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展示与质疑”课堂模式初探

2018-02-22 02:02吴建平
新课程·中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展示质疑

吴建平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全面推进,使初中历史教材及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为了适应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大胆展示,让课堂充满思想,让学生在同伴的质疑与互助中联想与求证,开启历史探究之门,已成为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成功的突破口。

关键词:展示;质疑;课堂模式;策略

历史本身就是人类求生存、求发展,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历史就是学习人类如何创新,要创新就得有思想、会思考、会质疑并能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历史与社会课堂,学生质疑意识、探究意识较差,质疑能力、探究能力不强,学习只是为了考试,分数代表一切等现象,笔者认为,历史与社会新课堂应该是一次次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又产生新问题的过程,新课堂应该是学生在质疑中对客观历史越辩越明的过程,还应该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法变化的过程。“展示与质疑”课堂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探究、互助合作、大胆展示的思维课堂,就是在教师设疑激趣中、学生讨论释疑中、师生互动中,学生知识得以丰富、思维得以拓展、能力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培养的活力课堂。

一、“展示与质疑”模式的提出

在新课堂改革大力推行的背景下,在观摩学习与实践探索中,发现部分教师在组织学生落实课堂内容过程中,没能很好地发挥教师作为“导”的作用,真正地把课堂放手“让”给了学生,没能很好地完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甚至出现课堂纪律差等现象。特别是历史学科,学生思想上也不够重视,更易发生上述现象。

作为历史与社会教师,希望能在考试压力的挑战与课堂改革的机遇中,用自己的力量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要达成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须先改变教师的教法。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必须探寻能够激发学生质疑与探究热情的课堂,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互动质疑、课堂评价四个过程,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升情感,让老师在此模式的教学中慢慢理顺课堂思路、调整课堂节奏、转换自己角色,做好课堂的组织引领者。

二、“展示与质疑”模式的内涵

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郭思乐提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该模式以小组合作为抓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本质,以“三维目标”为纲领,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培养创新能力为方向。课堂特点:一是突出一个主体,即学生为主体;二是抓住四个环节,即教师引导、学生合作研究、师生互动质疑及课堂评价。通过教师的引导、设疑,学生小组的质疑与探究,展示环节的互动与质疑,课堂轮流监督打分与大众评委评分等参与式体验,给学生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让他们在不同层面的探究与展示活动中展现自我、找到自信、学会学习,也能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历史课堂的浓厚兴趣与探究求知的精神,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展示与质疑”模式流程图

(二)“展示与质疑”模式的教学策略

1.巧妙引导,激发思维冲突,促进问题产生

“展示与质疑”模式需要教师彻底改变原来教学方法,摒弃原来层层分析与层层解答的教学过程,并能精备教材、精备学生,引导学生质疑。有时候需要故意抛出问题、引起冲突,激发学生的兴趣或思维冲突。如: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教学时,引导学生根据历史人物所起作用的领域、性质、大小等对历史人物进行分类,并把握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标准。再给学生一些思想的冲击,思维会受冲击并打开,问题自然就产生了。如在讲曹操时,吕伯奢一家的遭遇、临终的温柔遗言、夜袭吕布等史料的出示,让学生对于曹操的评价马上多了几个维度,也让学生心生好奇与疑虑。由此制造冲突,引导学生去质疑求证。再如:《科学革命》一课中引导学生提出在本课学习中的疑问时,学生一时不知从何谈起。教师能够引导设疑:“假如你是其中的某位科学家,你有什么话要说?”“科学革命与我们之前所学内容有联系吗?”“这一事件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有什么样的影响?”“当时社会思想领域的现状是怎样的?”以此引发学生思考,并打开思路,提出疑问。

教学是一个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只有师生之间产生知识和思维的共鸣,才会有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学习的兴趣,才能有进一步创新、加工的欲望,其中教师的精讲妙引显得尤为重要。

2.合作学习,营造探究氛围,助力问题释疑

“展示与质疑”课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能力和意識。课堂内外,教师要做到以下要求以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一是着力引导班级小组合作文化建立,以外在的环境促内在的精神,营造积极思考、讨论,主动学习、自主管理的良好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之形成习惯。二是在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注重对学生探究过程的控制与指导,既鼓励学生自主确定学习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适时引导学生探讨,及时纠正偏差,把教学活动引入后续学习的新内容上。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带着问题读书。教师不仅要提高“问题”的质量,更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好”问题。对一些学生以现有的水平和能力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在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更要予以必要的引导,通过适当的点评和总结,让学生把握探究的正确方向。三是教师通过激励性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及时对学生的问题做出激励性反馈,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和能量。

“展示与质疑”课堂上,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知识、探究问题的引导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积极挖掘课文内容,并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以促进学生组内探究与释疑。

