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环境下媒体假日新闻传播特点研究

2018-02-22 03:37张方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策划融合发展

张方

摘 要 作为主流媒体,做好日常宣传是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对于法定节假日的宣传报道研究却少之甚少。笔者经过对2018年10月1日至8日(共8天,含7天国庆假期)河南省内各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情况进行梳理、调研和比对,通过案例分析,利用定量和定性双重分析标准,结合国庆报道的特点,研究假期媒体报道特点。

关键词 融合;新岛效应;策划;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026-02

1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发展需加时日

纵观媒体发展现状,媒体融合发展“融”的程度更高了,但无近忧必有远虑,真正的媒体融合大势所趋。谁先试水,谁就可能占领制高点。2018年9月,中宣部媒体深度融合现场推进会在上海举行,提出全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将最核心的生产力放到最活跃的互联网生产线上,必须打好“自我革命”这一仗。广播电视的节目在微博、微信或者App客户端等新媒体端可以通过微视频呈现,报纸印有新媒体端的二维码,可随时扫描阅读新媒体端内容。由此,新闻由头加不同传播渠道,根据不同传播渠道特点二次编辑“同内涵不同文”的稿件,一次采集、多渠道传播的行业业态雏形已经形成。

各大媒体都具备了融媒传播的“中央厨房”的雏形,下一步就是从形式的融到内涵的融,看谁先真正实现新闻中心多端传输,能够驾驭多媒介人才的配备、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人员统一、绩效考核制度由原来单一媒介计稿件数转变成多少端口发布件数。真正的媒体融合一定是破釜沉舟、先人一步,大势所趋,早点筹备运转尝试,可避免出现新闻同 质化,以及同一媒体人力物力的内耗。

2 在新闻刷屏的时代,如何再寻找自己的报道点

在国庆假期期间“高速车过不挪车,车主一家被撞飞”的新闻几乎各大媒体都报道了,报道角度的选择,对于一些画面的表现和描述方式也需要考究。新媒体传播依然将就“内容为王”,绝不是毫无逻辑的堆砌,也不是视频随意剪辑上传,是需要科学的编排方式和正确价值导向的融入。同样内容的新闻频繁刷屏,某条新闻内容重复传播的现象,成为“新岛效应”。怎樣才能突破内容同质化的重围,表现出媒体自身的特点,建立起更强的公信力?这样的思考很有必要。笔者认为:第一,新闻报道的要素要齐全;第二,页面编排要简单易读;第三,新闻内容要权威准确,不要道听途说;第四,新闻报道的切入点必须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第五,提炼信息的能力要加强,在短平快的新媒体时代,信息点很重要,观点主题很重要,不需要太长,但一定要精辟。

3 广电节目不间断,传媒融合优势劲显

3.1 广电线上线下,媒体融合互动,凸显媒介视听属性优势

广播、电视具备视听优势,节日期间河南广播电视台不仅保证了大多数节目的正常直播,而且大多数媒体节目互动性很强。在受众最需要陪伴的路途中,在受众需要出行服务信息时,在国家法定节假日,广播、电视实现了有效陪伴,新闻资讯及时新鲜更新、路况服务信息、假期旅行资讯、安全提醒及时发布。

在大众休假的时候,媒体人更加忙碌,宣传工作就更有价值。再次印证了,唯有服务大众,才能赢得大众认可,主流媒体也不例外。

报纸因印刷惯例,会适时停刊,但报业的新媒体宣传服务依然在忙碌。

和广电所不同的是,广电线上节目与新媒体可以实现有效同步更新,融合程度更高,信息量大,信息全面,碎片化传播黏度更强,容易形成传播规模,传播效果更好。

3.2 加强策划,统筹协调的能力有待加强

在9月30日,河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专门下发《关于做好国庆期间宣传报道重点的通知》,通知对宣传重点进行了清晰地梳理和对导向意识进行了再次强调,要求广电国庆宣传是系统的,步调一致、重点突出,有准备、有策划、有统筹的。

由呈现出来的传播内容而言,其他新媒体的发布显得有些零落,内容虽包括路况、天气、旅游等多方面信息服务,但是出彩出新的点却不多。而广电线上重点新闻节目开设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9周年专栏、一系列相关原创微视频、交通广播、音乐广播“国庆出行”直播、改革开放40年特别策划《全家福来了》以及举办结合频率频道特色的各类活动,呈现国庆假期宣传百花齐放、亮点纷呈的效果。

