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普安县青山镇青山小学 贵州 普安 561503)
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创造出新的东西,它是一种突破、革新和进步。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学生,常会标新立异,爱发现与众不同的独立见解,喜欢出新“点子”,而这正是未来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性格特征。
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去理解、去体验、去探究、去改造这个世界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交流、对话、互动去探究未知世界和进行创新活动的实践过程,学生的任务并不是单纯地接受和掌握知识,而是通过探究发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对个人的成长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人经常所处环境的状态,对这个人的气质、性格、智力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思维特征、行为习惯都还没有根本定型,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感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和谐、开发的课堂生态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着最大的影响。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敢想敢干,思维活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创新勇气,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乐于创新,喜欢创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的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质疑态度和创新精神。
1、在语文课堂中教会学生思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究的意识,启发学生善于质疑思考。 我们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没有思维就谈不上创新。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到首位,让学生不仅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能创造性地学习。老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理解时,才能真正地学好,并能向创新延伸。
2、在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习。 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需要获得知识和信息,还需要能自如地运用它们。为此我们今天的教育要立足于教会学生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发现过程,学习认识方法,让学生不是被动地听讲,而是主动地去学习、求知,从而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认识能力得到培养,知识是教不完的,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学习,这教不完的知识学生可以自己去学。
3、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现代社会是一个全面、开放的信息化社会,经济、社会的国际化程度将会大大提高。在这种形式下,国家培养的人才就需要具有合作精神,并且从小就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多多鼓励学生合作互助,集思广益,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合作能力,并且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展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能否发挥学生主动性,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不搞一言堂、满堂灌,留给学生想的空间、动手的时间、说的机会,给学生爱的关怀、创的激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靠他们自己用眼、脑、口、手等去体会、去完成。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应仅局限于课堂教学,更要渗透到其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科学,公正的观点,让学生不要人云亦云,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绝不盲目崇信名人、权威,鼓励学生在日常社会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敢于发表独特见解。另外,要注意启发学生逻辑思维习惯,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即学生创新必须是有理有据的创新。
总之,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开发,素质的提高,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条主渠道获得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当成自己的责任,让学生敢想、敢凝、敢问、敢说、更敢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