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翰芬
(1.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2.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732)
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ment, FTA,简称自贸协定)有助于减少贸易壁垒、促进经济一体化,也有助于提升自贸协定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国民生产总值和社会福利。经济全球化分工和跨国公司全球化运作使得原材料、中间品和最终品都可以由不同国家提供,国与国之间的最终品货物贸易演变为贸易、投资和服务一体化的各种贸易规则下的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国顺应现代国际贸易的潮流,根据现代国际贸易的发展与其他国家一起签订自贸协定,建立国与国之间的自贸区,将使中国市场更加开放,可以让中国经济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目前,中国已经签署并执行的自由贸易协定有13个,正在谈判签订的有14个,正在研究的有9个,涉及24个国家和地区(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这些自贸协定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中,有许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标准,可参见《“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8)》的说明,第IX页,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大连瀚闻资讯有限公司,2018年5月。:在已经签署并执行的自贸协定中,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其中有“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盟、新加坡,“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巴基斯坦、格鲁吉亚;在正在谈判的14个自贸协定中,涉及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有7个;而目前正在研究涉及“一带一路”国家有尼泊尔和蒙古国。那么,自由贸易协定能否给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带来切实的福利?如何量化测算和评估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福利?
注:表中第1列括号中的年份是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或者关税生效的时间,而不是签署时间。
国外很多学者对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影响和效应,做了定量化的研究,使用的模型主要有引力模型和EK模型[1]。引力模型是研究自贸协定影响效应的常见模型,如Krueger基于引力模型发现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以下简称NAFTA)成员国贸易的增长为46%,指出这是许多因素如墨西哥关税削减和汇率政策导致的结果[2];EK模型在李嘉图比较优势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在一般均衡中融入了地理特征,运用结构方程等式刻画双边贸易的技术差异化和地理特征的重要性。Caliendo et al.的CP模型在EK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国际贸易的静态结构方程来研究NAFTA的福利效应,从贸易条件和贸易量等对贸易福利进行了定量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墨西哥的福利增加了1.31%,美国的福利增加0.08%,而加拿大的福利下降了0.06%;NAFTA内部贸易中墨西哥增加了118%,美国增加了41.00%,加拿大增加了11.00%[3]。Sunghyun et al.基于EK模型,通过构建一个包含53个国家15个行业的模型,研究韩-中自贸协议的长期效果,通过减少距离和关税求解出行业就业、产出、价格和贸易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如果贸易成本很小,那么取消关税将获得更多效应[4]。Caliendo et al.通过构建一个包含189国15部门的模型,使用1990~2010年数据,定量化研究了公司进入和贸易解放的福利效应,发现公司进入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更大,且90%多的获益来自于最惠国关税的削减;而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体,额外的收益是通过完全自由贸易获得的[5]。
双重差分(以下简称DID)方法也是研究自贸协定影响效应的一种方法,如Romalis研究了美国采购的大约5 000种商品,并与欧盟进行了比较,基于DID 技术测量了CUSFTA 和NAFTA的影响[6]。此外,Baier et al.认为自贸协定具有内生性,工具变量和控制函数不能解决内生性问题,但通过面板数据可以解决内生性的问题,面板数据估计出FTA对于贸易流的贡献增加了5倍多[7]。Baier et al.从内FTA和跨FTA的两种效应角度,实证分析了内FTA和跨FTA带来的效应,得出以下结论:已有FTA的两个国家与第三国达成FTA所受到的概率边际冲击,是世界其他国家(以下简称ROW)中已有FTA的两个国家的50倍[8]。
