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美玲 郭芳
[摘要]目的 探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MMSE)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定向力、注意力和計算力、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的认知功能评分及MMSE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和心理健康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延续性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脑卒中;生活质量;康复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a)-0210-04
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70%以上的存活者存在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需要长时间巩固治疗,才能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匮乏,患者无法长时间在院坚持治疗,同时高额的住院费用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2-3]。既往研究显示,出院后持续的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4],基于目前的医疗现状,大多数脑卒中患者在出院后并未得到规范的护理,极大的影响了临床治疗效果。为使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出院后得到有效、科学、延续的护理,本研究采用家庭延续性护理,探讨该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7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41~74岁,平均(58.64±7.12)岁;卒中类型:缺血性卒中23例、出血性卒中16例;偏瘫部位:左侧肢体偏瘫20例、右侧肢体偏瘫19例。观察组,男17例,女22例;年龄37~76岁,平均(59.02±7.32)岁;卒中类型:缺血性卒中21例、出血性卒中18例;偏瘫部位:左侧肢体偏瘫23例、右侧肢体偏瘫1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偏瘫部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②出院时,格拉斯哥评分>8分,且病情稳定,预期生存期>1年;③依从性好,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有脑出血等脑血管疾病者;②神志障碍或意识不清者;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或重要脏器疾病者;④入院前存在偏瘫或肢体功能障碍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出院注意事项指导,每个月电话随访1次,对患者的身体一般状况进行评估,并对用药情况进行登记,同时了解出院后的康复锻炼情况。总随访时间为3个月。
1.2.2观察组护理方法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家庭延续性护理。出院前建立患者的个人档案,每两周电话随访1次,每月1次上门随访,总随访时间为3个月。
1.2.2.1组建家庭延续性护理团队 团队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包括责任护士、1名康复医生、1名康复治疗师、1名心理咨询师和1名营养师。由团队根据患者的肢体偏瘫程度、部位、营养状态、配合度等状况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1.2.2.2出院前宣教 出院前1周,组织患者在家陪护人员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培训,具体内容如下。①舒适体位的调整:指导陪护人员根据患者体位的舒适度,每2 h更换1次;②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承受度尽早进行运动,尤其是关节和偏瘫肢体的主动、被动训练,卧床患者以大小关节转动、下肢抬升运动、肌肉放松运动等为主;可下床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肢体的负重训练和协调性训练。③语言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基础的发音开始,语言康复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面对面交流、图片、声像等;生活自理以鼓励为主,陪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自理项目,包括洗脸、洗澡、吃饭等。④心理支持:鼓励患者家属增加与患者交流的次数和时间。由于脑卒中患者易出现情绪烦躁[6],指导患者陪护人员应用正确的沟通技巧,鼓励患者克服心理障碍。
1.2.2.3出院后随访 按照出院计划的随访时间,采用电话随访或上门随访的形式,将随访内容记录在案。随访内容包括①延续性护理计划落实情况;②康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③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④指导、强化延续性护理计划;⑤强调随访注意事项及提醒患者复诊时间。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在随访后的神经认知功能(MMSE)评分、生存质量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MMSE评价[1],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回忆力和语言能力等,满分为30分,27~30分为正常,<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2],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功能和心理健康等8个维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包括延续护理项目、延续护理时间、效果、随访时间点、随访内容等5个方面,每个项目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个等级,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总人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MMSE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及语言能力方面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MSE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回忆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SF-36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社會功能和心理健康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躯体疼痛与情感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9.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可改善受损的肢体功能,促进其恢复[7]。从生命体征稳定后至发病3个月内,都是肢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8-9]。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好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最佳黄金时间,一直是康复医学科护理研究的重点。多种延续性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出院后的护理疗效已得到证实,对并发症的预防和生存质量的提高效果显著[10]。本研究采用家庭延续性护理,采用标准量化的评估调查表,可对该护理模式进行主观评价。
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制动>3周,肢体诱发致密结缔组织的风险显著增加[11]。本研究采用家庭延续性护理,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共同决策[12]。观察组患者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的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体位调整和肢体锻炼,有利于精神状态的提高,可能与机体受到刺激后,脑血流量增加有关[13]。在回忆力评分方面,家庭延续护理未体现出优势,可能与神经损伤程度有关。通过对陪护者出院前进行培训,将医院护理延续到家庭护理中,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满足护理过程参与人员个体化对健康的需求,这与既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4-15],可能与延续性护理的全程管理、指导有关,避免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盲目性[16]。尤其是心理护理,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理状态和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17-18]。本研究显示,延续性护理对躯体功能和情感功能无显著的影响,这与既往的研究结论不一致[19-20],可能与原发疾病造成的机体损伤有关,是否延长护理时间或增加随访的频次可以改善躯体疼痛和情感功能,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家庭延续性护理,可对患者进行综合性评估、康复指导和评价,将医院的康复护理延续到家庭居家护理中,有效提高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增强患者康复的信心,同时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滕金蓉.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8):26-27.
[2]Nagai M,Kario K.Chronic kidney disease,24-h blood pressure burden and their effects on silent cerebral injur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might age serve as a modulator?[J].Hypertens Res,2011,34(12):1253-1254.
[3]Mandic M,Rancic N.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post stroke patients[J].Med Arh,2011,65(2):106-108.
[4]张莉红,何雪浓,覃壮玲.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7(10):1271-1272.
[5]饶明俐,王文志,黄如训.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1-102.
[6]孙荣凤.综合连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观察张红[J].当代临床医刊,2016,10(29):22-25.
[7]吴金香,王元娇.家庭延续性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居家康复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8):1698-1700.
[8]Inanir A,Okan S,Filiz B,et al.Effectiveness of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postural stability and clinic in st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J].Cukurova med J,2013,38(3):446-455.
[9]王芳,张丹.中医特色延续护理对脑卒中病人出院后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7,31(24):3003-3005.
[10]张秀英,蒋红,徐雲,等.脑卒中后经口进食困难护理管理的证据总结[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7):1539-1543.
[11]俞怡.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11):13-14.
[12]Winstein CJ,Stein J,Arena R,et al.Guidelines for adult strok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very[J].Stroke,2016,47(6):98-169.
[13]蒋文春,赵素华,罗绍凤.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25):3022-3024.
[14]莫汝梅,包德福.定期访视配合家庭病床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机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7,14(17):140-142.
[15]Mitchell AJ.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update on its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linical utility for cognitive disorders[M].Cognitive Screening Instruments,2017:103-104.
[16]Chaves GF,Oliveira AM,Chaves JA,et al.Assessment of impairment in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in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using an individualized scale[J].Arq Neuropsiquiatr,2016,74(7):549-554.
[17]汪洋.心理护理对脑卒中抑郁焦虑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29(7):1171-1172.
[18]陈思.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4):103-104.
[19]刘延锦,朱娇娇,王爱霞.感知控制对脑卒中病人抑郁,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 32(1):27-29.
[20]杨蔚,冯芳,沈丽娟.基于精准护理模式的脑卒中病人生活质量干预模式研究[J].全科护理,2017,15(21):2574-2576.
(收稿日期:2018-05-21 本文编辑:刘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