在生动性中寻求深刻,提升大众的感知力和理解力,提升宣传的力度。
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应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尊重特定的主体,只有符合新闻舆论宣传规律,才能保证新闻舆论的创新工作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从而获得大众的普遍认可,以提高新闻舆论的公信力。
对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规律,马克思有经典的论述,其中就报刊宣传提到:“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不应该从外部施加任何压力,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我们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种规律不能而且也不应该由于专横暴戾而丧失掉,”[9]这是马克思主义探索新闻规律的开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网络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最新理论成果。首先,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就是要强化受众同新闻媒体工作交流的能力,以引导社会舆论;其次,尊重网络传播规律就是将网络传播作为一项长期攻坚克难的任务,重视其传播效用,创新网络传播的方式,正确运用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弘扬正能量,宣传主流价值观;最后,尊重新兴媒体的发展规律,就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相结合,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坚持以创新技术为支撑,以创新内容为根本原则,并推动二者深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