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城中心校 山西太原 030041)
在教学中很多小学生存在着畏难的心理,一旦遇到了学习的阻碍,便会停下继续学习的脚步,最终会失去学习的自信心。所以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
在语文课堂上,小学生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形式为不敢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担心回答不正确,一方面会遭受到教师的指责和批评,另一方面会被其他同学嘲笑。持有这种思想的学生,越是不敢回答问题,就更加不自信,越缺乏自信就越不敢回答问题,造成了恶性循环,这给教学带来了不利的心理影响。此外,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在课堂上发言时,喜欢跟随大多人意见,而一旦与其他人意见不一致时,由于不自信心理,容易改变自己的观点。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是小学生仍然喜欢依赖其他人,自我意识不够独立。为此,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建立信心。[1]
在教学实践中,有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只要充分利用好上课时间就可以将语文知识学好。其实这种认识是偏颇的,课堂上的高效率听课固然很重要,但是也需要小学生在课后继续把语文知识吸收理解。由于有些小学生在课上有部分语文知识没有学懂,在下课以后又不积极找教师解决疑难问题,导致跟不上讲课进程,进而失去自信,不愿意继续再去学习语文。所以,在课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师生的互动,为学生建立自信,提高语文成绩。[2]
在上课过程中,语文教师针对小学生担心回答问题出错而遭受到批评和同学间相互取笑的情况,一是要对取笑的同学提出批评,纠正这种错误的行为,并且鼓励没有发言的学生一同思考问题,通过这种方式,让全班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课程内容。二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态度,对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采取包容的态度,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怒气。同时循序善诱地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答案想出来。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拼音易混淆知识的学习时,部分学生对前鼻音和后鼻音不能充分理解,教师让他们朗读这些读音时,可能会出现读错的情况。例如 “in”和“ing”的读法,教师以“因”和“应”作为示范,带领班级学生将这两个音反复读出来,使学生从中体会出两者的不同音节发音。以此类推,教师将更多的前后鼻音一一列举出来,同时也可以用鼓励性的言语让班级里的学生也说出自己了解的前后鼻音汉字。如此,学生也就能掌握鼻音的不同,从而勇于回答问题,增强自信心。
小学生也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将自己的意见在几个人之间互相讨论,共同得出一致的观点。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团队的力量,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又可以使每组学生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自信心。
语文教师首先要做到改变以往的观点,鼓励学生将语文知识的学习延展到课外,将学到的知识可以运用到生活当中,并且对没有真正学会的知识提出来。其次,语文教师要注重沟通技巧,针对学生心智未成熟的情况,多用感性的情感交流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通过课后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都热切的关心,使学生能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感,并相信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将知识学会。在教师的积极努力下,就可以为小学生树立自信提供最有效的支持力。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个技能,那么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引导学生能够进行自主阅读。所以教师就可以选定特定的时间,在课后与学生沟通课外阅读的情况。一方面获取到有效的信息,了解学生实际的阅读情况,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小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提供帮助。当学生能够针对阅读内容来和教师沟通了,就表示学生已经将阅读作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也由此建立起来了,并在针对性的训练中提升了个人的文学素养。[3]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教授,同时也需要帮助小学生树立自信,这两者也能很好地融合到一起,在上课过程中,教师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坚持己见,即使回答错误,也不去过多指责,而是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原因。在下课后,语文教师时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被时刻关注,积极与学生展开沟通和交流,从而为小学生树立起自信心,能更加踏实地在人生道路上继续前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