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谦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立体构成,20世纪初正式引入德国现代设计教学体系——开山鼻祖包豪斯学院,作为设计基础课程正式面向受教大众。[1]其目的是通过客观物体在抽象视觉构成中对空间形态的感知和体验,以点、线、面、体四者作为视觉构成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的美学法则使物体形态达到设计者的要求,创造出理想的立体空间造型设计。在现代生活中,多维的立体空间造型艺术比比皆是:如动漫制作设计、园林建筑设计、工业造型设计、服装展示设计等,其基础研究都必须从立体构成入手。所以,立体构成的学习对造型艺术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内,立体构成属于设计领域中基础课程,是各类设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较区别于其他设计专业来说,动漫设计是一门交叉性非常强的学科,研究涉及的对象主要是与动漫及周边相关的设计。动漫设计师仅仅利用二维形态的表现手段是不能满足多维形态的造型设计,必须通过立体构成来实现三维或多维空间的需求,设计出三维立体产品,这本身就是对立体构成实际的应用。学习立体构成,使高职动漫学生快速理解立体设计的各个元素,对各类材质在特定领域使用原则更能清晰认识,进而提高空间创想、审美能力,为今后专业学习融入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动漫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潜力巨大的智力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科技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朝阳”文化产业,具有当今知识经济的全部特征,并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动漫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2]相比国外动漫产业大国,近年来国家对兴新崛起的动漫产业给予了跨时代历史使命的期望,纷纷建立了一批链条式动漫产业基地。以长江职业技术学院为学习案例,于2003年率先在湖北省高职行列中成为第一批创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学校,2007年又荣幸挂牌“湖北省高职高专首个动漫试点专业”。每年招生形势呈上升趋势。从学院动漫专业首批招生开始,一直在不断地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研讨与实践结合之路。学院支持优秀学生动漫原创设计作品的创作,开设立体构成课程动手实验研究组,成立专项研究课题,投入动漫实训操作室建设,推动人才输出培养,建立校外(与沿江流域城市重点扶持企业合作)基地以及打造良好的就业口碑,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湖北省高职专业排名中连续多年在动漫这个领域遥遥领先。因此,立体构成课程在动漫设计业的基础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与前导基础课程衔接,又如何在后导专业课程中持续发力,彰显立体构成课程教学魅力。
国内本科四年制高校很多设计专业在进行立体构成课程教学时,多数采用以受众学生自学研究项目为主的教学模式。当然,这种模式,意在要求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体现他们学习主动性。任课教师也多偏重对学生进行启发引领式教学,培养本科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创意思维。基于高校教学模式而言,这种教学指导思想无疑是符合设计教学规律的。同时,基础课程是专业设计教学体系重要命脉,必须巩固自主学习的成果,也是设计人员的职业素养。
以本科全日制四年的各大艺术设计学院、综合类大学艺术系院为例,招录的生源,大多具有艺术和设计方面基础。[3]早在他们高中阶段(甚至,很多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美术和设计知识多年,对各类的形式美法则有一定了解。而且,这些学生被高校录取之前,大多已经通过省级艺术生联考,更多还参加十多所学校自主命题的艺术设计小联考,初步掌握艺术分类知识,对构成学(三大构成)建立了一定认识,细化了构成观念,与实际专业相应用。他们进入大学,又系统进行前置课程: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学习,为学好后续课程:立体构成课程,做好了充分准备。通过几年本科艺术相关课程学习,在艺术氛围大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各项专业知识和技能有所提高。这种提升,大多是通过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布置命题作业、校企(社会)专业实践、学生间相互交流合作等方式。大前提,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比较强,自然比较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模式。