3.3 策划的主题立意和格局需要加强

有报纸媒体进行了常态化碎片化的消息报道,国庆期间主要策划了主题是69周年的“69”这个图形的各种创意摆法,通过新媒体和受众互动,把听众的摆法再播发到新媒体端,这样策划笔者认为略显单薄,立意有点浅,而广电的系列微视频梳理了新中国69年来的光辉历史,重要时间节点,立意高远,拍摄制作水平很高,增强了媒体的权威性和可看性。《全家福来了》国庆期间开播,通过一张张全家福讲述一个家庭的故事,反映改革开放40年时代变迁和伟大成就,既接地气又立意高远,既鲜活生动又传达主流价值观。

3.4 新媒体页面编排与稿件写作,广电更胜一筹

在上文中提到新媒体的发布是有章可循的,并不是随意的堆砌与拼凑。比如:微信公众号中有文章中播发了两个小视频,一个是北京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这个视频很显然是记者或者受众拍摄的,中间一分钟几乎都没有看到国旗护卫队的战士走出来,而几乎相当于一个静态镜头,最后十几秒才看到护卫人员走出,但也没有看到升国旗的太多场景,显得视频整体很随意很业余,不如用照片代替,视频拍摄意义不大。另一个视频是《厉害了 我的国》该影片当年的宣传片,现在拿出来播放,连某年某月某日上映的日期都没有去掉,咋一看很奇怪,既没有时效性,而且容易引起误解。可见,以上两个视频材料使用并没有经过二次加工,这样的情况就会产生拼凑之感,缺乏权威性。

4 做精做细,出新出彩出精品,取长补短

4.1 新媒体粉丝量

截至2018年10月10日,河南日报微博粉丝量615万,大河报微博粉丝量1 095万;河南新闻广播粉丝量591万,交通广播粉丝量628万;郑州晚报粉丝量504万,郑州日报粉丝量93万。粉丝量和阅读量成正比,大河报每篇文章阅读量都是几十万。可见,大河报在早期新媒体构建阶段就积累了大量关注度。微博粉丝高表明他们在媒体融合新媒体微博阶段开发的很到位。

4.2 从小的切入点进行深度报道

郑州日报A4-5版在号称“生命禁区”的罗布泊,郑州报业集团冬呱视频采访了3名来自河南的“90后”员工,他们把最好的青春献给了国家的超级工程。冬呱视频播出后,引起网友强烈关注和热议,央视也进行了转发。这个报道切入点很小,却很新,很有深度。讲故事的能力很强,类似《南方周末》和《三联生活周刊》的文章,小的切入点却散发着不一样的新闻价值,很吸引人来阅读。

4.3 发挥单个频率频道的自身特色,做精做细专业方向

除纯新闻类频率、频道和网站外,其他各类专业媒体应该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做精做好做细。未来的时代一定是属于专业化运作的,广电需要不断精深的方向,未来广电在“融转用”思想的引领下一定会更上一个台阶。结合频率频道传统特色定位,从全台同一筹划、合理配置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前提出发,针对综合频道和专业频道进行特色化、差异化定位。树立全台意识,重视频道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运用,立足维护全台形象和利益的高度来定位节目布局,根据自身定位科学编排栏目播出时段,打造品牌形象,形成专业特色,凸显频道风格,在频道定位范围内进行特色化深耕,如提供法律服务、三农服务、民生服务等。在同质化问题中,建议能够在风格或语态角度上做相应区隔,彰显各自频道特色。合理配置经营资源,挖掘现有产业布局的潜力,灵活运用现有产业力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联动产业链、活动链,将经营活动作为一盘棋考虑,打破各自为战的单打独斗的格局,打通线上线下、媒体与实体、电商的同步开发,通盘经营。

5 结束语

在新媒体融合传播的环境里,节假日报道呈现更加灵活多样的传播态势,传播不再受节目、版面的限制,而是走向融媒体传播,具备碎片化、专业化、系统化属性,服务受众意识更强,互动性、趣味性、实用性增强。

参考文献

[1]张晓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特征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7(5).

[2]鞠佩知.关于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特点的相关研究[J].电视指南,2018(6).

作者简介:张 方,编辑职称,研究方向为新闻编辑、节目策划。

猜你喜欢
策划融合发展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古蜀三星堆的来龙去脉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史上最强虐心考眼力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