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文昌市迈号中学 孙芳肖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外出务工的父母为社会建设贡献了绵绵不尽的汗水和辛劳。可曾想过年幼的他们也需要亲情甘露的沐浴,彷徨无助的内心需要情感的抚慰。我们怎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锁?这需要找出心锁的症结,才能对症下药。
1.自卑畏缩的农村留守儿童是校园不良分子热衷欺凌的目标,身心时常遭受摧残恐吓,心灵晦暗无常。留守儿童势单力孤、形单影只,常被校园不良分子欺负。俗话说:“柿子还是挑软的捏”,农村留守儿童无论是力量还是后盾支持力都处于下风,这恰恰为校园不良分子实施欺凌行为提供了条件。这些孩子承受着不良分子的欺压,身心均受折磨,他们能做的只是躲在黑暗中默默舔舐伤口,长此以往,心灵怎能纯粹明朗起来?
2.父母离家,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的引导,没有精神血液输入,内心不明媚。人人都说:“家是温馨的港湾,是每个人的寄居之所和成长的摇篮。”“家中有亲人,家里有亲情。”父母离家,家不成家,何来亲情、温暖的港湾何在?陪伴是最温馨的告白,缺乏父母陪伴的农村留守儿童情感较少展现少年儿童阳光开朗的一面,阴暗沉默是他们的代名词。父母是孩子精神食粮的重要提供者,长期的角色缺失导致孩子无法获得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帮助,精神血液贫乏,心灵灰霾不及时清除,久而久之内心就不再开朗明媚。
3.留守儿童自身底气不足、自我表现意识淡薄,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低,人际交往出现障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个人是否完满,是由个人跟周围世界的交往与联系是否完满决定的”。集体生活为我们搭建起与他人、与周围世界交往的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不断认识和完善自我。遗憾的是留守儿童长期被冷落,缺乏主动融入集体生活的底气,自我表现意识不强烈,继而对集体活动产生抵触,孤僻不合群。渴望得到关怀友爱的心理与害怕被孤立的难堪日日折磨着他们。终日独来独往,与周围世界交往的能力渐失,人际关系不和谐,时常郁郁寡欢。
4.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不够出彩的留守儿童很难得到学校和老师的特殊呵护,甚至放任自流。“见父母之难,难以上青天”,盼望常常见到父母是大多数留守儿童可望而不可及的奢望,父母成为最熟悉的陌生人,极度渴望情感慰藉的留守儿童只能从学校老师那里汲取一点温情的甘露。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不足,老师能给的情感甘露也只是杯水车薪。再者教师们肩负教学重任,对于难以约束、桀骜不驯的学生只能听之任之,无暇顾及。俗话说:“心病还是要用心治”,教师们工作繁重,身心疲惫,没有更多精力帮助留守儿童,孩子们越发无助。
5.社会上存在戴有色眼镜看待、歧视留守儿童等不良现象,这使部分品行端正的留守儿童无辜蒙冤。近年来未成年人时有发生,这已成为人们心头的一根刺。部分留守儿童因缺乏监护人强有力的管束,实施起犯罪行为无所顾忌。有人“闻留守儿童色变”。一些品行优良、奋力拼搏的留守儿童被人误解。无辜者备受牵连,心里冤屈无从释放,索性破罐子破摔。
1.思想上高度重视留守儿童被欺凌事件,从源头抓起,做到标本兼治。凡事必有因果,留守儿童屡遭校园不良分子欺压,不单是胆怯懦弱无后盾支持力,更是大众在思想上不重视所引起的。人们常常认为欺凌不过是小孩子间的打闹,不必太较真,殊不知是盲目乐观。思想上的麻痹使遭受欺压的留守儿童得不到及时的保护与安抚,心灵受创严重,内心变得晦暗绝望。正所谓思想决定行动,若要留守儿童内心明亮纯净,必须引导众人从思想上认识欺凌的严重性。有关部门应加大力度宣传欺凌的危害性,形成谴责欺凌者的社会舆论,继而震慑欺凌行为。如此从思想源头下功夫,方可保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免遭创伤,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2.让留守的心不再孤单,家庭学校责无旁贷,改善亲子关系刻不容缓。每个孩子都是人世间的天使,理应在父母怀中幸福地享受亲情之爱。可留守儿童没有那份幸运,从小父母离家,内心凄凉无望,亲子关系日渐疏淡、岌岌可危。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不可漠然视之,帮助留守儿童重拾童心之乐是家校不可推卸的职责,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搭建起亲子沟通的桥梁,努力化解和改善亲子关系,重燃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之火。家校同心,水滴石穿,终有一天留守儿童豁达开朗的本心会被还原。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再放任留守的心继续品尝孤单。
3.引导留守儿童发掘自身闪耀的一面,增强其参与集体活动的信心和意愿,走出孤独城堡。“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在世,不管是谁总会有一些立身之本。留守儿童因自卑怯弱、底气不足,不敢展示自身优势,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觉得在集体活动中不能发挥作用,于是把自己封闭在孤单的城堡里,不交际不沟通,情绪得不到宣泄,内心抑郁苦闷无法排遣。作为孩子领路人的老师和家长,必须尽己所能引导留守儿童发现自己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参与集体活动的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摆脱孤独城堡的禁锢,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在充满欢声笑语的集体生活中体会天真无邪,重塑阳光心灵,培养健康人格和心理。
4.师资力量薄弱是农村留守儿童不能承受之重,有关部门应大力改变现状,为孩子保留一些温暖的慰藉。乡镇学校师资力量奇缺一直是社会的痛点,费尽心思请来的年轻教师还没熟悉环境就已如惊弓之鸟匆匆逃离。本就已陷入情感荒漠的留守儿童,更需要广大教师付出更多的情感甘霖,但这已不是仅靠学校单薄的力量就能解决的,需要动员全社会有关部门一起努力,为在偏僻乡村坚守教学岗位的教师谋福祉、改善生活条件,尽力为教师创造施展抱负的各种平台,营造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尽其所能挽留教师离去的脚步,为留守儿童保留一些温暖的慰藉。
5.整合社会力量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搭建爱心平台,消除歧视现象。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内心的烦恼与矛盾无从诉说,无人引导,使得他们内心封闭、孤单抑郁,部分留守儿童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出现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致使社会大众歧视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一些留守儿童接收到来自社会的不友好信息,心生怨恨,继而产生报复社会的不良心理,内心逐渐变得阴暗。需要全社会搭建起爱心平台,消除歧视现象,共同联手驱除留守儿童的心魔和孤单,坚决避免留守儿童成为家庭之痛、社会之殇。
总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人人有责,全社会都要平等、真心对待他们,让孱弱的身影不再孤单,让留守的心不再飘零,愿我们为他们保留一份童年的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