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8-02-22 09:50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校企专业建设

李 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大提出的是“推动”,十九大提出的是“实现”,要求更高,目标更明确。那么从高职院校视角来看,内涵发展应该是什么?应当是高质量、有特色的发展。

高职院校推进内涵发展的基本思路应该是积极挖掘现有资源和潜能,以骨干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提升人才质量为主线,以深化产教融合为关键,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保证,实施制度创新、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聚焦办学定位,在精准上发力

办学定位和人才规格都是一种定位。首先是要增强高职教育自身特征:坚持高等性、突出职业性、强化地方性。人才培养要坚持四性:人才层次的高级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知识能力的应用性、职业岗位的基层性。这是高职院校区别其他教育类型的基本特征。

其次,要推进办学治校优化转变。一是从策略管理向战略管理转变。不能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事物性、形式性、表面性的工作,尤其是管理层面、学校领导、院系处室层面,而要从战略高度、全局高度开展前瞻性研究,明确学校战略发展目标和战略发展规划。二是从关注量的管理向追求质的管理转变。增强质量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形成质量文化。三是从适应性作为向主动性作为转变。要主动适应生源结构和学情的变化,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好。[1]

二、聚焦专业建设,在特色上发力

1.围绕需求贴身调研。围绕市场需求、职业岗位需求、学生和家长需求,零距离、面对面、贴身式调研,了解真情况,把握真需求,精准定好位。

2.集思广益修订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施工图,修订方案要多方参与,集思广益。突出两个精准:精准定位核心课程,精准描绘核心技能。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版本:教师版、学生版、社会版。

3.统筹建好专业师资。用足校内的,用好校外的。立足现有的,引进外来的。强化实践培养,注重实践锻炼,建设“专业有影响力、行业有话语权”的专业教师团队。

4.有效建好实践基地。要坚持够用、实用、好用的原则,校内校外实现共建共享。

5.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一定要深化订单式、学徒制、混合式等,逐步紧密融合,从而使校企合作由“两张皮”走向“一体化”。

6.完善专业调整机制。对接产业,聚焦内涵。扶大扶强,建成品牌。要制定校内的专业预警、调控的标准体系,形成促进专业发展的良性压力。

三、聚焦课程建设,在适应上发力

1.积极优化课程内容。适应办学需要,课程内容做到四个对接:与产业新理念、新技术、新标准和新工艺对接,与岗位典型任务对接,与职业资格标准对接,与国家技能竞赛项目对接。

2.要强调素质技能有机统一。适应育人需要,课程是即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又是同步育人的,要将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技术技能培养全方位融合。

3.加强实践环节设计。校内的专业实践,校外的社会实践,以及思政课的实践环节,都要精心设计。让学生学会了解情况,学会分析判断,学会解决问题。

4.建立科学考核方式。针对课程特点,灵活进行考核,如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作品展示、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方式,职业教育一定要有重实际的特点。

5.加强校本课程建设。课程高于教材,要建设一批优质的校本课程和教材,积极申报建设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和规划教材。[2]

四、聚焦队伍建设,在师表上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提出了好老师的“四有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指出了高校教师职业操守的形成路径,是“四个统一”: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那么教师队伍的具体建设该怎么做呢?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修养师德,专注教学。精心教书,静心育人。当好学生成长引路人。老师的天性是喜欢好学生,但老师有个最崇高的特点是爱上后进学生。

2.切实抓好培养培训。实施全员培训,校本培训、研修培训、实践培训有机结合。培训的目的是要提升教学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尤其是要提高双师比例,增强双师素质,会教学、能实操、懂行业、通市场。

3.实施名师新秀工程。通过“三名三秀”教师队伍的培育,建设国家、省、校三级名师团队,形成一定数量的在行业具有话语权的高水平领军人才和专业带头人。制定人才激励措施,包括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优化提升学历结构;鼓励专业教师企业实践锻炼,优化提高能力结构。

4.创设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坚持向一线倾斜、向实绩倾斜的导向,不断完善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制度。积极争取提高绩效工资总量,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水平。要去行政化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式,学校和各部门为院系服务,为一线服务,为师生服务。