国内对自由贸易协定的定量化研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事前分析法,如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对缔结FTA所产生的经济贸易效应进行事前评估和预测;另一类是事后分析法,如基于贸易引力模型对已经缔结的FTA在实施的若干年内对经济和贸易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使用全球贸易分析模型(以下简称GTAP)进行事前分析的文献较多,如曾旭达基于新贸易理论,分析了地区经济一体化所带来的福利效应,基于GTAP数据和模型定量描述了关税减让和非关税削减带来的效应[9]。卞海丽研究了中国区域贸易协定中服务贸易自由化的经济效应评估,通过GTAP模拟发现中国和新加坡获益明显[10]。张静中等利用动态GTAP模型对中国-西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前景进行评估,发现关税减免将会给中国和西亚各国带来GDP、居民福利的增加,中国的贸易收支和贸易条件则有所恶化[11]。董逸恬通过静态GTAP进行均衡模拟求解,得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的建立对区域内成员国促进经济增长,提升了国民福利水平[12]。李思奇运用GTAP 模型得出贸易便利化水平升级将促进中亚五国经济增长,增加社会福利且贸易条件改善的结论[13]。
与GTAP模型类似的还有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以下简称CGE)的方法和基于WITS-SMART模型的方法。陈虹等通过CGE模型模拟分析表明:中国建成自贸区后,GDP增长、进出口都有提高,且中国的贸易顺差进一步加大,中国的福利与贸易条件进一步改善[14]。郭志芳等通过CGE模型实证评估欧盟大型区域贸易协定对中国贸易的影响,得出该自贸协定短期内不利于中国出口贸易,但能促进中国进口贸易,整体贸易效应为负且贸易不平衡减少的结论[15]。WITS-SMART模型是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及联台国统计委员会等国际机构共同合作开发的一个全球局部均衡分析工具,主要用于分析各个国家或地区关税变化对其贸易伙伴国及世界贸易所带来的经济效应。韩剑等应用WITS-SMART模型模拟分析中国-加拿大建立自贸区的有关贸易潜力和福利效应,发现两国的贸易和福利效应都将大幅提升[16]。刘志中等采用WITS-SMART模型对中亚自贸区的经济效应进行模拟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关税不断削减,整体经济福利将获得提升[17]。
对自贸协定影响和效应的事后分析方法主要有引力模型,如谭秀杰等运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并采用一步法分析了影响因素,得出FTA是促进贸易的因素之一,应进一步下降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18]。孔庆峰等通过拓展引力模型证实贸易便利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贸易的促进作用大于区域经济组织,且亚欧国家的贸易潜力巨大[19]。李军等通过扩展的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可大幅度提升中国对金砖国家的出口潜力[20]。周曙东等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研究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贸易效率与潜力,结果显示中国与RCEP伙伴国的效率总体较低,但贸易潜力巨大[21]。此外,王彦芳等使用2011年和2014年两个时点,测量了关税互减为零条件下中哈双边贸易效应、福利效应及关税效应,得出中国最优关税是直接实行零关税的结论[22]。蒋为等使用WIOD与BTDIx数据库来观察全球分工的演变过程,发现全球不同经济体在世界制造业的分工体系扮演不同角色,中国嵌于中间阶段与最终阶段,而美国、德国等发达经济体趋于本土化[23]。白洁等分析了1999~2015年间G20成员国的贸易往来状况,通过社会网络方法对G20贸易网的多项指标进行测算,并进行凝聚子群分析,发现中国贸易影响力逐渐增强,G20成员国对中国的经济依赖度超过对其他成员国经济依赖度,且逐年增加等结论[24]。
虽然国内大多数研究者采用GTAP模型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所需要的参数可能多达13 000个,且模型有严格的条件限制和苛刻的运行环境,不能对模型内部干预或修改[25]。而WITS-SMART作为全球局部均衡分析工具,只考虑政策变化对市场的直接影响,没有考虑特定经济系统中各个市场、各个部门及各生产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且其模拟结果对某些行为参数可能比一般均衡分析更加敏感。所以本文借鉴引入了多部门投入产出关系的CP模型,它具有参数少而简洁的特点,并且不需要“阿明顿假设”来规定一国只生产单一的商品。对于福利效应的测算,本文在CP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含43个国家、40个部门(其中20个可贸易部门和20个不可贸易部门)的模型,可以从货物贸易进口关税的角度计算模拟关税为零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福利(包括贸易条件和贸易量)变化和真实工资增长,同时还可以计算已经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4个国家的福利和真实工资增长。本文所使用的量化分析方法既有事前分析法(通过对未缔结FTA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反事实假设的分析研究),也有事后分析方法(对已经缔结FTA国家的实际数据分析)。具体化和定量化测量关税减让带来的国际贸易效应及其相应的贸易福利,对于中国的关税政策、自贸区政策、“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贸易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对于地缘政治、自贸协定谈判和国际贸易政策评估都是十分重要的,希望本文的量化分析和研究可以为FTA建设、自贸协定谈判、“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用的建议和参考。
本文的福利测算公式来自于CP的多国多部门国际贸易模型,国家n中代表性消费者的福利被定义为该国总吸收和消费价格指数之比,即福利Wn=In/Pn,其中的总吸收In为劳动力工资收入(用投入产出表的附加值替代)、进口关税收入、贸易总赤字(总进口减去总出口)三者之和,见式(1);在均衡条件下消费价格指数Pn为各部门的投入成本、贸易成本、商品消费占比的CES函数加总,见式(2),式中的θj为部门j的贸易弹性,需要利用实际数据进行估计和校准。
In=wnLn+Rn+Dn
(1)
(2)
(3)
