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
乡土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它是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一朵奇葩,具有独特丰富的文化底蕴。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课程资源的概念,而且强调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考虑到社会发展与语文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乡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语文阅读教學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呢?
一、汲取精华,有机整合
教师使用教材要反复阅读理解,把教材看成学习的方向、行之有效的切入口,不要被书本框住,束缚了手脚。教师要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灵活地、有选择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要成天绕着书本转圈子,不要让学生照着词典去生吞活剥词语,更不能放着身边鲜活的事例于不顾。教师要有一个开放的教学头脑,树立起一个大的语文教学观,为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灵活地对教材进行开发。适度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充实教材、超越教材,精心筛选乡土资源,因地制宜,融会贯通于阅读教学之中。
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与乡土资源的链接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总会有一个相似点或连接点,这就需要教师首先对当地自然、文化资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学生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点和面有一个整体把握,然后寻找切入点。比如教学《东方之珠》时,可以联系当地特有的人文景观,播放一段《美丽如东,魅力洋口港》的视频,然后再叫去过洋口港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们滔滔不绝。他们看到了通江大海的洋口港,尤其是黄海大桥伸向大海的尽头,太阳岛上的沙丘一眼望不到边,大海里的波涛哗啦啦地响,海浪一浪推过一浪,还真有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沙滩上的海草,一碧万顷,海印寺矗立在海边,显得那么神圣而庄严,堤岸上高大的风车一字排开巍峨壮观,大道两边的树木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开着小车穿过密林,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再如教学五年级第二单元歇后语时,教师就可以信手拈来,因为歇后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以形象的比喻、诙谐有趣的手法、精练的修辞造句组成通俗易懂的短句,从侧面婉转地陈述观念,给人一种回味和无穷的启迪。比如当地广泛流传的经典“自产”歇后语:“马塘锣鼓——各打各。”它有两种用途,一是形容人心不齐,是“各打各”——各行其是;二是形容在统一领导指挥下,发挥各自专长——各显神通。学生有了这些耳熟能详的事例,就会自发地产生一种阅读期待和追求,他们就会主动去寻访查找,给阅读教学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启迪。
二、文本链接,生活体验
语文与人的生活紧密相通,与乡土文化紧密关联。阅读,是实现人文与自然沟通的重要途径。阳光下,丛林里是乡村孩子的游乐场,他们的生命历程朴实而多彩,沙滩上,田野里,树荫下,都会留下他们的欢声笑语,正如二年级语文课本中所讲的那样:“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这就告诉教师在教学时,要适时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激发阅读兴趣。
比如教学《石榴》《荷花》《蚕姑娘》这些课文,教者事先选好观察地点,与当事人预先联系好,学生观赏时再做些适当的介绍,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目染。石榴花红似火,石榴果裂开了嘴儿;荷花点头微笑,荷叶翩翩起舞;蚕姑娘脱下旧衣服,换上新衣裳,吐真丝盖房的动人情景历历在目。再如五年级习作《冬天》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冬天有冬天的景物,冬天有冬天的活动,冬天有冬天的情趣。你眼里的冬天是什么样的?”(下面配有一幅小朋友堆雪人插图)看上去这篇作文很好写,其实学生并不好写,理由很简单——没时间亲身体验。在家里,家长逼着写作业;在学校,教师赶着要上课,学生只能望而兴叹。如果把学生关在教室里写这篇作文,学生抓耳挠腮,磨蹭好长时间就是下不了笔,还真有点难为他们了。如果能遇上下雪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教师要放一马,让学生尽情地去打雪仗、滚雪球、堆雪人,亲身体验一下玩雪的乐趣。这篇习作要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去写,到时还用愁学生无话可写吗?因此,教师的教学也不能太机械,思想要解放一点,手脚再放开一点,适当让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参加一些体验活动,教学时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融合资源,开展对话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周教授对阅读教学的“读”做出了这样的阐述:“读好书的一个良好境界是‘共鸣,而‘共鸣的前提是读者的生命信息与作者固化在文本中的生命密码对接,实现这种对接,需要更具体的、细致的、人文关怀的引导。”要实现密码对接,有机沟通并产生共鸣,人们最先想到的总是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伸手可及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兴趣。农村孩子享有乡土资源的优势,而且还有许多鲜活的典型事例,教师如果能适时将乡土资源融合于阅读教材之中,这样就会使学生对所学的文本产生共鸣,读起来也会倍感亲切。例如,六年级下册语文《广玉兰》一课,重点要学生理解作者为什么喜欢广玉兰,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教学本课,教者把学生带到学校广玉兰树下,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让他们亲自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亲身感受一下广玉兰的美。接着分散活动,进一步放手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植物,如种植的花草,从校园、田间小道上采摘一束芳香的花朵,也可以配上插图,以增强表达效果,在班上组织一次观察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大自然的美,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精读感悟课文。学生被真切的情感和熟悉的乡土资源激活了,学生带着激荡的感情走进文本世界,与作者对话,实现了生命信息与生命密码的对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