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 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为新闻工作者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立足地域,深挖展示中国形象、中华文化,提供了新时期新闻采写的原动力。
作为地处西北内陆的甘肃新闻工作者,紧掐丝绸之路历史与时代的脉搏,积极策划,善于发现丝绸之路上中外交流的鲜活故事,是讲好三个“中国故事”的重要渠道。河西走廊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通道,自张骞凿通西域以来,两千多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西出阳关,越过葱岭,对西南亚、东欧诸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今天,丝绸之路更是向西传递中国制造、中国形象的重要通道。新闻工作者要从丝绸之路上捕捉新鲜新闻线索,及时、准确、生动地讲好汉唐与西亚的文化交流故事,讲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巨大变化,讲好新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与西亚、非洲、欧洲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
丝绸之路上历史积淀厚重,长城、烽燧、驿站、墓葬等历史文化遗产,都是一件件见证中西文明交融的“活化石”。新闻工作者要善于发现这些“旧闻”中新的由头、新的切入点,以小见大,通过新闻作品折射中华文化对西域经济社会的影响力。如,史书《晋书·张骏传》中记载的凉州姑臧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南曰朱阳赤殿,夏三月居之;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皆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如果从此殿与西方建筑装饰关系上入手采写,就可以发现丝绸之路上古代“中国制造”对西方建筑艺术宗教审美学上的显著影响。找亮点、换角度,小切口、大视野,都是讲新中国古代故事的办法。
河西走廊是中国西路红军征战过的地方,又是抗战时期中国获取援华物资的重要后方通道。红军经过的永昌、高台等地,都留有中国工农红军扩红建政的遗迹,留有共产党人呼吁联合各民族抗日救亡的书证档案。如果深挖红色档案中的蛛丝马迹,就可以产生一篇篇讲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新鲜精彩故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河西走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闻工作者要善于从渠库、路政、邮电等档案中,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民众创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一次次腾飞的奇迹。同时,贴近基层,从基层发现鲜活、生动地展现改革开放带给百姓“红利”的好故事。如,西路红军血战凉州西四十里堡,往常人们热衷讲战斗激烈的细节,忽视了西路红军在四十里堡发动群众、宣传共产主义思想的感人故事,也忽视了健在老人所见所闻所感,不接地气。新闻工作者要贴近战场遗址,多同知情健在者交流,发现新线索,讲好讲真红色故事。
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日益强大,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对外经贸、文化交流的功能显著提高,西亚、非洲人在这里游学、工作。新闻工作者要积极与外籍人士交朋友,倾听他们眼里的中国新形象、发现的中国新故事;通过多种渠道,与丝绸之路上的国家建立健康的采访关系,发现丝绸之路上的“中国身影”,展示在外工作、生活的中国人良好的形象。新闻工作者还要有搭乘对外经济交流“便车”的本领,通过开通西欧的国际班列往来的新闻线索,巧妙捕捉班列经过国家、城市发生的感人一幕、难忘一幕、热闹一幕、和谐一幕,真正把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讲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因此媒体人在坚持正面宣传的同时,还要动用好新媒体新技术,用互联网的思维办好传统媒体,促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升新闻宣传报道的引导力和传播力。把丝绸之路和河西走廊上发生的好故事、好新闻讲给更多的人听,需要创新传播手段。首先要创新讲好故事的语言方式,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元素和表达方式,做到“听得懂,记得住,有启迪”。如,讲改革开放四十年武威农村发生的可喜变化,有传媒人士把故事编成传统“贤孝”唱词,请贤孝艺人弹唱,然后录成新闻视频,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产生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其次,利用好媒体融合的趋势,把故事讲得“有声音,有图像,有亮点”。本人所在的武威日报社,就积极探索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的途径。例,今年8月武威日报社对2018年“第17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报道,讲述17国自行车运动员比赛的故事,以报纸、网站、微博、公众号同时集中推出,达到了预期的宣传效果。第三,提高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高生产者、传播者个体的学识、素质、能力、水平。把握新理念,新时代需要符合新技术传播、适应媒体新生态、满足人们新需求的新话语新表达、新形式新内容、新载体新体裁等。掌握新技术。按照分众化传播、差异化渠道进行推送,开展好个性化产品、特色化营销研发生产,为人们提供特色理念、特殊服务,有向心力和到达率才有引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