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观察

2018-02-22 02:06吴家伟
大医生 2018年10期
关键词:肋间出血量淋巴结

吴家伟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人民医院新区普外科一病区,江苏淮安 211700)

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质量[1]。目前对乳腺癌的发病因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婚育、饮食习惯、绝经过晚等因素有关[2-3]。近些年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4],选取恰当的手术疗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2 月本院收治的48 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4 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5 ~64 岁,平均年龄(44.5±5.28)岁,根据国际抗癌中心规定的乳腺癌临床分期标准[5]:Ⅰ期6 例,Ⅱ期12 例,Ⅲ期4 例,Ⅳ期2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4 ~66 岁,平均年龄(43.6±5.17)岁,Ⅰ期5 例,Ⅱ期13 例,Ⅲ期5 例,Ⅳ期1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研究组手术方法:首先清除胸肌淋巴结,分离开胸小肌和胸大肌,保护穿过胸小肌支配胸大肌的胸前神经分离,保护胸间封动脉的胸肌支和胸前神经的内外侧,充分暴露其胸小肌。全面清扫患者的锁骨下淋巴结、腋窝淋巴结和胸大小肌间的淋巴结,清扫过程中全面扫描胸肩峰动脉胸肌支和伴行胸前神经内侧支,保留胸前神经外侧支。腋窝进入后,从上到下清扫处理胸壁到第2 和3 肋间行。最后自内而外剪开该神经浅面的软组织,深度清除深面淋巴结与脂肪组织。

对照组手术方法:切开胸大肌,切断其胸小肌,全面清扫淋巴组群,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其他操作方法与研究组相同。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例(%)]

1.3 观察指标

(1)术中出血量;(2)淋巴结清除数量;(3)疗效指标:术后1 年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 年的转移或复发率,其中并发症包括胸肌萎缩、上臂麻木感、腋窝疼痛。

1.4 统计学分析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临床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是尽量保留乳腺癌患者的乳房外形,然后根除肿瘤[6]。手术过程中,清除淋巴结时会对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造成损伤,导致患者术后腋窝持续性麻木、疼痛和胸肌萎缩[7]。因此采用改良乳腺根除术,可以缩小手术范围,有效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以显著改善其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8]。

综上所述,采用保留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疗法。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胸肌萎缩的发生率。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s)

组别 n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除数量(个)研究组 24 20.67±7.65 14.56±5.40对照组 24 22.45±9.56 15.57±4.86 t 0.4589 0.3769 P>0.05 >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1 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

研究组的术后1 年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4%,显著低于对照组(41.66%,P <0.05)。研究组的术后1 年的转移或复发率为12.5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 <0.05),见表2。

3 讨论与结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质量,因此,有效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是关注的重点。

猜你喜欢
肋间出血量淋巴结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分析对生产巨大儿的剖宫产产妇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和缩宫素减少其出血量的效果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产后出血量的评估及产后出血相关因素的探讨
氨甲环酸不同给药方式对心脏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