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哲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校园文化对“确立学校发展建设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统一全校师生意志行为,规范学生求学修炼成才目标,树起良好教育品牌形象,使学校能立足社会,学生能得以生存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向社会展现着院校形象、特色与优势,吸引教师来校任教,学生赴校读书,志士投资建设,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如何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校园文化中,实现高职教育可持续跨越式发展。①笔者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襄阳职院”)为例,参照有关文献,创新设计如下。
校园文化以文树形,长久使用;用语规范,寓意深刻。应以“职业教育法、②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纲要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理论指导,以“创新创业教育、①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标准④和“素质教育”⑤为建设标准,纳入学院长远规划建设中统筹设计。
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新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实现“高端技能型创新型创业型可持续发展型高素质复合人才”培养目标。
现代高职教育应树立崇尚科学、传承知识,特色办学、品牌立校,文理双修、德才兼备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成才,谋求职业发展;服务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为价值观念。抓住能力、素质、品德培养,落实教育、服务、激励职责。让大多数学生道德素质高尚,职业素质过硬,专业素质精湛,人文素质渊博,学习能力优秀,动手能力娴熟,创新能力奇特,就业能力良好,创业能力超强。
襄阳职院应准确定位在立足地方,服务社会,树立为襄阳支柱产业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宗旨。以此统摄、凝聚、激励全院师生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审美观与价值追求,自觉为培养创新型高职人才而奋斗。
用创新创业精神,打造出“外国语的精致文化、人文艺术的情趣文化、工程技术的笃实文化、电子信息的创新文化、设计制造的时尚文化、生物医学的人本文化、经济管理的细节文化、旅游服务的诚信文化、继续教育的博弈文化”等教学名片。
在校园酿成刻苦研读的书香之气和四种良好风气:①校风:博学善用,创新增能或学以致用会创新,诚信敬业方立业。②教风:正己强生,严谨治学或堂上精彩渡众生,堂下博学苦练功;为人正派堪师表,教学相长方园丁。③学风:立志高远为国民或人生的最大追求是求学,求学的最终目标是成才。④考风:为了工作,从严考己;冷静思考,励志成才或从严考试为谋生,学到本事可就业;今天考试不作弊,明天创业定成功。[1]
坚持以“创业就业为导向,育人成才为根本,内涵建设为根基,品牌建设为抓手,创新发展为动力,能力素质为目标”,建成“独具品牌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能力素质型”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一是抓好创新创业学院、大学科技园建设和能从事理论教学、能指导学生实践、能与企业合作研究的教师队伍建设。
二是实行“三找送对接”(找项目、团队、资金,送政策、技术、场地,与科研资源、实训平台、金融企业对接)和“三符合转向”(专业设置符合地方支柱产业需求,由书本学习、创新、创业转向深入企业社会实践学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规格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由学科型转向职业能力与人文素质并重型;课程设计符合岗位工作任务,由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理论教学转向学生为主体的职业岗位实践)。
三是构建“四位一体”辅导员(班主任)立体教育体系和班级管理团队。施行“四阶梯式教学”。[基础理论教学30%→实训研究教学30%(实验研究10%+模拟演练20%)→实践孵化教学30%→成果转化教学10%]
四是践行“五级强化教育”(主讲教师一级强化,助讲教师二级强化,社会专家三级强化,教务管理四级强化,自我管理五级强化)。
五是创建“六大教学模块”(品德教育、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创业教育);争创六个“教育品牌”(专业特色立校、校园文化育人、精品教材课程、社会实践实训、整体能力素质、创新就业创业)。
六是健全“七项硬件建设”(多媒体手机联合教学系统、厂中校或校中厂研学系统、手脑并用岗位操作系统、创新创业实战演练系统、科研选题与论文撰写指导系统、创新创业激保奖励系统、学生能力素质验收系统);完善“七类激保措施”(组织参赛、开展竞赛、项目评估、学制延缓、成果奖励、学分兑换、基金资助)。
