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文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 商丘 476000)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一个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体上发展良好,但是在认同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明晰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概念、厘清思想教育认同的困境、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实现方式有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研究问题的逻辑起点是厘清概念。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相关问题,必须搞清楚“认同”及“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内涵。认同源于拉丁语idem,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认同一词,在当今学术界获得了广泛而频繁的使用。从不同的学科出发探讨认同问题,衍生出了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心理认同、社会认同等诸多概念。理解认同的内涵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认同与“认可、赞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认可即承认或确认,承认或确认并非是指主体对客体的接受和赞同,也就是说承认了的事物并非是主体认同了的事物;认同是主体建立在承认基础之上对客体的接受度和赞同。因此只有承认才有接受和认同,接受和认同是主体在承认客体的基础上形成的更高层次的认知。第二,认同是一种主体对客体选择性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要想主体认同客体,务必要满足主体的某种需要。当主体认为客体能够满足其某方面的需要后,主体就会认同客体。如此可见,认同对象并非一定是积极健康的,也可能是消极落后的,不管是积极健康的还是消极落后的,在主体看来,认同能够满足自身的某种需要。积极健康的认同对象满足的主体需要一般是积极健康的需要,消极落后的认同对象满足的主体需要一般是消极落户的需要。可见,培育和形成认同主体积极健康的需要,对整个认同过程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认同过程是一种自觉的和自主的过程。主体对客体的认同绝非是被迫的,而是自觉的和自主的,即主体自觉的、自主的认同客体,并用所规定的要求和规范来约束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满足客体需要。相应地,要理解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内涵也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释: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并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认或确认。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承认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价值及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赞同和接受。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选择,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以及满足自己某种需要的程度进行总体评价,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赞同与否、接受与否的心理过程。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自觉地、自主地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自己的自觉信念和思想意识,外化为自己的道德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持续不断地影响和改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过程。总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是教育对象以需要为前提,对思想政治教育能否满足需要及满足程度进行主观评价,形成的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赞同、接受和践行的活动过程。
随着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认同依然存一些问题,制约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目前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认同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科意识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同、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关系密切,学科意识淡化,学科认同就会淡化,从而限制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然而,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学科意识淡化问题:一是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没有独立设置的必要,其他学科可以发挥其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从阶级社会开始就已经存在,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始于改革开放,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20世纪80年代,毫无疑问还是新兴学科。该学科吸收和借鉴了教育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范式,但并不能因此而否认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存在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有其存在价值,不能被其他学科代替。二是理论研究一味地追求“新”和“热”,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的培育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研究者片面追求研究的“特色”,忽视研究的“本色”,不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成为教育对象认同、接受和践行的内容,就必须接地气、贴近教育对象的实际生活。只有立足现实,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才能得到人们的赞同和认可。但是就目前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不是都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不是都能针砭时弊,解决人们在某一思想层面的实际问题。第一,思想政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单一陈旧,在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内容上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与时共进,尤其是要及时跟进和应对新科学、新技术、新观念,乃至于新时代到来后出现的新问题。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突出了意识形态观教育、政治观教育,淡化或者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这样片面强调意识形态观教育、政治观教育,会剥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人民现实生活的美好,进而降低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感。第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超越了人们的认知能力限度,导致了部分教育内容变成了“假大空”,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此外,各种负面的社会思潮在网络环境下更加肆无忌惮地传播,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造成冲击,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相疏离,更加弱化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如果只知道灌输教育内容,不对教育对象的现实困惑进行有效的回应,就会导致教育对象的思想和行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引导之间产生激烈的冲突。加上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疏离人们实际生活的问题,就会弱化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站在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的起点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1]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性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针对性不突出,没有顾及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内容等的实际情况,存在千篇一律的现象,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看成是一个整体,忽视了整体之中存在的具体情况,从而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太笼统,没有照顾到具体的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实际上,具体的教育对象有着各自的具体思想行为特点,如果忽视他们的具体的思想行为特点,采取统一的教育方法,将难以产生较好的效果。二是在选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时不考虑具体的教育环境。农村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城市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法是有差异的,少数民族地区和汉族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采取的方法也是有差异的等。在自媒体时代,选择教育方法必须考虑具体的教育环境,进一步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向教育对象传导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所采取的教育方法应该有所不同。比如向教育对象传导道德观教育内容时,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对教育对象传导政治观教育内容时,可以采用理论灌输法;对教育对象传导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等等。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缺乏针对性,直接导致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式化倾向较为突出,座谈、研讨、讲授、社会实践等看似丰富的教育方法,因缺乏针对性而越来越形式化了。
思想政治教育认同要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意识为前提,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和生活性为基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为关键。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和意蕴,只有把握这些内涵和意蕴,才能剥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有着独特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对象,在新的环境下,凸显了存在的必要性,任何其他学科都不能够取代该学科。我们要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关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二级学科的关系。其次要培养大量的、各个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为学科发展奠定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既承担着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人才的任务,又承担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任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关键是人才,需要大量的、各个层次的人才。为此,要培养更多的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和选拔出一大批优秀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干家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家。最后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方面,在一线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开拓视理论视野,站在理论前沿,把工作和研究结合起来,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另一方面,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者,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创新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关照现实问题,大胆借鉴其它学科的优秀研究范式和研究内容,加强本领域的研究工作。要保证研究成果兼具科学性和严谨性、前沿性和引领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既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色,又具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
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必须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和生活性。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明确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开展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尊重教育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形成和发展规律,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合规律性。另一方面,教育者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了解所需,引领时代发展,同时关注国际形势,融入国际意识,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才能把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教育对象的头脑之中,用头脑风暴来指引他们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彰显生活性。离开了生活性,只强调真理性,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以人为本的特色。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就是要关照人们的生活实际、回应人们的生活难题、引导人们的生活方向。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和落脚点要放在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上,关照人民群的利益诉求,“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认同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认同的必要手段。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传导不同的教育内容,所采用的教育方法是不同的,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为此,一方面要加强情感交流,突出人文关怀,深入了解教育对象。只有了解了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才能根据教育对象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兴趣偏好等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比如,当教育对象年龄偏小、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时,可以采取实践教学法,使他们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实践教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一种方式,其根本原因是实践给我们提供了某种直接经验”。[3]又如,对农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关注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事半功倍。另一方面,要创新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如今,网络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民在生活、工作、学习方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当下互联网已经抢占了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情况下”,[4]人们的思想行为更容易受到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为此,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要在微信公众号、QQ、微博等平台上下功夫,占领网络阵地,创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此外,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多方面的内容,要根据教育内容的实际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比如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可以采用现场教学法,即组织学生到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的现场去,就比单一的理论灌输更有效果。又如在开展道德观教育时,可以采用榜样示范法,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道德模范,给教育对象讲解其生平事迹,感染和打动他们,以实现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