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琴
(作者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今天,直播技术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已经出现手机直播平民化,我们能够真正地随时随地体验直播的快乐和便捷。手机直播则实现了“0时间差”,即同步传播,新闻事件与接收端观众看到的没有时间的差距。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国大陆网民数为7.72亿,手机网民数为7.53亿。手机直播行业正迅速形成“百播争鸣”之势。
具体来说,我国手机直播现状体现在以下几点。
(1)手机作为直播的工具,更加便携、易操作。一段视频里表达出的内容远远胜于图文,更能及时互动,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有网友说:“直播对大家开放是件好事,至少在文字的基础上,加上大家都习惯眼见为实。避免因为文字或延时带来的问题。”
(2)播主明星化、低俗功利,直播内容单一。直播主持人多为年轻的女性,经过美颜,播主跟明星一样亮丽,有一部分播主摆各种诱惑人的动作,吸引粉丝,以便赢得打赏,有的播主直接对粉丝讨要打赏。直播内容大多数是聊天、唱歌、炫表情,直播户外的内容较丰富。如风景、钓鱼、农民推销农产品等,但取景粗糙、镜头晃动、直播效果较差。
(3)直播时间长短不一。大多数直播视频较短,有一些直播比较长,长的1小时,短的只有1~2分钟。
(4)手机直播教育。比如,“网易公开课”里就有直播课程,“拥有智能手机?那开始直播吧”。一些学校或培训机构已经在尝试运用手机直播教学内容。有关学者已经关注手机直播与教育结合的运用,尽管比较少,但确实存在。如,缪艺写的《手机直播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予与挑战》《网络课程直播中实时交互模式设计与技术实现》(沈婕)等。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直播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视频直播平台也很多。手机直播,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作以下分类。
按内容来分,可分为:新闻直播、娱乐直播、体育直播、军情直播等。新闻直播,多数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所为,直播新闻事件、现场,懂得抓取新闻点,新闻信息,直播一条新闻相对完整。
按照手机直播的形式可分为:视频直播和文字图片直播。网络4G时代,以视频直播为主,也有图文直播。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网站通过对网络直播节目的整合,最大程度去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如日益火爆的网站直播熊,就针对网友推出体育、军事、娱乐、财经节目的在线直播导航服务,以一种简单快捷的方式满足网友观看电视直播的需求。
直播前需要注意什么?应如何踩点、处理多场景出镜之间的转场?如何选取与网友互动的时间点、话题?根据手机直播的顺序,分为直播前、直播过程、直播后。
(1)粗踩与细踩相结合
如果属于主题先行的报道,从操作流程上来说,可以通过事前的踩点,使得直播内容更加丰富、可控。
(2)测试信号
室内、室外不同报道点的信号都要测试。有时一个房间,门口有信号,往里面走两步,信号就会很弱,这些都要在踩点时结合报道内容做好前期准备。有时移动的信号好,联通信号就不行,有时则相反,要进行详细的测试。
(3)报道路线
手机直播不像电视直播那般严丝合缝,直播时长有伸缩空间。报道路线与信号测试需要综合考虑,一方面要尽可能地考虑直播的信号强弱,另一方面还要为转场时的内容衔接做好前期准备。
(4)事实核对
粗踩后,直播策展人可通过查资料,撰写直播脚本。细踩时,需要就撰写的脚本与实际情况进行一一核对,人名、身份、事实等,所有的信息点都要做到准确。
手机直播需要主播具备全方位捕捉信息的意识,能够对现场信息进行筛选、借力使力,这些素养需要经过传统媒体训练。否则,直播现场很容易变成空镜头。
(1)主播在现场
手机直播就是现场直播,强调“我在现场”。作为主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我”为观众带来的是确凿的视频画面。
(2)调控直播镜头
手机直播镜头,应抓取能反映主题的信息点,分配采访对象的时间。遇到突发情况是一个机遇。直播,一个很重要的魅力就在于突发性事件与观众的预期不一致,激发人们的好奇,吸引人气,人们也喜欢看主播如何应对突发情况。
(3)场景转换
手机直播,需注意场景之间的自然转化。场景转换时,可以用自然景物或现场的全景过渡;还可以利用主播的陈述,弥补现场镜头无法呈现的深度信息,可以尝试用手指配合手机屏幕的画面,把自己要介绍的场景信息与画面一一对应。
(4)实时互动
与网友的实时互动是移动直播的先天优势,区别于传统语态,“互动性”让观众觉得可接近性更强。
由于手机直播更加方便、快捷,主播实现了网民化、平民化、低龄化,有些传播者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更由于隐私权、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对信息真伪辨识能力差,或出于商业目的,传播低俗的视频信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工信部等相关部门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以维护互联网信息健康发展。
2007年12月,广电总局公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2010年3月,同样由广电总局发布《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试行)》;2016年6月,网信办发布《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信息服务管理规定》;2016年9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11月4日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有关负责人表示,出台《规定》旨在促进互联网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2016年4月13日,百度、新浪、搜狐等20余家直播平台共同发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承诺网络直播房间必须标识水印;内容存储时间不少于15天备查;所有主播必须实名认证;对于播出涉政、涉枪、涉毒、涉暴、涉黄内容的主播,情节严重的将列入黑名单;审核人员对平台上的直播内容进行24小时实时监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中国的手机网民人数已经突破7.53亿,居世界第一。同时,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导致人们的主观价值标准模糊和自主意识降低,自律道德弱化,并因此而造成网络道德失范。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高薇华说过:“赞同网民具备自省意识,并通过自觉行动净化网络环境。在互联网上弘扬正面信息,关键要引导消极情绪。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的管理相对滞后,需要网民具备自律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