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主线,逐步渗透

2018-02-22 02:02黄丹青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主线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

摘 要:素质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情感教育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理念被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要打破传统美术教育的困境,挖掘情感教育在其中的应用价值,并制定合适策略,拓展初中美术教育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美术;情感教育;主线;渗透

美术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学科,也是对学生开展美育的重要工具。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育中,既能够确保学生对美术学科本身有所了解和掌握,也能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念,探究美术作品的本质,提高对美术课程的全面认知。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现状

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美术教育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且提高了初中美术在初中阶段的比例,以此来达到审美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但从美术教育的实际效果来看,却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执行度不足。新课程改革要求美术教育本身要发挥出美育的价值,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支持。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初中阶段的主要学科教学依旧占据主导地位,且经常会占用美术学科的课时,虽然这样的方式对于初中生的成绩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在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显然做得不够充分。其二,美术教育模式单一。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无论是从教育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实践的全过程,都是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固定的教学内容、短暂的教学实践,导致初中生的个性特征无法得到发挥,在被动的知识接受中结束了美术课堂的教学。虽然美其名曰开展了美术课程,但实质性效用并未得到全面发挥。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与情感因素,无法从美术教育中看到“踪影”。其三,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互动。长期的固化教学模式导致在初中美术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和教师分属于两个阵营,即“教学”阵容与“学习”阵营,两者缺少有效的沟通,更无从提及情感层面的交流和情感共鸣关系的建立。总的来说,传统的初中音乐教育现状并不乐观,虽然是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进行分析,但依旧遗留了一些传统教育理念下的弊端。想要打破这种僵局的存在,情感教育的应用必不可少,解开学生和教师的情感“枷锁”,才能够为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1]。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价值分析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而情感教育的融入无疑化解了当前美术教育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从情感的角度逐层深入,让学生体会情感教育的温暖所在。从现有应用情感教育并取得成功的美术教育典型案例来看,其应用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体现。

1.响应新课程改革基本要求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我们不但要提高初中美术课堂在教育体系中的比重,还要将美育的价值充分展现出来。而情感教育与初中美术教育的融合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具体来看,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的应用要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方面,依托情感引导学生探索美术教育的本质。这一点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生为本”的理念高度一致,有效打破了传统教育框架的制约。情感教育本身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应用效果良好[2]。

2.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发展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阶段,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时期。对此,教师在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尽量合理选择美术素材。如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爱国爱党、助人为乐的美术内容,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健康人格的目的,使学生既能够看到美术作品的表面,也能够理解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产生积极影响。教师要借助美术作品,充分挖掘其中的情感元素,为学生提供正确的情感导向,从而为初中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提供保障[3]。

3.优化师生间的关系

传统的初中美术课堂,师生之间的界限鲜明,情感交流缺失。对此,运用情感教育,教师能够准确地捕捉作品本身的情感并传递给学生,使得美术作品的情感与学生情感全面互通,在情感的对话当中实现对学生的美育。学生与教师之间会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情感交流也更加明显,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提升美术教学实效。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美术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1.教师丰富自身情感修养

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提供服务的主体则是教师本身。教师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育中,目的是要打破传统教育中情感因素的缺失和不足。基于此,教师要丰富自身情感修养,发挥出自己的榜样作用和优势。教师要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在进行美术作品讲解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并通过一言一行的典范作用,以个人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友好、和谐的氛围当中感受美术本身所想要传递的情感。当然,整个过程教师要以情感为主线,逐层深入,层层递进,使得学生通过情感上的共鸣,拉近与美术之间的距离。例如,在讲解《中国山水画》时,教师可以穿着中国山水画特色的服饰,带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课堂之上未经开口,则可以先声夺人,激发学生的情感,为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4]。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学习和接受更先进的情感教育内容和资料,汲取其中的精华,为情感教育发挥效用提供借鑒。

2.借助资源挖掘情感素材

情感素材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根本之所在,借助素材本身的情感引领性,能够为初中美术教育中情感教育的价值最大化提供条件。美术作品实则是作者对于情感的一种实质化的表现,想要表达和传递的是创作者的情感。目前,新课程改革带来了诸多的优质资源,这其中既包含了传统教材当中的美术素材,也包含了网络资源中获得的美术素材。但无论是哪一种素材类型,都需要透析其中的情感本质,以此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例如,以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为例,该作品将父亲深沉的形象表现出来,带给人一种心灵上的震撼。教师则可以将其作为美术素材,唤起学生对于美术本质的探寻,感受其中的情感内核,并写出心得体会。在教师的引导和讲解下,完成情感层面的升华,让学生联系生活,表达对父亲的看法和感受。最终在一种情感共鸣和情感交流当中完成美术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以情感为主要线索,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较高,且能够将自我情感与美术作品所想要诠释的情感充分联系,发挥出较强的教育意义[5]。

3.生活实践强化情感体验

相比于单纯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更能够体现出情感教育的价值和特点。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得到青睐,主要是情感教育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还作用于第二课堂当中,打破了传统时空间层面的教学制约。因此,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来展现出情感教育的价值,所展现出的情感教育将达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美术教师则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的便捷性,开展实践课程,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术素材和内容。如,“我们身边的美术遗存”教学单元很适合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感受美术本身的魅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本地区的一些老街、古迹或者博物馆等,既能够引导学生感受本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能够形成较强的民族自豪感。相较于其他阶段的美术教育,初中美术教育是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作用显著。以理论加实践的教学模式,学生既能够在课堂之上借助素材完成情感体验,找到情感共鸣。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美术的魅力,探寻美术的别样内涵[6]。总的来说,以生活实践的方式来强化情感体验,效果良好。

4.强化师生间的有效互动

将情感教育融入初中美术教育中,属于一种无形的教学模式,需要的并不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传输,情感的体验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教师在其中所发挥出的作用,则是尽可能地将美术所展现出的情感具体化,借助引导的方式使得学生对其有所感知,寻求情感上的共鸣。对此,美術教师需要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和检索优质的美术素材,旨在能够第一时间感知学生的情感变化,找到共鸣的关键点。但也需要注意,初中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较为鲜明,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因人而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以很好地诠释情感教育的特点,以这样的方式寻求情感层面的共鸣。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保证情感交流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与学生共同构建以情感为核心的初中美术教育蓝图[7]。

参考文献:

[1]杨金娟.试论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22-23.

[2]王晓毅.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8):114.

[3]王慧.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51.

[4]刘俊杰.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5(15):145.

[5]李春玲.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64.

[6]肖平.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美术情感教育欣赏课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2(2):117.

[7]陆春.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11(9):78.

作者信息:黄丹青(1992—),女,汉,浙江杭州,研究生,二级,天杭教育集团,研究方向:美术教育。

猜你喜欢
主线初中美术新课程改革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