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

2018-02-22 14:41豆小妮郑玉琴王同福王君琴韦薇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36期
关键词:带状疱疹效果

豆小妮 郑玉琴 王同福 王君琴 韦薇

[摘要]目的 探讨揿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揿针治疗组和营养神经组,每组各15例。揿针治疗组应用揿针以患者的皮损皮肤为中心进行围刺,1次/d。营养神经组给予肌内注射腺苷钴胺1.5 mg/次,1次/d。两组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揿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营养神经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揿针治疗组的VAS评分低于营养神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揿针围刺治疗带状疱疹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揿针;带状疱疹;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5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2(c)-012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press needle for surrounding acupuncture treating herpes zoster. Methods A total of 30 patients with herpes zoster treated in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April 2017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of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of press needle and neurotrophic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s, each group had 15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of press needle was treated with surrounding acupuncture centred around the skin of the patients′ skin, once a day. The neurotrophic group was given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cobalamin adenosine 1.5 mg/time, once a day.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was 14 day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clinical treatmen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Visual analogue (VAS) pain score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degree of pain,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of press needle was 93.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73.33% of the nutritional nerv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VAS pain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was lower than that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VAS pain score of the acupuncture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utritional nerve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1). Conclusion Press needle for surrounding acupuncture treating herpes zostear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reduce the pain of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Press-needle; Herpes zoster; Effect

帶状疱疹是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发病主要沿单侧神经周围分布,是皮肤科常见的一种急性皮肤病,以分布区域出现周围神经疼痛、单侧簇集样水疱为特点,其疱壁紧张,状如珍珠,各簇群之间皮肤正常。病程持续10 d左右,水泡逐渐干燥、结痂、脱落、排列成带状,一般不超过人体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的症状之一[1]。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发病初期,临床常表现为低热、纳差、乏力等症状,局部发疹部位有烧灼感,疼痛感及刺痒感。其发病机制主要由于带状疱疹病毒侵入后潜伏在感觉神经节内,随后疱疹病毒复制,损害感觉神经及其支配的皮肤;另外复制的病毒,沿着神经轴突向外周支配部位转移,结果外周神经纤维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导致这些组织发生炎性反应而致病[2]。

中医病名为缠腰火丹,缠腰火丹又称为蛇串疮、蛇丹、蜘蛛疮等。可发于任何年龄,本病可发于腰部、胸背、面部、下肢等,以面部、胸背部、腰部的带状疱疹最常见,占整个带状疱疹发病率的70%,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其疼痛程度、发病率均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变化,与年龄变化成正相关[3]。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大,疼痛越严重,老年人的病程常为4~6周,甚至超过8周或更长者。30%~50%的中老年患者疱疹消退后会遗留顽固性的神经痛,常常持续数月、数年或更久[4]。带状疱疹后遗症状主要为疼痛,多夜重,中医将疼痛的原因概括为“不通则痛”。西医临床治疗多数是以消炎止痛镇痛、抗病毒、营养神经、局部对症治疗为主,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多数疗效不佳。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较好效果。笔者近年来,采用揿针围刺治疗本病30例,疗效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中医科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30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揿针治疗组和营养神经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选患者必须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且所有患者均未使用抗病毒药物干预。

纳入标准:①符合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80岁者;③带状疱疹病程在5~20 d,未经过任何物理方法止痛、药物治疗者;④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带状疱疹知情同意书,同意接受本研究各项检查及各种治疗,服从安排者。排除标准:①耳带状疱疹、眼、脑膜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无疹型带状疱疹、泛发性带状疱疹等属于临床带状疱疹的特殊类型者;②特殊时期如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③免疫力低下者,如过敏体质,对多种药物、食物及花粉等过敏者;④瘢痕体质者;⑤并发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者;⑥精神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有出血倾向者;⑦最近1个月内应用过免疫抑制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者;⑧有晕针病史者。

1.2方法

揿针治疗组选用中国浙江杭州元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的揿针(批号:20140021,规格0.25 mm×2 mm)围刺病变部位,1次/d,连用14 d;营养神经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腺苷钴胺(北京双鹤,批号:15080060,规格0.5 mg/支),1.5 mg/次,1次/d,连续肌内注射14 d。具体步骤如下。

