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教育带来了困惑,新时代我们要交给学生什么,学生要掌握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围绕教育理念,如何顺应时代开展适宜的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探究;因材施教;学习兴趣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对少年儿童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孩子们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南京师范大学的李艺教授曾说过一句话,“技术是形,文化是神”。笔者认为,教师在教授课程时,不应为操作而操作,应当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注重学生体验,和学生的发展。
一、激趣导入,主动参与课堂
信息技术作为发展迅速的一门技术,教师应该有创新的精神,有“变”的意识,以“学习”的思想去开展教学。俗话说“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我认为这“水”不仅限于知识,可以是最新科学动态,也可以是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比较受欢迎的动画片、歌曲、游戏等。这样的“学习”其实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更有效地设计教学。
比如在教学《编辑文档》这一课时,课本设置的是对一段文字进行字体、字号的设置以及复制操作等。在设计时我选择对学生喜爱的《熊出没》片头曲《我还有点小糊涂》进行编辑,让学生听音乐,对照歌词发现问题,然后引出本课的主题。音乐一响起,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编辑歌词过程中学生还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这样的情境贴近学生,兴趣立刻被激发起来,有了情感铺垫,学生便能提起精神,投入百倍。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学的轻松、认真,而且心情愉悦。在设计教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用兴趣为信息技术教学领航。
二、激励竞争,勇敢展示自我
激励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健康发展。信息技术课程如果单纯的延续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方式,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会渐渐消减。在教学中营造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就能够凸显出来。比如:评选“小老师”、“小组长”,对于接受能力比较强、完成比较快的学生,可以有机会走上讲台进行演示,或者发挥“小组长”的功能,走下座位,一帮一对学困生进行指导。教师在教学中适当的激励竞争,不仅能够带动课堂氛围,还能激发學生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创造展现的机会,也让信息技术课堂“热闹”一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课堂不应该是静悄悄的课堂,根据学习需要,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等的局限,在“热闹”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因材施教,努力均衡发展
因材施教能真正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的,因此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兴趣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励学有余力,学有专长的学生超前发展,同时创造条件,鼓励促进学习暂时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得到相应的发展。
从目前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情况来看,层次差别极为明显,这加大了计算机教学的难度。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教学中,优秀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有突破、有提升,而后进生通过努力能够“跳一跳够到桃”。如教学《我的计算机》时,本课主要学习桌面主题、背景等的设置,第一层任务是按照课本上的要求在背景列表中设置背景,第二层任务是借助微课,设置自己在喜爱的图片做桌面背景。第一层任务是针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的学生,通过练习,以及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都能够顺利掌握;第二层任务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对计算机比较熟悉。
在信息技术课中,更要注重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课前教学目标上的分层,还有教学过程中的分层,评价过程中的分层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多提供给学生一些资源,比如:微课、教材、小贴士等,在确保所有学生都够掌握本课知识的前提下,给学优生的提升提供机会和帮助。
四、探究合作,有效提升学力
程序设计不同于平常软件的学习,更注重的是思维方式的培养。scratch编程学习最重要的就是把大问题不断分割成小问题的过程,通过对程序的设计,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很有帮助。提到程序设计,人们都有一种“畏难”心理,觉得是比较高深的东西,在小学阶段的程序设计相对简单,但是如何“教”好却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深思的。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单纯地依靠教师讲授、演示,那只是学生机械地模仿,最终的成果依然不是自己的,缺乏创新,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懒惰。“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教师应当多采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更有利于学生思维方式的提升。如scratch《穿越迷宫》的教学,要设计简单的迷宫游戏,学生首先应当了解程序运行过程,从几个问题入手:(1)角色和舞台的添加(2)游戏规则:碰到墙壁,回到起点;碰到老鼠,游戏胜利。引导学生思考利用哪些控件可以实现效果,通过尝试—调试—完成设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学生内化为自己认知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命令使用的方法,还能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因此在程序教学中更能体现探究与合作的优势,将书本知识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事物都在日新月异地变换着,这对每个人来说是挑战更是机会,现在的学生需要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应对变化的各种能力,如: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为学生今后适应社会、走向社会架起了桥梁。为了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信息课,能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我们教师仍然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创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