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点”联“面”串“线”
——以中秋节为例谈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

2018-02-22 18:31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传统节日习俗

冯 洁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而节日文化又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渗透了许多传统节日文化,如统编教材《传统节日》,人教版教材古诗《乞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那么,怎样有效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我觉得,可以通过活动来串联。我以中秋节为例,以学习活动为载体,进行了教学尝试。

一、立足教材之“点”,挖掘节日内涵

“立足教材”就是依托教材,探究重点、难点、拓展点,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深入,探本溯源,启发学生寻找知识的根源,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传统节日文化的教学以语文教材为突破口,通过节日时间、传说由来、习俗等的探究,更好地挖掘节日内涵,以活动为载体,助力传统节日教学。

【学习活动之一:猜节日,说传说,初识中秋】

1.出示儿歌《传统节日》,说传统节日

《乞巧》——七夕节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

《元日》——春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秋节

2.初步认识中秋节

出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抓时间“八月十五”——从万年历中找到中秋节。

(2)抓“嫦娥”,请学生讲讲“嫦娥奔月”的传说。

(3)读诗,找找藏在诗中的另一个传说“吴刚伐桂”。

3.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中秋由来、中秋别称

中秋节作为中华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在这个活动设计中,我从古诗入手,引入传统节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月桂子》是非常好的节日拓展教材,让学生通过吟诵朗读,从诗题和诗句中了解中秋节的时间、节日传说;通过找中秋、讲传说,进一步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培养表达能力。因课前让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通过“讲传说”激发学习兴趣,紧接着根据资料以小组形式互相介绍节日的由来、别称或是更多的相关传说,对中秋节的深入了解就水到渠成了。

二、联系生活之“面”,拓宽节日外延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并不是要一味地照搬旧规、模仿古人,而是要用心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互融合、深入交织。节日文化的教学也是一样,要以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为背景,把节日文化融入到生活中,联系生活之“面”拓宽节日外延。因为中秋节来源于古人对“圆满”的寄托、期盼,所以慢慢地延伸出中秋节的习俗。

【学习活动之二:联系生活,感悟中秋“圆”情怀】

1.继续聚焦《天竺寺八月十五月桂子》,抓“玉颗珊珊下月轮”中的“玉颗”

介绍饮桂花酒的习俗:①桂花是富贵吉祥、子孙昌盛团圆的象征;②桂花酒之传说。

2.联系实际生活,交流、体会中秋习俗“圆”的情怀

(1)赏圆月:全家在中秋节去龙泉山赏月。因为中秋之夜,月是一年中最大最圆最亮之时,人们把这圆月视为团圆之意,因此,全家人就找一处空旷之地,仰头赏月。

拓展: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都是以月寄托深情。

(2)尝月饼:中秋还有一个最大的习俗,就是吃月饼。中秋节我们吃的月饼为什么都是圆的?原来是因为中秋的月亮特别圆,代表团圆之意,那么圆圆的月饼也代表团圆之意了。(诵读童谣《月亮歌》)

(3)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中秋习俗。

课前了解了学生对中秋的认识,大部分学生只知道中秋节得赏月,却不知为什么要赏月。感悟中秋“圆满”的情怀,这个活动设计,是以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为背景,通过对生活经验以及对所搜集的习俗资料的交流,加深学生对中秋“圆满”情怀的感悟。这一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搜集、选择、阅读、比较、分析整理的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抓住学生“爱过节”的特点,借助朗诵童谣、介绍自己家乡不同的中秋习俗等活动,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融入到生活当中继承发展,大众的生活才会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真正形成一个传承、契合的有机整体。

三、串起活动之“线”,发展语文能力

语文教学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需多创设学习活动,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更开放。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能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传统节日教学把学习活动“串”起来,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习活动三:我来试试主持稿,中秋活动齐参与】

1.小组活动展示,诵读童谣、讲故事、说习俗、谈感受等形式

2.学着写写主持稿,中秋活动齐参与

(1)交流讨论主持稿分三部分——开场白、串词、结束语。

(2)半扶半放中学写“中秋联欢会主持稿”开场白、串词、结束语。

(3)学生自由完成,小组交流,进行修改,拿出一份最优秀的主持稿。

3.完成一台真正的中秋联欢会

传统节日文化的渗透主要依托活动来展开,而活动又基于学生语文知识的习得与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要在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发现、提炼、生成语文能力训练点,让学生在运用中提高和发展语文能力。其实,学生搜集和查找中秋节资料并不是难事,难点在于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和重组并为我所用。这一环节通过“小组活动展示”“主持稿撰写”“中秋联欢会”三个活动的串联,对学生进行加工、重组、整合信息能力的训练,在活动中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和语文能力的协调发展。

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应注重与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利用起来,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感悟、体验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把课内学习和课后体验结合在一起,能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所以在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延伸活动:

1.与家人或朋友品月饼、赏明月,以文配图,在教室进行展示,和大家一起分享美好的中秋。

2.给长辈讲一个中秋节传说或由来、习俗,让他们来夸夸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历史是国家的根基。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目标,无论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是对学生进行潜能开发,都不可能只通过“传授”达到,而要通过活动这一载体,渗透于学生生活中,并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在活动当中获得具体切实的体验,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的认知得以内化、情绪得以感染、行为得以改善,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传统节日习俗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