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采用题海战术等,一切以分数说话,培养的学生不能满足新时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通过深化改革高校招生制度带动教育整体的改革与发展,为学生的充分发展与创新素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招考环境。在这种大环境下,适应时代潮流发展的教学实践改革与创新是势不可挡的,教学方法的提升与探究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举措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跟随社会发展脚步。
1.新时代孕育“新高考”。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升级,我国对于高素质、专业性人才数量的需求越来越多。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教育改革尤其是高考改革势在必行。2014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对高考科目、考试安排和录取方式等进行全面改革,被人们称为“新高考”。
目前,江苏省实行的是2008年改革后的高考模式,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课程作为必修科目,计入高考总分,其他科目成绩以学业水平测试为准。地理学科就属于以学业水平测试作为高考成绩的科目,以等级作为成绩高低的划分依据。而在2018年6月底,江苏省向教育部提交了江苏省高考改革新方案,该方案的具体实施时间为2021年,而方案的具体内容跟全国许多省区高考改革方向一致,即统考科目仍然为语、数、外三门,而选考科目则变为“6选3”,即学生可以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自主选择3门课程作为高考科目,并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
2.“新高考”带来新要求。“新高考”在考试科目的组合上增加了灵活性,提高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性,增加了外语的考试次数,并且提供了自主招生、统考招生、单独招生等多元化的招收方式。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特长选择学习科目,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我国的教育质量,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具体到地理学科,“新高考”要求地理教学必须打破老师传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关注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改变以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获得学习能力,并向地理方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明确学生主体,培养学习兴趣。新时代“新高考”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提升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在地理教学新模式的探索过程中,一定要以新时代“新高考”的要求和社会的人才需求作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吸收传统模式中的优点,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潜能,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等核心素养。
笔者结合本地的自然地理气候及人文地理特点布置相关实践性作业。安排学生对所在地区的人口构成及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如是否存在河流,河流周边及距离河流较远的地方人口分布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等,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总结汇报。这种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点评对知识进行全面剖析,更加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总结能力,并促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的提高,也为学生将来从事地理科学研究和经济建设打下了实践的基础。此外,这种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科学知识,从而为建设美丽家乡而奋斗。
2.运用多媒体等科技设备开展教学。当今时代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与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是实际教学当中必备教学手段。地理是一门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其诸多内容和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同时也有许多奇妙的现象与规律。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很难将地理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如今借助科技的力量,利用多媒体和VR技术就可以使学生图文并茂甚至身临其境地感受自然地理现象、体味人文地理生活。以“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大气环境》为例,该节内容主要讲述了大气的受热及运动过程、对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等知识,并为相关的天气及气候现象的学习打下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气流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于大气的受热过程不了解,看不见摸不着,无法形成形象记忆。这就可以借助PPT课件对大气的受热过程进行形象性地展示,通过太阳、云层及土地等方面的排列,将热量的流动和存储利用箭头表示出来。这样既生动形象,又能清晰地展示大气受热的过程,使学生能够集中课堂注意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活力。
3.进行实践教学,激发学生活力。地理学科涵盖内容极其广泛,既包含自然界水流、风吹与山洞,还包括社会中的人、事、物各个方面。地理既是对于学生日常接触不到世界的扩展,也是对其生活的整理与综合。因此,设计地理实践活动课,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地理现象,学习地理学科的规律。这种模式可以赋予课堂活力,但是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要求较高。如何将实践活动与知识的掌握巧妙地结合,并通过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设计的关键点,也是难点。
“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分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对于自然地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去理解与掌握,而对于人文地理部分则需要较好的空间立体感去理解相关的规律,并进行运用。而在改版教材中有许多章节都可以采用实践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以自然地理部分的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学习,根据其中所涉及的专业名词与相关规律进行总结,然后建造一个生态沙盘,对各种情况进行模拟展示。例如,地壳物质与运动,就可以利用橡皮泥对地核、地壳等层面进行模拟,同时搜集各类岩石,搭建山峰、喀斯特地貌等模型;利用地势高低不同模拟水流,通过沙地等模拟河流的冲积平原等。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建立自然地理立体的全面的感知。该沙盘不仅能够为自然地理学习服务,还能够对人文地理中关于人口迁移、城市发展等内容服务,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原理。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立体感,还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水平。
综上所述,新时代“新高考”体现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创新人才的最新要求,对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适应“新高考”新要求,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增强地理学科对学生的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必须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将教师讲授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课堂实践与课外调查学习相结合、教师的高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然后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的指导,将地理学科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
面向“新高考”,地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这场改革既需要大胆创新,也需要继承优秀传统,循序渐进地给予学生和老师适应时间,逐步发挥教学的魅力,为学生实现梦想创造一条充满活力的大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