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登安
摘 要:一个国家的教育既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问题。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为个人工作、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出自己的应有力量。
关键词:初心;使命;转化;学困生
一个国家的教育既是涉及千家万户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问题,因此党和国家历来是十分重视的。每校每班每科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学困生问题。何谓学困生呢?所谓学困生,就是由于受到家庭、社会、个人的学习行为习惯、学习方法、学习目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习成绩在班级、年级里排名靠后(即不能按照教育大纲要求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点)并对在校学习产生厌倦、畏难情绪的极少数学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学困生的出现呢?(1)个别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目标不明确。(2)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个别学生纪律意识淡薄,这些孩子认为学习与不学习是个人的事情,与他人无关。(4)个别学生的家庭原因。单亲家庭,爸妈不和睦,家庭情感破裂让孩子对家庭的认知产生了迷茫,家庭也因此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
针对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和现状,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解决学困生的转化问题。
一、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纪律意识教育
中小学学生守则是由教育部制定,每一个中小学生都应该遵守的行为规则。通过教育学生遵守学校课堂纪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遵规守纪的好学生,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明确提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在公民层面中,笔者理解“敬业”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意义。敬业对在职员工而言,就是圆满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军人而言,就是认真站好自己的哨所,戍守祖國边防;对学生而言,就是认真完成自己的学业。因此,完成学业(即学习)对青少年学生而言是义不容辞的义务,不学习或者说不认真学习是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的,是违反宪法所规定的基本义务,学与不学不再是与他人无关的事情,而是与个人、家庭和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纪律是执行力得以加强的有力保障。一个好的纪律是一个优秀班级评价的标准,是一个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没有纪律加以约束,学习氛围无法得以保证,班风无法得以优化。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往往会伴随着课堂违纪情况的发生,因此要强调遵规守纪意识,建立健全奖惩措施;并能做到严格落实,严惩课堂违纪情况,让不良行为习惯无处藏身,从而为课堂中的高效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开展学习竞赛活动和举行学习先进人物报告会,可以让取得优异成绩、事业有成的往届学生做报告会讲座,谈谈自己成功经验,让学生感觉到成功就在身边,从而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气氛。
二、确定班级的学困生人员名单,分析个别学生成绩不理想的原因,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
1.个别交流谈话。单纯的说教会让学生感到老生常谈、乏味,同学困生交流要讲究策略。在聊家常的交流中,会让学生能放松身心;在与老师的交谈中能顺着老师的思路,一步一步剖析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对学科知识的认知所存在的不足,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分析原因,找问题,找差距,了解学生对所存在问题的看法、对策,给予指导,并及时跟踪关注(课上、课后每星期定时见面)。
2.每个学生每周都要上交一份学习、思想汇报并仔细查阅,汇报内容是本周所学习的知识点、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情况,是否有不懂的问题及个人学习体会。做到有内容可掌握,有内容可汇报,让老师借以了解学生的近期学习动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工作部署。
3.适当给予鼓励,定目标(短期和长远、单元和课时知识点)。目标分为短期和长远两种,短期目标的设立要使学生经过认真付出就会实现;目标太大,学生会感觉到不容易实现。老师应着重对其短期目标的实现进行关注、督促,目标太大不利于实现。长远目标的订立既要让学生有实现的可能,又要让学生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
4.及时和家长联系交流。老师可以采用家访、电话、微信、QQ等通讯方式与家长联系,介绍学生近期在校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以避免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出现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同时也利于老师了解学生在家庭里面的学习时间、科目,思想波动有无变化等情况;与家长探讨学生在以上方面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对问题如何加以应对解决。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教育工程。俞祝同先生曾经就学困生的转化问题提出,“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就代表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和重托”。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为个人工作、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发挥出自己的应有力量。把“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个孩子”的教育教学理念落到实处,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也是完成党和国家交给我们的重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教育之路。
参考文献:
[1]白玉忠.谈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8(19):70.
[2]郭剑.论“学困生”在科学学习中能力的转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