相比之下,这种模式就无法适合高职院校的立体构成教学。高职学生从生源素质本身,就决定了他们的复杂性:进校时,文化课分数相对本科高校具有严重差异、专业课前期掌握也存在一定差距,使得教学模式无法用单一形式开展。职高设计专业招收的学生,多半是没有基础的学生,连最基本的美术工具都不会使用,更没有参加省级美术联考的经验。在进入大学之前,也完全没有涉猎艺术设计理论学习,甚至连最基础的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也没有接触过,构成这块知识极为缺乏。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专业也在应用层面呈现多样分层,面对已经细化的专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难免会诟病。作为动漫设计专业,还有自身的专业特性。动漫设计就是一门综合艺术,既然是艺术就赋予着多元艺术性质,它具有艺术的多元审美性、科技性、时尚性、运动性、娱乐性、市场性、商业性。在这种情况下,仅仅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单层样式教学模式,可想而知效果差强人意。因此,着力打造适合高职院校专业特点的立体构成课程新教学模式,以动漫设计专业特性服务于立体构成教学的需要,迫在眉睫。
立体构成往往给人的印象似乎还是停留在中学时代劳技课程的升级版,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错误。在现实教学中,立体构成课程并不是手工课、折纸课、废旧物品收集课,而是通过对材料的认识,掌握四位一体的空间构造原理,提高学生对公共空间领域的想象力。鼓励采用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思考,不再是单一样式训练学生:只注重材质应用的技法训练。必须穿插教师引导和理论指导,这一过程绝对不能省略,鉴于高职学生基础属性,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指导老师,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创新。从产品材料学、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亲近这门学科,而不是畏惧这门课程。在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实物时,更重要的是从了解材质属性到制作成品过程中所产生的抽象意识,牢牢抓住这种意识升华为抽象艺术。[4]立体构成课程在学习内容上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特点,有严格的学习步骤和方法,有些作业具有相当难度,学习的重点是创造纯粹的立体或空间形态。而手工课程作品多以具象的形式体现,形体简单,设计内涵直白,相对而言立体构成作品是“抽象——具体——抽象”的演变过程形式,两者不能混淆。
立体构成的实操性很强,所有的空间以及立体关系必须通过材料来表现,课程中讲解的理论知识一定要转换成实践。对各种材料的性能特点和加工方法,教师在授课时进行较为细节化的讲解,使学生能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为了培养学生对各种材质的认知,甚至可以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纸材、木材、塑材、铁质品集中在一起,使同学们对比材料(软对硬、固态对液体、粗粝对细致),以此培养他们对材料的不同感受,通过触感内化为体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必须亲自上手实践,才能对材料制作工艺和制作流程有“身临其境”感受。作品构思前期阶段,应该对作品进行不断的修改,在反复修改过程中高职学生便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高职生,一定要立足于特性教学模式,勤加练习实训项目,强化动手能力,以实践教学促进专业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理论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听课,缺乏自主学习性,此特征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尤为明显。所以,立体构成课程教学,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是不可行的。笔者尝试采用了层次化的教学方式,收效良好。第一层,理论部分,引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可适当加入3D导图,做四面环绕旋转)和案例法相结合,以直观成品图片、优秀实例作品分步骤展示给学生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理论知识。第二层,课件的教学内容除了教材中有的相应内容之外,尽量补充与动漫专业相关的内容,既联系了前导课程,又与专业后续课程紧密结合。第三层,课程作业训练结合动漫设计专业特点进行设置。如在进行构成课题训练时,首先结合形态的功能性进行草图绘制,再鼓励学生运用不同材料,利用材质属性,进行立体实物设计等。每次作业完成后及时进行讲评,采用互动式的讲评方式。组织方式如下:把所有作品集中放置展台中心,让所有学生进行参观,相互讨论。然后,让学生讲述自己设计思路、制作目标、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最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性的讲评。这样,学生间可以相互学习,掌握塑形空间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也变得轻松自在。
参考文献:
[1]陈玲.立体构成[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2]陈涵.动漫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京师范学院学报,2010(5):28-28.
[3]李晓.设计专业立体构成教学方法创新[J].太原大学学报,2009(3):32-33.
[4]马春萍.立体构成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