揿针治疗组:揿针又叫皮内针疗法,是以特制的小型针具图钉型固定于腧穴部位的皮内或皮下进行较长时间埋藏的一种疗法,又称埋针法,是古代留针方法的发展。临床上对需作较长时间留针的病症采用本法。根据舌脉辨证,揿针治疗组醫者运用揿针围刺病变部位及适当的配穴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取卧位,常规消毒后,用镊子夹住揿针针柄,在距皮损边缘0.2 cm处用2 mm揿针进针。针刺围绕皮损中心,沿皮损中心围刺,针距约为1~2 cm。不要求有酸、麻、胀等感觉,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成正比。围刺后留针24 h,每天1次。每隔2~3 h按压一次,每次1 min左右,增强针感及对穴位的刺激,改善神经末梢循环[5]。本病多属热证,热证并非禁刺,《灵书·官针》曰:“浮刺者,傍入而浮之,以治肌急而寒者也”,浅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浅刺对疼痛有较好的止痛作用[6]。带状疱疹临床常见中医辨证分型包括以下几种类型。①肝胆热盛型。常表现为局部皮损皮肤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咽干口苦、口渴、食欲不佳,烦躁易怒,大便干或黏而不爽,小便赤,舌质红,苔黄厚或薄黄,脉象弦滑,揿针围刺加太冲,侠溪,阴陵泉。②脾经湿热型。常表现为皮损皮肤颜色较淡,疼痛略轻,疱壁松弛,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食后腹胀或不思饮食,大便时溏时干,小便赤黄,舌质淡舌体胖,苔白厚腻,脉象沉滑,揿针围刺加大都,三阴交,血海。③气滞血瘀型。常表现为皮疹消退后,局部遗留神经痛,其疼痛不止,刺痛拒按,舌质暗红,苔白,脉象弦细,揿针围刺加期门,日月,不容,大包等。

营养神经组:营养神经组患者给予肌内注射腺苷钴胺1.5 mg/次,1次/d,连续肌内注射14 d。采用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质腺苷钴胺。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学会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具体内容如下。痊愈: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1分,患者疼痛基本消失,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VAS评分≥3分,患者疼痛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好转:VAS评分降低<3分,患者疼痛有所改善,临床症状好转。无效:患者的疼痛无变化,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有加重的趋势[7-8]。总有效率=(痊愈+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②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判定标准: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9分:重度疼痛;10分:极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

揿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营养神经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揿针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营养神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

3讨论

带状疱疹发病特点为突然发病,皮疹为群集性水泡,排列成带状,沿周围神经分布区单侧分布,自觉刺痛。一般人发病后,可终身免疫,但近年文献报道也有复发者。中医以往在临证上分干、湿两类。干者皮肤起成簇红粟,痛如刺蛰,由于肝经湿火,脉弦数,舌红苔黄。其病因病机主要为肝经火盛、情志不遂,肝郁化火;另外经常饮食失调,以致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日久湿浊内停,郁而化热,湿热搏结内蕴于腠理、闭阻肌肤而发;病久正虚无力驱邪外出,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乘之诱于外,邪毒稽留不去,余毒未清,导致肌肤营卫壅滞,气血瘀阻为其果,毒火稽留血分,发为红斑,湿热困于肝脾,则为水疱,毒邪于肝火、湿热搏结,阻于经络气血,气血凝结阻于经络,不通则痛。临床上常见肝经郁热、脾虚湿蕴、气滞血瘀等3种类型[9]。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此病毒侵入皮肤感觉神经末梢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内,当潜伏的病毒被激活时,生长繁殖,使受侵犯的神经节发炎,产生疼痛。现代研究显示,其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故在中老年人、亚急性红斑狼疮、局部创伤后、较长时间接受激素以及淋巴瘤、放射治疗及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功能低下人群较正常人明显易感。本病发病后可获得终生免疫,但目前临床实践显示也出现了复发的病例[10]。

有研究者采用腺苷钴胺治疗带状疱疹。在叶酸的代谢中,腺苷钴胺可以使甲基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其是机体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参与甲基转换和叶酸代谢。同时其也参与提高硫基酶的活性,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代谢,进而促进类脂、蛋白的广泛合成,使受损伤的神经得到恢复,减轻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及疼痛。另外,腺苷钴胺还能促进脂肪、糖、蛋白质的代谢,有效维持正常的细胞代谢,实现了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11]。

