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委会,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机制可供借鉴,王玮航和家长们只能一起研究海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的案例,尤其是家委会的工作章程。这些研究不仅有助于厘清家委会的权利和义务,也能了解到家长参与学校工作的深度,“当时很多方式都是我们不能想象的,但也算为家委会责权界定提供了判断依据。”
施文利,一位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是当时上海实验学校东校家委会秘书长。她和校长王玮航一起去了香港考察“家联会”。香港家联会的监督职能令她印象深刻:“在香港,家联会成立和运作有法可依,受到法律保护,甚至对校长人选都有一定的话语权。”
2004年,东校家长通过分层直选产生家委会,每位有时间、有热情、有爱心的在校生家长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整场直选分为三部分:由校长、副校长(后改为上一届家委会成员)进入班级指导,讲明家委会定位,鼓励乐于奉献的有志者上台发表演讲;在班主任推荐人、自荐人等候选人发表竞选感言后,由全班家长进行投票选举,得票最多的5位当选为班级家委会成员,并成为新一届年级家委会候选人;再进行年级范围的竞选,票数最高的2位年级候选人当选为校级家委会成员。
民主的选举方法得到了学校尊敬和家长认可,每年的家委会换届选举大会参与率居高不下,经常是一个班级就有二十多位家长上台来发表竞选演说。
面对盛况,当时的家委会主任却显得很冷静,“家长们凭着一腔热情,出于帮助新建学校解决人手不足这个单纯目的而踊跃报名。而一个健全的家委会应该享有知情权、发言权、参与权、隐私权、决定权等权利,其中职责与义务的具体分配,我们并不熟悉。”家委会初期更多的是依赖于学校的理念及做法,真正的工作在选举后才刚刚开始。
为填补空白,东校联合家长探索性地发布《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家长联合会章程》,规定了相关工作程序、行为指导、成员分工细则,根据实际不断修订完善。
记者翻阅章程发现,家委会设立了主任、秘书长、财务负责人、审计负责人、教学观察人、生活监督人、活动组织人等职责,仅涉及到的校级管理层人员就多达二十多位。他们与年级、班级家委会成员一起,根据排班表每周两个半天的工作日来学校家委会办公室坐班,接待家长来访,处理家校日常工作事宜;实行财务通报制度,合理使用家委会“爱心基金”;参与评课与上课,引进校外资源;检查食品卫生,关注校园安全……东校在建校第一年就大胆建立家委会,让家长看到了诚意。这种“共生”关系也为双方今后的成长提供了沃土。
“在这过程中选好家委负责人是关键。”王玮航表示,“家委会发展至今已经九届,负责人性格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确确实实很乐意为学校、为大家做事。”
东校家委会的第一位主任沈峰先生,是唯一一位未经票选的主任,学校每次活动他都积极参与,树立了很好的工作作风,还初建家委会构架,制定选举办法。
前文提到的施文利女士曾担任第二届家委会主任,前前后后在校服务了九年,已经将家委会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在任职期间,她关注学生午餐和校服质量,参与拓展课程,引导家长义工活动起步,并积极推动各类义工组织的成立,为家委会奠定了服务本色。
第三届主任任雷女士在日本生活、工作多年,她带领家委会团队积极研究国外家委会模式后,为实验东校家委会制订了第一版的章程、直选规则等文件。此后,有关家委会组织架构、分工、职责、工作流程等,不断得以梳理和完善,校级家委会人员也得到进一步扩充。即便后来她和家人远赴日本,也经常将当地的一些可借鉴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传回东校。
第四届主任蔡艳女士,学历高,做事非常认真,她促进了团队间彼此协作,形成月度工作例会和驻校办公制度,并针对全校派发调查问卷,建立家长资源库。这一年,东校在读人数首次破千。
第五届主任东方人先生是一个演说家,经常在外主持节目,有很强的个人魅力。他成立了家长联合会,规范各级家委会成员分工,加强卫生安全监督。虽然平时工作很忙,但是每一次学校活动,他即使是在外地也会赶回来。
第六届原主任夏文娟出国后,交由张越青接任,这届家委会首次出现同一任期里两名主任的情况。在这期间,东校家委会成立了家长兴趣社团,并参与校务工作督导,举办首届爱心家长答谢会。
客观地看,家委会领头人的工作能力、人格魅力和凝聚力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家委会的发展。
2012年,《教育部关于建立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 出台让东校家委会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学校规模迅速扩张,在校生人数超过两千人次,并呈现出持续增加的趋势。于是,东校家委会内部就是否有必要扩张家委会的规模出现分歧。
这时,在东校历史上唯一一位连续担任两届家委会主任的人物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