在部门的划分上,采用CP模型的40个部门的分类系统,从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 Revision 3)中的行业分类代码可以直接对应或者合并为这40个部门(这40个部门前20个是可贸易部门,后20个是不可贸易部门):农业、采矿、食品、纺织、木业、纸业、石油、化工、塑料、矿物、基本金属、金属制品、机械、办公用品、电子、通讯、医药、汽车、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其他制造业、电力燃气和水供应业、建筑、零售、住宿餐饮、道路管道运输业、水上运输业、航空运输业、运输辅助行业、邮政、金融、房地产、租赁、电子产品修理、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商业服务、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居民服务业、其他服务业。WIOD数据库的Release 2013版本提供了1995~2011年的40个国家以及ROW的35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虽然这35个部门遵循的是ISIC Revision 3标准,但是要完全对应到前述40个部门,其中有些部门需要合并处理,有些部门需要进行拆分。联合国COMTRADE数据库的双边贸易数据有ISIC Revision 3的编号37以下的部门编码,可以合并为20个可贸易部门。
在国家的选择上,欧盟WIOD数据库选择的国家多数是欧洲国家,无法覆盖亚洲的东盟成员国以及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以本文又从OECD的STAN数据库获取了其他国家的国际投入产出表,并根据是否G7国家、是否金砖国家、是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注]是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考的是“中国一带一路网”(https://www.yidaiyilu.gov.cn/)的“国际合作”下的“各国概况”所列出的国家,网站访问时间为:2018年12月20日。同时以尾注①为标准。、是否与中国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等标准得到了如下42个国家:中国、“金砖四国”(俄罗斯、南非、巴西、印度)、东盟六国(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菲律宾)、G7集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冰岛、秘鲁、智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奥地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哥斯达黎加、捷克、爱沙尼亚、匈牙利、以色列、拉脱维亚、立陶宛、摩洛哥、新西兰、波兰、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土耳其、越南),加上ROW,共43个国家。其中,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秘鲁与中国在2005~2011年期间签署并执行了自由贸易协定,本文将以2005年为基准期,以2011年为结束期,构建包含43国家40个部门的国际贸易模型,根据关税、国家间双边贸易量、中间品的投入产出系数等数据,测算和模拟各国在2011年相对于2005年的福利增长,其中包括贸易条件增长和贸易创造增长。
在使用数据进行福利测算之前,必须对式(2)中的贸易弹性按照2005年实际贸易数据进行估计和校准。θj与生产率的离散程度相关,它决定了贸易流如何随着关税变化而变化。如果生产率离散程度低,那么θj的值会更大,关税变化引起的商品贸易份额变化会更小。根据Caliendo et al.的CP模型估计方法,θj的估计公式可以通过3个国家的双边贸易和关税变化各自交叉相乘,只需要双边贸易和关税变化数据即可对贸易弹性按部门进行估计,最后得到OLS回归的公式为
(4)
表2估计的20个可贸易部门的贸易弹性值
[注]注:为了保证贸易弹性参数值估计的稳健性,取贸易值占比99%的国家样本和占比97.5%的国家样本分别进行了重新估计,发现参数值的估计结果变化不大,具有较好的稳健性。
部门贸易弹性农业4.34采矿8.58食品0.31纺织3.14木业12.12纸业3.07石油4.34部门贸易弹性化工4.24塑料0.22矿物4.09基本金属5.32金属制品2.61机械1.5办公用品13.09部门贸易弹性电子1.42通讯4.41医药4.35汽车4.34其他交通设备制造业1.88其他制造业3.51
由于本文的模型主要是测算关税变化引起的贸易条件、贸易创造等福利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强制改变关税的方法(如让2011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进口关税都降为零)来模拟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福利变化。但从实际数据来看,2005~2011年,本文模型中的对象国家在进口关税方面都呈下降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各类型国家20个可贸易部门的关税平均变化(2005~2011年)
从图1可以看出,20个可贸易部门中大多数国家的关税变化值都在零以下,即各国家的20个可贸易部门的进口关税基本上都下降了,只有部门14(办公用品)、部门6(纸业)、部门3(食品)的进口关税有所例外。从下降占比情况看,东盟国家占比最大;其次是与中国签订了自贸协定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虽然大多数可贸易部门的进口关税也都是下降的,但是与东盟国家和自贸协定国家相比变化的程度占比较少。这里面的原因可能在于“一带一路”倡议是2013年才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口关税并没有马上下降,而东盟国家与中国在2004年已经开始实施自贸协定关税减免的措施,其他4个与中国签订了自贸协定的国家也是在2005年到2011年开始关税减免的相关措施。因此,图1中的数据正好反映了2005~2011年期间中国与东盟、中国与自贸协定4国、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关税减免政策的执行情况。
为模拟得到关税变为零后福利变化情况,本文以2005年为基期,2011年为变化结束期,对上述43国40部门的国际贸易模型进行了两类反事实模拟情景,并和相应基线模型比较。在反事实模拟情景中研究对象国家2011年的关税税率被强制设为零关税,而在基线模型中研究对象国家2005年和2011年的关税按实际税率变化。