5.努力建好兼职教师队伍。完善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按需聘用、确保质量、严格管理、注重实效。探索建立校企“双带头人”制和互派共享制度。

6.积极培养国际教育视野。建设一支既懂专业又有语言优势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队伍,适应高水平高职院校提升国际化影响力、开展国际交流的需要。[3]

五、聚焦教学改革,在效果上发力

在教学理念上,从“选择”走向“适应”,要创设适合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在教学目标上,坚持理论够用,实践见长。在教学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没有结合的理论就是虚无缥缈的。教学方法不应该只是传统的讲授法,更多的应该是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

1.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践职业教育的“四合理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教学过程突出工学结合,做到四个有机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园教学与企业实践、技术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建立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灵活选择的学分互换与辅修制度。

2.实施分层分类教育。坚持因材施教原则,根据不同生源类型,制定分层分类培养方案,满足不同学业基础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教师教学空间与学生学习空间建设为抓手,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教师。当前的课堂教学形态划分为三种:教学1.0(教师单向传授)、教学2.0(教师学生有所互动)向教学3.0(学生之间互动、教师加以引导)。

4.改变课堂形态。一方面是信息化手段,教师是数字移民,学生是数字土著,善用信息化手段改变课堂生态;另一方面是实践类的操作,要善用实践操作类教学方法,争取每一节课都有效,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好课。这是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智慧的表现。

5.培养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坚持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推进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进课堂、进生活、进头脑,培养学生敬业奉献的劳模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6.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设计好、组织好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类活动,活动设计既要自上而下,更要自下而上,增强针对性,体现参与性。

7.开发用好校友资源。校友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成果,是支持学校长期发展的重要力量。校友作为榜样,学生学习最可亲。建立校友会和校友网,宣传优秀校友,发挥其传、帮、带作用。

六、聚焦科学研究,在应用上发力

1.加强应用研究。立足学校、襄阳、区域本位,做好应用研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技术和路径,形成可行可用的研究成果。

2.完善科研管理。以成果导向修改科研项目奖补办法。提高国家、省、市各级横向项目和专利申请数量。支持教师结合专业、教学开展各类科技活动,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3.建好研发平台。建设一批校企紧密合作的科技研发平台,如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将学校建成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重要基地。

七、聚焦社会服务,在作为上发力

1.增强技术服务能力。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研究、产品开发、技术推广,促进行业企业的技术革新与发展,努力成为区域新技术的孵化器。

2.要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与行业企业共建技术应用研发中心,整合资源,实现协同创新。

3.要增强社会培训能力。通过广泛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社区教育,提高对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贡献度。服务全方位多层次全民学习,成为公共文化的服务中心。

4.增强战略研究能力。开展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努力成为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库。

八、聚文化建设,在感染上发力

1.要凝炼学校核心文化。完善学校“一训三风”、“智文化”等文化内涵,建好“千山书院”传播载体。

2.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发挥精神、制度、行为、环境文化协同育人功能,营造尊重技能、尊重创造的校园氛围,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

3.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借助主流媒体,利用重大活动等有利时机,宣传推介学校改革发展成果和优秀师生典型,提升美誉度。

4.建设优美和谐校园。科学规划,建设“绿化、美化、文化”和“宜学、宜业、宜居”校园,形成一流的环境和良好的育人氛围。

九、聚焦质量管理,在效益上发力

1.转变学校管理理念。树立现代质量意识,提升质量管理成效,激发办学内生动力。转变管理观念是切入点,提高管理水平是落脚点。

2.强化全员质量管理。以教学诊改为抓手,按照“逐年诊改、有所侧重、螺旋提升”的原则常态化开展教学诊改,形成有力有效的内部质量保证机制,构建具有襄职特色的“诊改制度、工匠精神、专业行为”质量文化,力争形成特色。

3.完善内部治理体系。以《章程》为依据,优化机构设置,重塑职能分工,强化责权一致。加强过程管理,突出实绩导向,形成正向激励。

4.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主动争取,善攀“高枝”,实现校企真合作、深合作。改革校企合作质量评价,让真合作、深合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猜你喜欢
校企专业建设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