七是坚持“八项教辅原则”(校内教师全程配合型、校外专家指导实践型、政府领导支持督导型、师生网上交流互动型、学生自我教育管理型、职业目标定位动态递进型、个性化典型引路型、跟踪毕业生测评帮扶型);推行“八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实验式、研究式、案例式、互动式、参与式、网扫式)。
八是施行“九融合施教方法”(与各学科专业教育、人文心理教育、职业教育、校园文化、思政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实践平台和实训基地、科教信息融合)与“九结合培养方法”(引起学校领导重视与健全保障服务体系、争取政府政策扶持与社会企业资金支持、把握好创业教育的着眼点与实现培养目标、创业理论学习与创业实践体验、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激情与理智选择创业、创业勇气与抗挫能力、创业成功榜样与创业失败典型结合)。
主要应充分发挥语言、文字、数字、网络等信息工具的宣传、教育、激励作用,抓好以下几项建设工作。
一是办好“诸葛亮文化节”活动。深入研究诸葛亮“制造木牛木马运军粮”的创新精神和“三分天下立基业,六出祁山谋发展”的创业思路。为职业院校学生“怎样创新就业谋生存?如何创新创业求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二是积极参与全国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组织好校内各种学生社团、文艺、体育、课外科技活动、专业技能创新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创新创业能力。凝聚人心,统一观念,提高认同度,激励师生共同拼搏奋斗。
三是刻树“校训、校风、学风”三碑,让学生在良好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养成良好学习生活行为习惯,焕发新的“蓬勃朝气、高远志气、浩然正气、和谐人气与浓郁书卷气”。对外宣传学校品牌形象,展示学校价值理念,扩大社会知名度,收到教书育人良好效果。
四是规范设计校徽、校旗和校歌。将古代襄阳智慧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当代襄阳人的创新创业胆识谋略设计在校徽、校旗和校歌中,充分体现出现代办学目标、治学理念、价值观念、校训宗旨、教风校风、考风学风。用优雅的曲调,激扬的歌词,昭示真知,策人奋进。启用校徽、校旗、校歌的程序及仪式,以激励师生更加珍爱襄阳职院这个光荣集体。
五是规范设计校内景观、学阮网站、校史馆和学生宿舍等窗口文化。合理摆放校徽、校旗、校联、屏显数字、碑刻文字等校园文化符号,与建筑、雕像、碑亭、水榭等自然景物巧妙搭配,使各种书法文字和景物巧夺天工、和谐共存,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完美意境,增加教育气息和文化韵味。让每颗石、树,每个廊、亭,每一幽、径,每面墙、水,每幅字、画,都能说话育人。发挥怡情励志作用,净化师生心灵。让学生在幽雅、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才。让教师广采博学、艺精识厚、爱生敬业、鼎力育人。
六是统编校园文化资料,供存档、交流和教育学生。将学生迫切想知道的“专业设置、学辅方法、名师安排、校园布局、校园文化、党团建设、学生管理规章制度、公民道德规范”等汇编于《学生手册》,规约指导学生在校学习与生活。将“各种学习方法、写作方法、创新方法和科研方法”编进《学习科研指导》教材,从根本上解决高职生的学习、创新能力,使之能快速成为一名技能人才。将成熟的教师培训、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实验实训、设备管理、财务管理、图书信息、评价监督、国际合作、后勤保障等各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学院管理制度》,颁发全校,规约师生行为。将建校历程、创新成果、科研业绩、杰出校友等荣誉及重要育人方略、经验等汇编入《校史荣誉册》,让学生和社会更多地了解学院。以此,促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轨道,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高效有序、科学规范、正常运转。
七是将校园文化与数字校园合并设计,建立统一屏显系统。应将校园文化与数字校园统为一体设计并植入电脑。当集会、检查、观摩、考试、验收等重大活动及特殊需要时,打开屏显系统,彰显形象,烘托气氛;激励师生,勤学奋进。平常关闭显示系统,仅留几个查询端口。
无论从网上查,还是到学校看;无论走马观花,还是下马赏花;襄阳职院创新创业型校园文化均高度一致。到处都是文字优美、寓意深刻、铿锵有力、激人奋进的校园文化声影。
注释:
①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S]·国办发〔2015〕36号文,2015,8。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教育法(1996年版)[S].1996。
③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S].2010。
④教育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标准[S].2010。
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S].1999。
参考文献:
[1]杨哲.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品牌特色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5):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