当模型中的43个国家(包括ROW)按照2005~2011年的真实关税税率进行变化时,以2005年为基期、2011年为变化结束期,计算得到基线模型中所有国家的福利变化结果[注]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未列出在模拟情景一下所有国家的基线模型的福利变化结果,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要。。以基线模型的福利变化结果为比较基准,通过反事实模拟将中国与某个国家的相互关税税率在2011年时降为零,而其他国家2011年的税率还是按真实税率,然后用反事实模拟的福利变化结果除以基线模型的福利变化结果,就可以知道关税降低是否有利于福利增长。表3按金砖国家、美日加澳、东盟、欧盟、“自贸四国”(新加坡、新西兰、智利、秘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了算术平均。
表3 福利变化结果(模拟情景一)[注]欧盟17国为奥地利、保加利亚、捷克、德国、爱沙尼亚、法国、英国、克罗地亚、匈牙利、冰岛、意大利、立陶宛、拉脱维亚、波兰、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一带一路”29国为:奥地利、文莱、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捷克、哥斯达黎加、爱沙尼亚、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以色列、韩国、拉脱维亚、立陶宛、马来西亚、摩洛哥、新西兰、菲律宾、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南非、泰国、土耳其、越南。%
从表3看出,在模拟情景下所有国家的总福利都增加了,且”一带一路”29国的福利变化最大达0.86%,其次为欧盟17国,达0.72%。因此,当2011年与中国的相互关税降为零后,从福利数据看,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的福利居于前列。
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而言,可加强与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和相互关税减让,使这些国家更好地感受到自贸协定带来的福利。就目前中美贸易摩擦而言,因美方执意要提高对中国出口美国商品的关税,中国也会对美方出口到中国的商品征收更高的关税。作为中国国际贸易策略的重要对冲,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是降低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向和突破口。
在这种反事实模拟情景下,福利的增长基本上只来自关税减让国自身关税的变化,而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税变化影响为零。在模拟情景下,关税减让国在2011年的关税为零,而世界其他各国2011年的关税保持2005年的水平不变;在基线模型下,关税减让国在2011年的关税税率按实际数据,世界其他各国2011年关税保持2005年的水平。
根据“一带一路”官方网站[注]中国一带一路网的网址为:https://www.yidaiyilu.gov.cn/,本文选取的42个国家中有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它们或者与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或者签署了备忘录。对这29个国家按照与中国的相互关税税率在2011年分别降为零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注]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未列出在模拟情景二下2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线和模拟的福利变化结果,有需要的读者可以向作者索要。表明:在基线模型中韩国、新加坡、越南和泰国的福利增长最快,分别排在第一到第四名;在模拟情景中,增长最快的也是韩国,达到7.04%。此外,关税减让可以大幅促进中国的进口和出口增长,如表4所示。从表4看出,中国出口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将是摩洛哥、韩国,分别达130.00%、128.00%;其次是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南非等国,增长幅度都超过50.00%,中国对新加坡的出口增长非常小是因为新加坡在2005年许多贸易部门对中国的进口关税已经降为零。在中国进口增长方面,出现大幅增长的国家是斯洛伐克共和国,增长率达140.20%;其次是越南和克罗地亚,分别达到50.00%和44.00%。表4说明在关税降为零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9国的进出口都增加了,也说明这些经济体将更加相互依赖。
在2005~2011年期间,中国和4个国家(秘鲁、新加坡、新西兰、智利)分别签订并生效了自贸协定。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从2006年7月1日开始执行,全面启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进程;其中占两国税目总数97.00%的产品将于10年内分阶段降为零关税。2008年4月7日,中国与新西兰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协定于2008年10月1日开始生效。中国和新加坡的自贸区谈判于2008年9月结束,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的基础上,新加坡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所有自中国进口产品的关税;中国将在2010年1月1日前取消97.10%自新加坡进口产品的关税,其中87.50%的产品从自贸协定生效时起即实现零关税。2010年3月1起,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协定实施,在货物贸易方面中秘双方将对各自90.00%以上的产品分阶段实施零关税。
表4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和出口的变化(模拟情景二) %
在反事实模拟中,“自贸四国”的2011年的关税分别降为零,世界其他国家2011年的关税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保持不变。基线模型为中国和“自贸四国”的相互关税按实际税率变化,世界其他国家2011年的关税维持在2005年的水平保持不变。表5呈现了中国和“自贸四国”的福利(包括贸易条件、贸易创造)从2005~2011年的变化情况。其中,在基线模型和模拟情景下中国的福利变化数据是中国与这4个国家的平均值。
