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

2018-02-22 23:42周琦玥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2期
关键词:偶然性学说感性

周琦玥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

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作于1840年至1841年,是马克思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论文。这一篇论文对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学说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学说进行了比较,阐释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的学说上的巨大差别,为伊壁鸠鲁正名,证实伊壁鸠鲁的哲学并不是抄袭德谟克利特的,也不是臆想的,而是有自己的独创性,具有巨大进步意义的。同时在论文里,也反映了马克思哲学的一些精神萌芽,对自我精神的肯定,对自由的向往,并且反对把宗教与哲学混为一谈的精神。

这篇文章为伊壁鸠鲁正名,详细阐述了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哲学区别,反对那些传统对伊壁鸠鲁的批评。伊壁鸠鲁的学说并不像一直以来西方学术界所说的那样完全“照搬或抄袭”德谟克利特,像莱布尼茨所说的那样:“我们关于这个伟大人物(德谟克利特)所知道的东西,几乎只是伊壁鸠鲁从他那里抄来的,而伊壁鸠鲁又往往不能从他那里抄袭到最好的东西。”而实际上,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除了原子和虚空的原则是相同的之外,其他的一切都是相反的。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主要差别是机械片面与对立统一论的差别。但这一差别极为隐蔽,似乎只有用显微镜才能发现。

在文章中,马克思从三个方面详尽地说明了这些差别。其一,在关于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的判断方面,二人是相反的。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有着“怀疑论、不确定的和内在矛盾着的”特点,体现在他认为真实的原则只有原子和虚空,一切别的东西都是意见和假象。只有通过理性才能看见原则。但这只是一方面,另一反面,他又说“感性现象是唯一的真实客体”,且“感性知觉”是“理性思维”,而这个真实的东西是变化着的、不稳定的,它是现象。所以产生了自相矛盾。马克思在论文中说,“时而把这一面,时而把另一面当做主观的或客观的东西,这样矛盾就被消除了,因为两个矛盾面被分配在两个世界之间。德谟克利特因而就把感性的实在变成主观的假象;不过从客体世界驱逐出去的二律背反,却仍然存在于他自己的自我意识内,在自我意识里原子的概念和感性直观敌对地冲突着。”总而言之就是,德谟克利特没有能避免这种二律背反,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反观之,伊壁鸠鲁的观点则是说:“一切感官都是真实东西的报道者。”他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将个体感觉当做唯一真实的东西,从而突出了个人的主体性的至上性。如此一来,感性知觉在伊壁鸠鲁的眼中就是一切真实的来源了,是判断的标准。伊壁鸠鲁因此被西塞罗“嘲讽”道:“太阳在德谟克利特看来是很大的,因为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但是太阳在伊壁鸠鲁看来约莫两尺大,因为据他判断,太阳只有看起来那么大。”我认为这种批评有些误解了伊壁鸠鲁,即使伊壁鸠鲁认为感性知觉最为真实并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但这并不能代表伊壁鸠鲁的认知水平的高度。

其二,对待哲学与实践的态度二者完全相反。德谟克利特重视实践,伊壁鸠鲁重视理论。德谟克利特不满足于哲学,投入了实证主义的怀抱。他注重经验的自然科学和实证的知识,把客观知识作为追求的对象,热衷于不断实验,四处学习,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甚至有传闻说他特地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以使感性的目光不致蒙蔽他的理智的敏锐。伊壁鸠鲁则是相反的,他在哲学中感到满足和幸福。他说:“要得到真正的自由,你必须为哲学服务。凡是倾心降志地献身于哲学的人,他用不着久等,他立即会变得自由,因为服务于哲学本身就是自由。”伊壁鸠鲁轻视实证科学,他认为这种科学毫无助于达到真正的完善。因此他被称为“科学的敌人,语法的轻视者”。德谟克利特四处求学,却以自学者为骄傲,说“有些人努力寻求真理而无需任何人帮助”,他走遍世界各地,最后却对知识感觉无望而弄瞎双眼。伊壁鸠鲁在死亡临近之时洗了个温水澡,讨一杯醇酒,并且勉励朋友们忠实于哲学。马克思说不能将这些差别归结于两位哲学家的个性,这些差别体现了两个方向。一个重实践,一个重理论。一个在实践中苦行,一个在理论里建立自己的城堡。

第三,二者对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看法相反。德谟克利特承认世界的必然性,他考察自然,注重必然性,把必然性看作是现实性的反思形式,必然性是命运,是法律,是天意,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万事万物的主宰。他表现为一个严格的决定论者。伊壁鸠鲁承认世界的偶然性,他说:“被某些人当作万物的主宰的必然性,是不存在的,宁肯说有些事物是偶然的,另一些事物则取决于我们的任意性。必然性是不容劝说的,反之,偶然性是不稳定的。”伊壁鸠鲁觉得在必然性中生活会是不行的,而偶然性代表着自由,不会使人被束缚。从某种意义上说,伊壁鸠鲁比德谟克利特对待事情的态度更为积极。

德谟克利特与伊壁鸠鲁是处于对立的两位哲学家,但因为主张同一学说而使人产生误解。但是人们过于武断地给伊壁鸠鲁“盖棺定论”不禁令人叹息,在文中有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那就是一个伊壁鸠鲁派的人对伊壁鸠鲁的一句评价:“并非伊壁鸠鲁是没有学问的人,而是那些以为直到老年还应去背诵那些连少年人都以不知其为耻的东西的人,才是无知的人。”但是他的学说的价值不会被湮没,我相信就像尼采所说的,一切只是“我的时代还未到来”。

[1] 马克思: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人民出版社1955;

[2] 德谟克利特:论自然,商务印书馆1987;

[3] 伊壁鸠鲁:论目的,商务印书馆1986。

作者简介:周琦玥,女,山东淄博人。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本科生。

猜你喜欢
偶然性学说感性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良知与责任:赫勒关于现代性问题的道德哲学探索
偶然中的必然——夏娃偷食禁果原因的哲学性分析
浅谈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偶然性
有效积累学生“音乐感性经验”的探索与实践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
马克思无产阶级解放学说的当代释读
把握教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函数单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