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丽
(江苏省淮安市第一山中学 江苏 淮安 211700)
地理学科知识融汇世间万物,包裹着微小到一粒尘埃,宏大到宇宙、银河系太阳系等。它所触及的知识范围极广,蕴涵的知识结构也颇多。要引导学生熟知地理知识,遨游在地理知识的海洋中,就需要教师擅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初步形成地理观念与思维。因此,只有立足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布鲁姆的教学观认为,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决定了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认知程度,以及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立足课堂渗透核心素养观念。首先,教师要紧随时代的变化,挣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并应用到日常的教学中;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核心观念。例如,在讲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时,就给学生科普太阳对自然界的重要性。接着,分组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去展示自我。然后,教师可以以知识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学生自我激励、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学生就能够接受地理知识的洗礼,升华自己的地理知识层面,核心素养随之提升。立足于地理战场上的方法,唯有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观念,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建设与崛起,人民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却忽视了生活环境的保护,生存环境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时地导入生活热点,营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方面知识学习氛围,重点讲解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的内容,拒绝以环境换金钱的做法。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向学生传达爱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培养学生爱护生态、保护家园的观念。例如,在讲解《自然界的水循环》的内容时,首先,可以提出疑惑,创设问题情境: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什么呢?由于人类的做法,水循环遭受了哪些伤害?如何去治愈水循环的伤口呢?以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接着,激励学生积极回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有的工厂不遵守规则,私自排放污水;人类的过度砍伐让水循环失去了额下渗能力,对水资源的分配造成了伤害……最后,在讨论声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探究解决的方法,避免这样的生态问题的出现,增强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踏着充斥着人文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知识的道路,走向地理殿堂的王座,过程的艰难不言而喻,从陌生的认知领域驰骋到另一个繁杂的知识领域,与各个知识要素进行战斗,最后淬炼成灵活的综合思维。挥着求知的翅膀,遨游在中国地理的上空,接着,就需要大力挥动翅膀,飞向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天空,学着用知识能力去分析每一种现象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擅于思考与探究。区域的特征在于组成要素的特征的综合作用,地理要素的形成,来自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例如,在分析福建省的气候特征时,在熟悉了福建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气候特征后,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挖掘特征背后的原因知识秘密。以福建省的纬度位置开始分析,地处北纬23°30′—28°20′的范围内,属于亚热带,所以气温的特征的秘密在此。接着,结合福建省的海陆位置,立足亚欧大陆的东部沿海,带来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的太平洋的偏南风影响,冬季的亚欧大陆的偏北风影响,引发了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的现象。最后,激励学生去探究冬季气候温和的原因,训练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地开疆扩土,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要。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也逐渐从知识普及走向了能力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各学科的核心素养以及各方面发展能力。为了提高地理课堂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地理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兴趣爱好,策划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例如,在分析《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时,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一同对当地水资源的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第一步,制定研究课题的大纲与目标;第二步,师生一同采取采访、调查等途径去得知当地水资源应用情况与人们对水污染的认知程度。自然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资源、农业、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与人文要素塑造了区域的不同地理环境,相互制衡,相互影响又紧密联系;最后,探究出解决水污染的方案,以这样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问题分析能力与知识应用能力。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地理观念的形成,教师要积极纳入前卫的地理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知识能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一个探究式学习课堂,从而促进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