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要层次理论看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取向

2018-02-22 21:30:46王建语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阅读者文学作品文学

王建语

(广西师范大学 广西 桂林 541004)

一、需要层次理论与文学阅读概述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类动机的理论》中,将人的需要层次归纳为七个层级,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并进一步指出,前四层次为基础需求层次,它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是产生人类本能反应的第一因素;后三个层次为成长需求层次,成长需要与基础需要不同,特点是越满足,就会产生更强的需要。这两者之间不存在严格的高低级关系。人都潜藏着这七种不同层次的需求,需求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是行动的原动力。

文艺的产生,源于人类表达的需要。从功能上来说,文学不能解决人的基本需求层面额问题,文学作品和文学阅读并不能满足读者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需求。人对文学的需求,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比如有许多读者将文学阅读视为娱乐消遣,以满足猎奇心理、寻求感官刺激或消解精神上的孤独感和漂泊感,有的带有功利性的目的来进行文学阅读,为了取得考试成功或积累谈资以炫耀学识。当然,其中也不乏因为饱读诗书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的人,但这些只是阅读者获得的客观效果,而不是主观追求。需要分析作为一种心理驱动力,对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取向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倾向剖析

正如封秋昌在《文学作品的四个层级和作家的生活》中所说:“文学作品可以分为四个层级,一是生活直观型作品;二是生活体验型作品;三是人生与人性体验型作品;四是达到形象化哲学高度的作品,是文学作品的最高境界。”作家的关注点在哪里,视野有多宽,对生活、生命和世界的思考有多深,就能创作出哪一个层级的作品来。同理,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者来说,读者的人生理想、心灵的追求不同,对作品的选择倾向也不同,这就形成了阅读者对文学作品选择的层级差别,一个人的阅读偏好和对文学文本的选择,也就在个人的视野范围、精神领域和他的个人价值观念、理想追求的范围之内。

这样一来,就可以看出上述二者的对应关系:低层级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反映的正是读者低层次的基础需求;高层级的文学作品阅读,反映的恰是读者高层次的成长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笔者认为,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取向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消费性阅读取向(对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第二个层次是夸示性阅读取向(对应尊重需要);第三个层次是成长性阅读取向(对应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消费性文学阅读取向。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文学产品的数量呈现爆炸式增长,作为按市场价值规律去运作,旨在取悦读者,大众文化的主流地位已逐渐确立。在消费文化视野中,文学创作被从神坛上推到,以生产——消费理论代替了传统文学价值理论,将书籍纳入到了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当中加以审视。在此背景下,近二年来,中国的图书市场也朝着快餐化、娱乐化、实用化、功利化的方向发展,而忽视审美取向、文化深度与理性判断。当代读者,特别是大学生,在文学阅读文本选择的倾向抛弃深奥难懂的经典文本,而对那些流行时尚的书籍趋之若鹜。大学作为科研精英的保留阵地,也逐渐沦为大众文化的盛行之地。消费文化不仅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方式,还局限了他们的阅读构成和阅读取向。急功近利、实用主义的庸俗价值观已经深深地影响的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取向。

大学生的消费性阅读有以下特点:他们放弃大部头文学经典的阅读,讲目光转到杂志和报纸等媒介上;文学阅读的内容倾向于休闲消遣,不追求哲学的深刻性;阅读目的的功利性更加突出,表现为大学考研辅导和外语、计算机、职业资格考试类书籍的热销;由于网络与电子媒介阅读的兴起,纸质阅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阅读的时间分散、注意力易被转移,文学阅读方式呈现碎片化倾向。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实际上已经不再是以往我们观念中的培养情操,提高修养的概念,二是被一种务实的,具备量化价值的,商品化的概念。如果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只是为了满足猎奇心理、休闲消遣或和感官刺激这些生理和心理层面的需求,那么他们的阅读选择也就会倾向于那些低层级的生活直观型和生活体验型作品。

(二)夸示性文学阅读取向。

尊重需要是需要层次理论的第四层次。尊重需要一是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二是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问到大学生为何读书时,大多数的学生的回答是“为了改变气质,提高品位”,由此可见大学生们很希望能够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素质,从而可以在圈子中获得一定的优势或地位。他们的这种阅读取向正可以通过夸示性阅读来获得一种尊重的需要。实现这一需要,在大学生的文学阅读中就体现在对经典文学和严肃文学的夸示性阅读中。

夸示性原指20世纪初一些“有闲阶级”成员的生活方式,即“夸示性消费”。用鲍德里亚说:“夸示性消费就是符号消费,一件商品,无论是一块手表、一辆汽车、一顶帽子,都具有彰显彰显社会等级和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这就是商品的符号价值。由此不难理解,在经典文学和严肃文学面临困境的时候,一些精英文学的作家作品却受到热捧。可以说,大学生们为彰显学识、获得认同,同时也为了赢得一种可以夸示的文化资本、获得他人的尊重,从而选择了这些高雅文化的消费和经典文学作品,以得到在一般所谓80后作家作品里得不到的夸示性文学资本。这样他们在圈子内进行交流的时候获得对方的羡艳和倾慕,进而满足自己的尊重的需要。这种阅读带有强烈的功利化取向。

