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改革背景下家庭教育内部因素的变化

2018-02-22 17:43王佳文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变化家庭儿童

王佳文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基础教育改革十多年以来,无论是在入学率和普及率,还是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等等各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改革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发展迅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学校改革重点还在于学校、教师和学生身上,淡化忽视了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家庭教育是最为特殊的一类教育,时间跨度贯穿整个人的一生,其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改革起着关键的支持作用,可以说,没有家庭的支持,基础教育改革寸步难行。

一、家庭教育变化过程中家长的变化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理念角色都在慢慢地发生了一些变化,具体的变化主要有:

1.学习的促进者:以往学生学习的主要负责人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变得多元、发展和积极,同时,这种评价方式也对学生和家长提出了许多要求,它要求学生能够多元发展,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就要求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一种学习的氛围,需要家长的督促与帮助。所以,家长的角色转变为孩子学习的促进者。

2.学习的参与者: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尤其是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出,家长不再是以前学生学习监督者的角色,更多的需要家长参与学生学习、课程的发展和教育评价的过程中,他是整个基础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学习的引导者: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给孩子更多的课余时间,同时素质教育的减负要求也需要大量减少了孩子在校的时间,要求我们的家长能够正确引导孩子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二、家庭教育变化过程中儿童的变化

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改革的对象是课程、德育和地区均衡发展,这都与儿童自身的发展有关,并且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思想变化是要把儿童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的教育要尊重儿童自身的发展诉求,必须关注儿童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1.主动学习者:现代网络发展日新月异,时代的变化也带来了新的观念和新的学习方式,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从以往的被动学习,接受老师、父母的安排到自己主动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如:一些艺术特长舞蹈、绘画、唱歌等等,在这些兴趣学习方面,父母选择的过程中一定会考虑到孩子的想法,综合儿童自己的诉求,同时这也是将儿童作为一个主体来考虑的要求,因此,随着儿童年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其必定会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2.寻求沟通者:在一个家庭中,儿童作为一名成员,必定会与有其他关系的交流和沟通,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的大环境下,基本70后父母这一代都是独生子女,那么每个孩子必定都是整个家庭的中心,在沟通方面,父母更多地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角度来审视孩子的思维,而很少会真正地以一种平等的角度来进行沟通,但现代儿童思维活跃,网络、社会和学校等等会带给他们许多不同的事物,遇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的挫折等等,他们都会去寻求帮助,寻求沟通,他们不会像以前的孩子那样,问一句才答一句,他们希望自己的想法有人倾听,有人理解,所以会去主动寻求交流沟通。

3.渴望独立者:家庭环境对一个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现代家庭结构大多是一对父母和一个孩子,有些还有爷爷奶奶,那么就是4,5个大人对一个孩子,可想而知对孩子的溺爱程度有多大,某家知名网站曾做过一项调查,不论家庭的经济情况如何,有将近53%的家庭都会帮自己的孩子安排好周末一天的日程,父母为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也只会考虑自己的孩子能否因为这个特长而拿奖,加分,能否考级等等因素,这样的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对她日后的兴趣发展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甚至于伤害。

三、结语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基础教育改革之后的十年里,家庭教育的内部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引起了我们对家庭教育如何改变的思考。家长要根据儿童的变化,实时调整家庭教育的策略,针对儿童的一些特征和变化,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些要求,提出了一些家庭教育的策略。

1.陪伴鼓励。家庭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有家人的地方就有陪伴,在孩子小的时候,有我们爸爸妈妈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孩子的1到3岁,是与父母建立起信任感和自主感的最佳时刻,这期间父母的陪伴最容易获得儿童的信任。但之后直到小学三年级,这一时期需要的是父母的榜样力量,孩子会以父母的行为作为自己做事的准则之一,这时候更要求父母作出自己的表率,并获得孩子的认可。

其次,帮助鼓励孩子建立自己的兴趣爱好,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兴趣对于儿童而言,可能只是一时的乐趣,但家长不能这么想,兴趣爱好作为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方面,它是孩子今后遇到烦躁,遇到问题时的陪伴,就像一个无形的伙伴一样陪伴着他。我们家长在儿童小的时候就要花一点心思去帮助其建立一个甚至多个兴趣,而鼓励和陪伴无疑是最好的方法。

2.沟通合力。基础教育要求我们要把儿童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看待,对于家长来说,尊重孩子的选择,倾听孩子的声音,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形成良好的双向互动。

现代教育背景下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互相平等、尊重的,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那是作为长辈对晚辈的一种压制,比如,若家长希望孩子在暑假每天看半个至一个小时的书,可以和孩子约定好,大家在同一时期一起看,家长要学会对孩子说:我愿意和你一起遵守这个约定。这时候,孩子会以一个对等的个体和父母一起沟通,这样的沟通就变得有效多了。要学会理解孩子,学会站在孩子的视角上看问题,深度沟通的前提,总是建立在换位思考,互相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3.探究包容。以往的基础教育多为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但该种课程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发展 儿童个性化的需求,于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强调课程的探究性和创新性吗,以发展儿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家庭教育必须成为培养儿童个性的主力。

家长要从小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孩子的发现能力,学会陪伴孩子去发现,这里的方式可以是阅读、亲子游戏、运动等等,让儿童在这些活动中去学会自己掌握知识和发现知识的方式。作为父母,要尽量让孩子多去听、看,同时也要介绍自己的一些经验,让孩子不至于迷失自己,但又不会走错路,要学会包容儿童的错误,著名的教育学家于朝晖就曾经说过:“你认为孩子做的好的时候,他会做的更加努力,做的更好。”

4.平衡独立。根据基础教育改革的相关理论,我们培养的人才是既能坚持全面发展,又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所谓平衡,即平衡自身的各项发展,不光光是智育上的,还有德育,抗压、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所谓独立,即要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和立意,要有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许多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一直都是学校教育的附庸,父母更加看中孩子的成绩,而不去关注孩子的德育方面,尤其是儿童的情商教育,家庭教育的侧重点应该在孩子的三观培养,提高儿童的情商能力,而不是去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文化课成绩上。由学校教育去发展儿童的智育发面,而家庭教育更多地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在父母有意识地培养提高自己的情商,提高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善用人际关系的能力,家庭的情商教育需要父母长时间不断的教育和培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首先要做到先处理好各自的情绪,再处理事情,如实际情况中孩子情绪激动时不会听你的任何话,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先稳定孩子的情绪,再处理事情。另外,教育永远拒绝想象,没有一种性格是完美的,要顺应孩子的个性,学会做一个欣赏者,学会鼓励孩子。

基础教育改革的十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学生的学业压力尤其是升学压力依然巨大,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压力经过层层传递,最终到了每个家庭,而家庭教育它永远没有一个定式,每个家庭都有它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每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背后,都是其对子女满满的爱,一个被爱浸润长大的孩子,只要最终他形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那不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

[1]靳艳艳.“减负”背景下家庭教育功能转换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6.

[2]杨雄.为人父母-家庭教育十人谈[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变化家庭儿童
从9到3的变化
家庭“煮”夫
这五年的变化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鸟的变化系列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路”让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