3.互动质疑,培养质疑能力,促进问题再生

“展示与质疑”模式以学生的展示与质疑为主要环节,这是一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也是课堂最令人振奋的环节。前提是:组内有效的讨论与质疑。展示的学生不但要对所讲知识有全面了解与分析、讲解,还需随时解答同学的提问,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口才与胆识。教师在互动质疑过程中也是普通一员,该隐退的时候要隐退。但是在学生质疑过程中该出现的时候也要适时出现,做好“导”的角色。如:在《科学革命》一课互质环节中,学生尖锐地提出:“为什么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权威被处以火刑,而伽利略没有?”这个新问题的抛出激发了所有同学的深度思考。老师置身于普通的一员也参与了讨论,有些同学进行了各种猜测,有些同学也积极发散地思考并大胆进行分析,最后老师稍作小结并引导同学们可以继续讨论,从而使课堂的广度与深度得以延伸。

良好的互动能够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当学生与教师思维达到共鸣时,当同伴在互动质疑中,问题越辩越明时,问题也越来越多,思维火花四射,问题再度生成。

4.效能评价,激发互质热情,提升思维水平

评价奖励机制是“展示与质疑”课堂教学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评分标准集体讨论制定,评价主体是学生自己。人人参与评价、人人被评价,自己的课堂自己做主。如:《科学革命》一课中,整个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竞赛,其中质疑互动环节评价要求是:有价值的提问与回答每次加5分。这极大地促动了学生提问和大胆探究与交流的热情。

这是一个学生自我管理与评价的过程,在整个“展示与质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展示、质疑、交流等都将由学生自己参与评价,这是公平、公正并让学生自我教育与反思改进的过程,也利于激发孩子们对课堂疑惑的提出并积极探究与回答。

三、“展示与质疑”课堂的保障机制

(一)小组合作模式分组

分组方法:6人小组,座位就近原则,“U”形编号。关于分组,很多学科老师会特别费心地将6个学生2A、2B、2C分,试图能将各小组分到理想情况。我觉得也未必一定需要那么精确,我认为学生可塑性很强,你希望他能成什么样子,有时候他真的可以做到,所以我在这方面要求就没那么高。落实编号与角色:组织者、记录者、发言者、自由发言人1、2、3。

自然的分组让学生淡化了原来的标签,每个学生在历史课堂上都会是一个新的自我,鼓励学生探究与展示,激发学生参与和质疑会更加顺利。

(二)评价奖励机制

评价奖励机制是自主课堂教学模式长期顺利推行的保障。为了有效推进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过程性、鼓励性、鞭策性、合作性、差异性原则,以小组为评价单位,用量化的方式评价学生课堂学习过程。量化务必公平、公正、公开,能正确引导学生。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合作学习、展示质疑、课堂纪律等方面。评分标准集体讨论制定,这样的标准更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大家会更加认同。

每一轮展示后评价一次,分课堂展示、合作风采、质疑与回答等综合评价。课堂展示即展示分,合作风采主要是探究过程中分工是否明确、合作是否有效、组员是否能安静聆听(纪律的要求),质疑与回答是指互动过程中,他组提问或纠正展示中问题的,该组加1分,展示组要接受他组提问,答对的加1分,答错要扣1分,必要时老师再引导、补充后提问,答对老师问题的加1分。每轮结束评出最佳小组及个人演讲之星、探究之星,给予加分或物质奖励。

四、课堂精彩分层,师生教学相长

“展示与质疑”课堂与原来的课堂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到注重学生内在变化的转变;从强调学生的学习结果到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转变;从单一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封闭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到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大胆质疑并积极展现自我,培养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索问题,他们想问、会问,并且会学,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讨论中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生成,使课堂充满活力。“展示与质疑”课堂不仅仅是知识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历程。

多年的實践后,学生学习能力显著提高,不得不感叹学生的可塑性;课堂也充满了活力与思维,不再拘束与压抑;老师也渐渐完成了角色定位,成为学生成长舞台上的“导演”。“展示与质疑”课堂把学习建立在全体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基础上,学生在学习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产生新问题,真正实现了历史与社会课程目标。

“展示与质疑”课堂能让学生不同程度地享受学习的快乐, 激发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唤起主体意识,提高人文素养,“展示与质疑”模式的课堂是我们达到理想彼岸的桥梁。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展示与质疑”课堂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

参考文献:

[1]费为群.质疑·联想·求证: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口[J].上海教育科研,2012(5).

[2]方爱娟.浅谈“历史与社会”教学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7(12).

[3]董志恒.高中历史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科学,2012(11).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展示质疑
刍议商品展示与陈列的基本原则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硫粉与铁粉化合的实验改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