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新 型 政 党 制 度

2018-02-23 00:56代江波
学习月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无党派人士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代江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新型政党制度”这一重大论断,是我国政党制度建设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也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个大事件,彰显出了坚定的政党自信和制度自信,为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丰富内涵,理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发展脉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新型政党制度的丰富内涵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党”的记载历史悠久,如《周礼》中有“五族为党”,《礼记》中有“睦于父母之党”,《论语》中有“吾闻君子不党”,等等。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发生过很多党争,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宋朝的新、旧党争,明代的东林党与非东林党之争,等等。但这些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发源于西方,主要是指代表一定阶级或集团根本利益的一部分积极分子,为了执掌国家政权或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以实现其政治理想和政治利益而结合起来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有了政党,就要有相应的政党制度。近代以来,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已建立了政党制度来对本国政党的地位与功能作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运行机制、政党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明确规定。这些政党制度的建立是人类政治发展的一大进步,它取代了封建君主专制的政治统治形式,在历史上把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个阶段。但是,受到政党性质的阶级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性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政党制度在历史的演进中,又逐渐异化、蜕化为少数人操纵选举、欺骗选民、利益输送、政治斗争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个新型政党制度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并被世界广泛认可的一种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是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创建者和维护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前提和政治基础;多党合作是这一新型政党制度基本要求;政治协商是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是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以上内涵已表明,这一新型政党制度既不同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不同于一些国家的一党制,更不同于前苏联的一党集权专政制,而是根据中国实际作出的伟大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政党政治文明的新形态,是理解“中国奇迹”和“中国之治”的一把钥匙,为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克服旧式政党制度困境、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政党制度提供了有益借鉴。

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相比旧式政党制度,到底“新”在何处?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新”作出了精准概括:一是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少数利益集团的弊端;二是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有效避免了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恶性竞争的弊端;三是新在它通过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有效避免了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阶级利益、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的弊端。这“三个新”既彰显出了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又指明了它与旧式政党制度的本质区别,还体现出了这一伟大政治创造的“中国特色”。

二、新型政党制度的理论渊源

一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学说基石。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不仅对共产党的性质、使命、作用等进行了论述,还对共产党与其他政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在共产党的性质上,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始终“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部分民族的利益,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是真正的、战斗的组织”。列宁进一步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有组织的部队,是“阶级的领袖”和“革命家组织”。在共产党的使命上,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关系上,他指出,共产党人要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调,要“同小资产阶级民主派一起去反对工人政党所要推翻的派别”,“无产阶级在一切农民国度中的独唱是不免要变成孤鸿哀鸣的”。这些重要论断意味着无产阶级政党建党理论与旧式政党理论的分野,使得共产党彻底摆脱了旧式政党制度的私利羁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伟大创造,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石。

二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的理论探索。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续理论探索,为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背景下新型政党制度的法理形态、制度形态、运行机制以及功能发挥等的确立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1942年,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上毛泽东指出,“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因此,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1945年他又指出,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不可能、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必须实行几个民主阶级联盟和多党合作的制度。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我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1956年,他提出了处理党际关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多次指出,“党与党之间要建立新型关系”,“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这些重要论断,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制度理论,为新型政党制度的创立和实践作出了重要的理论探索和理论指导。

三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新型政党制度的系列重要论述。他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们建立这项制度的初心是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把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其主要实践形式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践行好这一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通过协商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等等。这些重要论断对新型政党制度的地位、使命、功能、体现形式等进行了明确,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度的认识,构建了新型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体系。在今年两会上,他更是首次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这一重大论断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政党制度理论探索又向前迈出了里程碑的一步,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政党制度站在了人类政党政治探索的最前沿。

三、新型政党制度的实践基础

70年前,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拉开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伟大实践的序幕。“五一口号”发布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热烈响应,纷纷发表公告表示完全拥护和赞同,并相继奔赴解放区,与我们党共同筹备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齐聚中南海,共同商议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的单位和名额,起草和制定共同纲领。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系列伟大政治实践,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并成功应用于实践,凸显了运用这一制度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成为了中国多党合作和协商民主的一个生动实践和光辉典范。

新中国成立伊始,满目疮痍,百废待举,百业待兴。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推动各项社会改革、促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极献言献策,贡献力量。1954年,中国共产党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拥护支持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此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依托人民政协平台,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凝聚各方社会力量、规范国家政治生活、扩大国际交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明确提出新时期多党合作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推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作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利用人民政治协商平台,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进一步开拓了团结民主、务实进取、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各项工作的总纲,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把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献计出力作为工作主线,充分发挥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促进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的大团结大联合,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

一是体现为政治的正确性与稳定性。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如果把新型政党制度比作为航行在人类政治发展大海上的一艘巨轮,中国共产党就是这艘巨轮的舵手,他牢牢地掌握着这艘巨轮的正确航向。在舵手的带领下,各民主党派齐心协力、各展其长,沿着正确的航向奋力划桨、砥砺前行。同时,在这种新型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各个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非常稳定,不会因为政权更迭导致政治局势动荡,也不会因为要争夺执政权力而相互倾轧、勾心斗角。

二是体现为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新型政党制度的本质是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而又独有的民主形式。一方面,在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能够建立一个兼容并蓄的协商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纳入进来,进而实现政党代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这个平台上协商的问题是现实的,不是坐而论道搞花架子,而是要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发表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为了保障这些意见建议能够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人民政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确保这一协商形式能够真实反映社会各方面的真实利益诉求,真实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真实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三是体现为治理的联动性与参与性。新型政党制度突破了以竞争为手段的政党政治模式,创立了一种合作型的政党政治模式。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政党都能找到自己的“生态位”,并根据自身占据的“生态位”发挥着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为了保持整个系统的良性运行,系统中的各政党要素之间都必须保持着生态联动、互补互促的合作关系。因此,新型政党制度能够将中国社会之一切革命的、进步的政治力量团结在一起,能够将一切革命的、进步的阶级团结在一起,能够凝聚、整合和动员整个社会力量参与国家治理,能够有效避免社会的分化、分裂。

四是体现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民主党派拥有着多学科、多领域人才的“智力集团”,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参谋助手和帮手。在重大决策过程中,各民主党派以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依托,或者采取座谈会、谈心会、书面建议等形式,就国家的重大政治性问题和方针政策的制定,进行民主平等、开诚布公的协商和深入讨论,提供决策咨询,帮助完善方案,使决策更加科学合理,更能全面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进而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在决策实施的过程中,各民主党派通过开展的高层次、有组织性的监督,对决策和决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对各项方针政策贯彻中出现的问题,对违法乱纪、贪污腐败的行为,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提出意见和批评,对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与反馈,从而推动决策的修正与执行。

猜你喜欢
无党派人士多党合作民主党派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视域下无党派人士民主监督效能提升研究
普洱学院召开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党外知识分子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座谈会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确立70年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我国多党合作制度发展70年的三维认识
传递民主党派声音 讲好多党合作故事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新时期加强高校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问题研究
再议民主党派的界别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