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澄迈县福山中心学校美玉小学 王上崇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可充分发挥经典诗文的引导性作用,使教学过程更具文学气息,令学生发现经典诗文的趣味性,体会其内在含义,从而激发学习热情,调动学习兴趣,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经笔者分析,建议运用经典诗文的引导性作用,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自身的学习欲望,拉近经典诗文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找寻有效的教学切入点,吸引他们进入知识的海洋,从而发现语文课程的学习乐趣。
教师可利用诗词赋文、名言警句等,做好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铺垫,蓄势导入新课程,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庐山云雾》这一课时,可首先引导学生阐述有关庐山的信息,之后教师通过充满情感地吟诵与庐山相关的古诗文内容,使学生对课程内容充满好奇心,并主动思考、积极探讨,从而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深情诵读后,教师将新课《庐山云雾》全面导入,课程铺垫对于学生理解《庐山云雾》这一古诗文内容具有积极意义,学生了解庐山的具体情况,才能更好地掌握古诗文知识。
课堂可谓是教学过程的核心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阐述了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课堂上的学习应更具趣味性,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全面思考、深入探讨,基于所学知识感到震惊亦或是惊喜,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意识到智慧的力量,感悟创造的神奇,并体会过程中所带来的欢乐,深深为人的意志以及智慧的伟大感到自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达到上述目的,方可最大程度地保证教学效果,无论从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上,都应使之更具丰富性,体现多元化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习兴趣,并秉承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原则,使课程设计更加多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养成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质量。
比如,在讲解《望庐山瀑布》这一古诗时,教师可将教材作为链接点,引导学生首先对古诗词内容进行理解,针对难以消化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地提问,而后教师再全面解答,这样良好的铺垫教学,将会为接下来的古诗词内容的教授奠定坚实基础,同时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之更具独立思考能力,相应地加强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古诗文教学也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其学习能力。
例如,在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的相关知识,其中的“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的应用十分绝妙,但是,教师若在此过程中仅通过口头讲解,学生将无法有效理解、体会其中的含义,此时可通过视频播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开展教学工作前,教师应首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生’字都有哪些含义?诗人在‘日照香炉生紫烟’中为何运用了‘生’字而非‘升’字呢?”首先通过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集中注意力;而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运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视频,画面之上显示走草木葱郁,山峦叠嶂,在烟雾的笼罩之下,阳光格外耀眼,此时,紫烟从山谷中慢慢升起,这一景象美不胜收,而诗人将这一景象通过抽象的文字予以转化,运用生字,使画面更加立体、动态,给人以美的感受,使阅读者充分体会景象的美好。通过视频播放的方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深对于诗文内容的理解,日后遇到相关的习题,也会在头脑中浮现视频内容,从而有效解决难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古诗文可谓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古诗文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意境以及深邃的寓意,倍受学生的喜爱。但是,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不足,生活阅历较少,知识储存匮乏,对于古诗文所描绘的风土人情、社会时代以及人文思想等无法全面理解、深入感悟,所以,大多时候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都已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以及重点,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学生对于古诗文内容的理解以及感悟,都会从中渗透情感,从而使学生与诗人间进行潜在的情感交流。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明确文章主题,而后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加强小组间成员的合作以及交流,对课文内容进行解释。学生在自由交流的过程中,也可针对自身的不足以及理解上的偏颇进行相应的补充,在探讨课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彼此提高,最终提高学习效果。尤其是针对较难的诗句内容,应当进行侧重探讨,从而保证学生对于诗文内容的理解。
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充分地引导,使学生自由交谈,并提高学习信心,鼓励其大胆表达,基于解释不通或难以理解的词句,进行全班交流,同时提出质疑,让学生有效理解并掌握难句的含义。此外,还可通过课堂比赛的形式。例如,答问比赛、诵读比赛以及表演比赛等,使学生全面参与其中,提高学习主动性。在不断表达的过程中,体会到经典诗文学习的趣味性,促进学生对古诗文内容深入思考,体会作者的情感,加强学生与作者间的情感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文所表达的意境,理解其中的寓意。
小学阶段语文课程中所涉及的大多是经典诗文,其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某一词句所展开的,它们是诗文中的重点以及关键点,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在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可将其作为支撑点,理清全诗的思路以及结构,使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思想。
例如,在讲解《春日》这一经典诗文时,教师可从“新”字入手,体会作者朱熹所要表达的情感,首句点明了出游的时令以及地点,在此之后,又写了“寻芳”的过程,逐步深入。而极具统帅作用的词汇当属“新”字,它引出了下文,使诗文内容更具哲理性。如若运用哲理性的语言表达,那么诗文内容将极其乏味、枯燥,而将其融入到生动的景象之中,哲理表达不留痕迹,令诗文内容更加新颖、绝妙,同时也便于读者理解。这样的引导方式,将会加强学生对于诗文的理解,体会诗文所蕴含的魅力,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引导,以鉴赏诗文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语文课堂中,从而保证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