近年来发现,临床运用针灸治疗带状疱疹获得了较大的进展,有关针灸治疗带状疱疹的相关报道及研究已成为热点。针灸临床治疗手段非常广泛,常见的针具包括毫针、火针、揿针、电针、、梅花针等,灸法、穴位注射、刺络拔罐以及针刺配合穴位注射、针刺配合中药等综合疗法为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12]。近几年临床实践运用揿针围刺针灸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特别是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症后顽固性神经性疼痛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揿针针灸疗法经济、简便、镇痛起效快,持续时间长,能显著缓解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13]。

本研究就是运用揿针进行病变部位围刺,又称围剿刺法、围针法,是运用多个揿针在病变部位周围进行包围式针刺的一种方法。围刺法源于《灵枢官针》五刺中的“豹文刺”及“扬刺法”,后来经过后世各个医家的长期临床实践及探索,对两种针刺方法进行改良,扩大了其临床治疗的适应症,形成了现代常用的围刺法[14-15]。围刺法多数是在病变部位四周运用多个揿针从四周向病变中心进行针刺,临床上可根据病情轻重及病灶大小灵活选取所用针刺的数量、针与针之间间隔的距离等。揿针围刺是通过揿针浅刺病变表皮且久留揿针于病变部位的方式来延长针刺效应的时间,以提高疗效。揿针的特点是突出了长效针感,减少患者到各医疗机构就医的次数,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既能提高临床疗效,又能降低患者就医成本的针灸治疗技术[1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为“不通则痛”及“不荣则痛”,在病变局部部位采用揿针围刺,不但可以沟通局部各经脉、络脉及皮部之间的联系,还可以疏通局部经络及气血的运行,通则不痛,同时还可起到祛瘀生新,达到疼痛自愈的效果[17-18]。

综上所述,带状疱疹揿针疗法应尽早介入治疗,选穴以患侧局部阿是穴为主,在缩短其病变疼痛持续时间、缓解疼痛程度、控制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疼痛明显时推荐采用揿针围刺治疗,临床症状严重时,酌情配合火针、拔罐疗法。揿针围刺使用方便、即时见效、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针灸,随时可操作,无痛感,简便易行,病人自己也可使用。揿针围刺穴位时间较长,能增加机体的血液循环及修复,揿针疗效确切,方便运用,是一种针对带状疱疹有效的治疗手段,治疗范围类似于传统针灸,适用于各类疼痛。

[参考文献]

[1]李庆祥.刺络放血法治疗带状疱疹2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0):134-135.

[2]王鲁梅,曾碧冰,袁景桃,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相关发病因素及其预报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药科学,2016,6(12):137-139.

[3]陈桂林,刘凤英,刘志丽.激光照射联合奇正消痛膏外贴治疗带状疱疹后遗肋间神经痛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5,12(24):56-57.

[4]刘起锟.探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2):219-220.

[5]张崇海,秦倩.红光照射联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78):47.

[6]张晓,王强强.火针、电针结合排刺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50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2):138-140.

[7]王麗昆,岳海龙,毕廷民,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01-302.

[8]董健,王秀敏,高芳.神经阻滞联合高能红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6, 32(1):50-51.

[9]俞良,李秀秀,李庆华,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认知功能的变化[J].浙江医学,2016,38(15):1257-1259.

[10]乔敏,吴毅明.带状疱疹的针灸诊治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108-109.

[11]姜燕生.解析带状疱疹辨证论治要点[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6,23(7):111-112.

[12]王徐红,王小平,陈奎铭,等.“十伤灵”中药膏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4,9(11):1485-1487.

[13]王丽昆,岳海龙,毕廷民,等.活血化瘀法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6.43(2):301-302.

[14]吴军华,赵平.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 15(3):177-178.

[15]沈文超.中药内服外搽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6,25(6):1120-1121.

[16]李青.火针治疗在临床皮肤病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医外治杂志,2016,25(5):51-52.

[17]代波涛.中医针灸、放血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5):47-48.

[18]王德俊,解永星.中西医治疗带状疱疹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32-33.

猜你喜欢
带状疱疹效果
大部分带状疱疹是累出来的
壮药酒的涂擦联合药熨法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中应用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 你了解吗
亲历者口述:带状疱疹是最疼的病
如此外墙,防水还扛得住么?!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没效果
伪装效果
刺络拔罐加药物配合TDP照射治疗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