从表5看出,秘鲁、新加坡、新西兰和智利的福利在模拟情景下虽有所增长,但是增长幅度都很小,对中国的福利变化几乎没有影响。这说明关税在中国与“自贸四国”的提升空间已经不大,需要从消除其他贸易壁垒或者服务贸易等方面寻找突破。从贸易创造看,新加坡的增长为零,主要是因为新加坡是一个自由贸易港,在2005年时许多贸易部门对中国的关税已经是零,所以在2011年时贸易创造没有变化。然而,从关税对中国进口和中国出口的增长来看(表6),在中国进口方面,中国从新西兰的进口大大增加,基线模型增长了16.00%;若2011年就降低关税为零,则中国从新西兰的进口将增加24.00%。在中国的出口方面,自贸协议改善了中国对秘鲁的出口,基线模型下的中国出口增长34.60%,模拟情景下中国出口将增长53.80%。因此,关税降为零可以极大地促进中国与自贸协定国的进出口贸易,但是对已经与中国签订和执行了自贸协定的国家的福利提升较小(表5)。
表5 反事实模拟下“自贸四国”的福利变化 %
表6 模拟情景二的中国与“自贸四国”的进出口变化 %
中国正在与越来越多的国家进行自贸协定的谈判,自贸区的谈判和建立将使中国的经济更加开放,给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的选择,提升消费者的福利。为了测算自贸协定给中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甚至世界各国的福利变化,本文建立了一个43国家40部门(20个可贸易、20个不可贸易)的国际贸易模型,以关税作为切入点,计算关税降为零后给世界各国带来的福利变化,通过反事实的模拟情景与基线模型的比较,对比两者的福利变化情况。测算结果表明,实现零关税将极大促进世界各国的福利和进出口增长,且全世界的关税下降比单独两个或几个国家的关税下降更有利于福利的增长。
由于大国主导的自贸协议在经济发展阶段、开放程度、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一带一路”涉及的区域内和区域间签署的自贸协定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和规则异质性。虽然美国于2017年1月退出了亚太地区较高水平的自贸协定TPP,但前不久又与加拿大、墨西哥达成了新的自贸协议,目前又在与英国、欧盟和日本进行有关贸易协定的谈判。这些举措是特朗普政府重新平衡美国贸易逆差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中国国际贸易的一种围剿。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协定建设,可以为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负面效应提供对冲。由此,本文形成以下结论:
结论一,当中国与测算国家的相互进口关税降为零后,所有国家的总福利都增加了,且“一带一路”沿线29国的福利变化最大,达0.86%,欧盟17国达0.72%。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而言,可加强与欧盟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自贸区谈判和相互关税减让,使这些国家更好地感受到贸易带来的福利。
结论二,关税减让不仅可以促进和提升自贸协定国家的福利,还可以大幅促进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增长,在关税降为零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29国的进出口都增加了,与这些经济体的贸易联系更加紧密,经济体之间也将更加相互依赖。
结论三,从“自贸四国”在关税降为零后的福利变化来看,增长空间已经不大,且对中国的福利变化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中国与“自贸四国”需要从消除其他贸易壁垒或者服务贸易方面寻找突破,而不是仅仅关注关税减让。当然,关税减让对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进出口增长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结论四,就目前中美贸易摩擦而言,中国可利用美国“退群”的时机,加强与相关国家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如金砖国家、上合组织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作为中国国际贸易策略的对冲,利用这些国家丰富的人口、自然资源、基础设施需求等建立现代新型自由贸易区,实现中国国际贸易新的突破口。
总之,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的今天,中国应该继续坚持多边主义和全球贸易自由化,开展更多的自贸区谈判,加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自贸协定网络的构建。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已经成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也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应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决策,要形成高标准的自由贸易网,切实促进各国的福利和消费者的真实工资增长。在关税减让方面,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不可能一步降为零,也要考虑到国内行业和部门的承受能力,有些部门如农业部门还需要征收高关税进行行业保护。关税减让确实能带来进出口贸易的增长以及福利的增长,可以显著提高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潜力。中国应利用其市场、资本、技术和基建方面的实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快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从全球价值链和区域价值链的高度进行自由贸易协定规则的设计和实施,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结合自身的经济发展参加与中国的自由贸易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