(三)审美性文学阅读取向。

阅读活动的发生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合力,一个方面是阅读者正常的一般化需求,另一个层面就是文学由于题材和反映主题的的不同,体现着特殊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读者的阅读活动是出于主观意念的对象化体验,身为客体的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主宰着阅读主体的需求。人们在文学阅读中不断发现人类生活的美,这种美的体验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认知确立的过程,也是审美创造的过程。从这个形态来看,在认知上的发现和实现,不仅仅是文学作者进行创作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文学阅读最基础性心理动机和需要。

著名作家李航育说:“艺术就像一面充满神秘色彩的魔镜,从不同角度观看就会看到不同意义的景物或者是不同模样的人”,这个人就是阅读者主观臆想出来的人物,他们会从这样一个人物身上看到真正的自己,参照文学作品的内容,阅读者也会找出不同于文学作品人物身上的非常深刻的自我。按照人的阅读心理来认识,在文学作品中情感或者是期待补偿是人在阅读中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现代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里,太多的人会由于物质的影响和生活的牵累,导致精神生活缺少丰富成分,其内在的追求就慢慢转化为内在的补偿需要,正因为文学作品具有情感特征,包括文学内涵理想特质,于是就让文学阅读演化成为满足人们情感补偿的最理想的方式之一。我们从文学阅读的基本要求来看,文学的审美是品味者为了满足心理要求的一个体验活动。对于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当阅读者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学问的同时,已经接受到了文学作品受教的要求,文学作品中包含的人生智慧和精神引导,会让阅读者在审美愉悦中悄无声息地接受到熏陶。从接受美学上来看,一个人的阅读在阅读中其实是在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如果读者能够自觉关注个体命运、体察人性善恶或者通达感性与理性的界限、善于用哲学思维观照世界、审视生命,并将认知审美当作自己的文学追求,那么他就会去选择那些体现人生与人性体验特质,或者具有形象化哲学高度的文学作品。

文学阅读的主体是读者,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心理完善,需要阅读者在阅读前有充分的准备,也就是读者对作品的内涵意蕴和情感渗透的接受。文学所提供的内容,由于接受主体的不同,其精神需求呈现的也是多样化的,在这样的情况下,阅读者的心理体现出来的往往是多样性,他们期许和接受的内容也是不同的。因此,文学阅读心理取向怎样引导,人的审美取向就会怎样确立。

按照以上理论,假如一个大学生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轻松愉悦的消遣和外在虚荣的慰藉,那么他的阅读取向只是在基础需求层次,还达不到文学意义上的动机层次,即认知层次和审美层次。最高层次的“自我实现需要”才是大学生阅读群体应该持有的文学阅读心理和态度。

三、文学阅读取向正确引导的途径

今天,消费性阅读已经成为大众文化影响下全社会一个普遍的阅读取向。尽管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种阅读把学生拉到了文学阅读的氛围中 ,但在严肃文学日益边缘化的今天 ,这一阅读取向进一步加重了严肃文学边缘化的程度 ,这对于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不利的。如果作家、出版机构和文学指导教师都能够针对大学生阅读的取向做些努力,文学的明天才有希望。

(一)抵制消费性阅读。

首先,文学创作者首先要能够坚守文学的精神。虽然目前纯文学的处境举步维艰,但对文学处境的自怨自艾无助于我们以清醒和理智的态度保持正常的心态来创作,况且这一边缘化的情况已然存在,现在的关键不是描述问题而是分析问题找出解决的办法。应该认识到,文学写作并不是一味地以市场规律为指导原则 ,艺术性永远是文学的生命源泉。其次,为了纯粹商业利益的出版必须杜绝 ,我们要以一种对未来负责的态度给年轻的学生提供优秀的文学精神食量,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远离浅阅读,抵制低级趣味阅读物。再次,针对大学生文学阅读的现状 ,高校的文学教师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文学指导教师应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 ,积极主动地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文学作品 ,对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 ,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让他们知道哪些书才是真正有品位的、值得阅读的文学作品,从而引导他们不断地读好书 ,好读书。

(三)正确引导夸示性阅读。

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夸示性阅读是大众文化影响下的一个重要的阅读取向,这一阅读取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把大学生的文学阅读兴趣吸引导向有深度、有思想的经典文学作品上来 ,另一方面也由于阅读出发点的浮躁,很容易使得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出现偏差,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同时,夸示性阅读所带来的功利性对于大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也会有着消极的影响。针对这种文学阅读取向,我们的文学指导教师该要我们对这种阅读取向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扬利去弊 ,向学生深入的解读这部作品,就能真正使文学阅读成为大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

(三)导向审美性阅读。

在文学阅读中,读者的阅读心理会随着作品故事的深化而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这个过程不仅是个人的情感释放和心理缺失补偿的过程,而且是读者进行审美的过程。帮助大学生提高审美水平,所谓美是建立在尊重需要和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的。大学教员要做好教学引导工作,教师要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取向,精心选择那些符合他们阅读情趣和阅读心理的作品,让文学的审美促进阅读者心智的成熟;学校应在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设置一项提高审美标准的要求,从而大范围提高审美标准,让大学生有能力对美好的事物进行欣赏并追求、产生高级的文学阅读需要。

猜你喜欢
阅读者文学作品文学
《物见:四十八位物件的阅读者,与他们所见的世界》评介
美育学刊(2023年1期)2023-02-18 03:04:06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06
阅读者的春天
厦门航空(2021年4期)2021-03-27 09:43:52
“青春阅读者”——教师读书会纪实
为什么有些人能成为终身阅读者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5:56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我与文学三十年
小说林(2014年5期)2014-02-28 19: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