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周积昀
2014年海南省政府启动为民办实事项目——“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项目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省所有村小、教学点小学教师开展全员培训。为此,项目组拟定了“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培训工作实效性,以乡村教育改革实践为抓手推动教师培训与教研活动、课堂教学改革行动同频共振,教学做合一,落实教学相长,达成教师素质与教育质量一同提升”的基本思路。务求在解决问题实践中引领教师教学行为真实转变,通过教师教育理念行为的转变推动乡村学校教育变革,让教育改革在乡村扎根,进而促进乡村教师素质提升。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乡村教育问题,如小(微)班化、教师配备不齐、学生厌学、教师职业倦怠等问题,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站到课堂中央,教育即社会,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构建适合乡村的教育生态。以课程改革为抓手,契合小(微)班化实际,打破班级授课固有形态,以实践体验为中心重新定义教学,形成国家课程田园化实施的多种途径,激活农村在地资源并提炼生成课程化实施的多种模式,让乡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有更多的获得感,找回自信,提高教学效能,破解乡村教育改革难题。
乡村小学草根STEAM课程以“做有温度的教育,学有生命力的知识”为核心诉求,构建融通科学(数学、科学 S)、技术(手工 T)、工程(体育 E)、艺术(美术、语文A)、数学(M)等学科教育,以国家课程落地生根为基础,以学生全面素质养成为目标,以实践为中心,挖掘和开发利用在地资源,追求扎根乡土的课程样态。
1.乡村田园课程内涵。田园课程以乡村小学身边随处可见、可用、可造的资源作为课程载体,激发和引导师生走上自我发展之路。让田园走进课堂,将课程融入田园,把整个学校打造成课程中心,以做有温度的教育,学有生命活力的知识,育阳光品质,促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追求。让乡村孩子在熟悉的场景中探索未知,通过观察表达,放飞想象,追求审美,获得愉悦,是充满泥土芬芳、生命馨香的课程。经由田园课程将学生的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无缝对接,是适合乡村生态、散发生命活力的“活教育”课程。
2.乡村田园课程理念。
(1)教育即社会。田园课程关注在地资源,把丰富的在地资源变成别样的课程,培育孩子的乡土情结,烙下地域印记,让孩子熔铸更有文化根基的自己。
(2)教育即生活。田园课程聚焦生活经验,用鲜活的课程缝合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缝隙,还原知识的生命活力,用生活体验对接学习体验,互动生成,教学做合一,烙下时代印记,让孩子成就更加丰盛的自己。
(3)教育即生长。田园课程挖掘学校资源,用多元的课程点燃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欲求,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成长,烙下学校印记,让孩子遇见更加幸福的自己。
3.乡村田园课程目标。田园课程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瞄准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制订“重体验,会求知;爱科学,乐探究;懂情趣,会共处;亲乡土,乐生活”的课程具体目标。
4.两类课程哲学引领的乡村田园课程图谱。田园课程构建了“温暖教育”(图1)和“醇香教育”(图2)两类田园课程图谱,并在实践中生成了 “幸福田园”“生命飘香”田园课程范式。
图1 “温暖教育”图谱
图2 “醇香教育”图谱
5.乡村田园课程实施三大原则。
(1)打开教室,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知识“活”起来。(2)“田园”“课堂”,“书本”“实践”无缝对接,交流交换,教学相长,让学习“趣”起来。(3)广阔乡村,处处课程,学校就是课程中心,教学做合一,让发展“实”起来。(4)乡村田园课程(图3)和田园课堂评价指标体系(图4)。
图3 田园课程评价指标体系
图4 田园课堂评价指标体系
1.田园语文实施途径。小学语文田园化课程实施主要有两个通道:一是阅读。把阅读和学生生活世界对接起来,贴近乡村和儿童,情景交融,人文共进,重点考虑田园诗词、动植物儿歌,与田园生活相关的童诗、寓言、童话及经典美文诵读。学生阅读地点可以多元化,教室里、大树下、菜园旁、花丛中时时处处阅读。二是表达。将田园化写作内容和学到的写作方法相结合,有感而发,用真情催生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视学生实际安排动植物儿歌、童诗、寓言、童话创作和田园诗词的改写等富有田园味道的创作活动,真正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乡土情结与有形的文字交互,体验、生成、固化、升华。
2.田园数学实施途径。小学数学知识多是抽象的,而小学阶段的儿童认知以形象直观为主,教材内容往往离农村孩子生活经验太远,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田园数学旨在挖掘国家课程内容与农村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学习素材,提炼学生熟悉的乡土田园中的数学问题,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兴趣,带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学会用身边素材构建数学模型,提高学生创造力和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田园数学的实施原则是教学问题田园化、教学手段直观化、教学方式活动化,知识应用生活化,教学评价过程化。教学资源开发结合国家课程内容的知识编排顺序,涵盖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知识板块,设计儿童喜欢的教学活动,以实践中心的方式实施教学。
3.田园美术实施途径。小学美术课程田园化实施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收集本地重要的、体现本地特色的四个学习领域的美术作品(或图片或录像等资料)。二是根据所用教材,把适合田园化的具体课例挑出来,添加或整合所收集到的、体现本地特色的作品。三是对于教材里实施起来有困难的课例进行适应性改造。如把电脑绘画课改造为普通绘画课,把彩色纸撕贴做面具的课改造为面具设计课等。通过线条、色彩、造型实践体验和创想实践,放手让学生在开放的空间自主描摹眼中的世界,展示心中的图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田园科学实施途径。小学科学课程田园化实施旨在充分利用农村学校丰富的原生态课程资源,结合课程性质与特点,把两者有机地糅合,促进科学课在农村学校真正落实和有效实施。重点选择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相关内容,结合乡土实际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田园科学实施的主要原则是突出科学与生活相结合,充分利用学校开发的各种种养园地和农村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种养殖等生活中观察、记录和描述,深度感知生物生长,理解生物之间,以及生物、环境、人类自己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依存的关系,培育农村学生朴素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爱护环境,建设美丽家乡生态宝岛之情。
1.乡村德育课程。利用乡村特有资源开发系列活的德育体验活动课程。“亲子种植”课程重在培育家长与孩子、学校与家庭之间的亲密感;“让我帮帮你”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对生命的呵护;“乡村节日”课程根据不同的节日设计生动的体验活动,具有浓浓乡土味的节日活动让孩子一生难忘,在儿童人格形成的关键期烙下深深的印记……
2.万物生长课程。为了让学生全程参与体验万物生长的神奇,开发了 “我是小果农”“我是小菜农”“我是小花农”“水稻种植”“山兰稻种植”等万物生长课程,让孩子在课程中体验劳作的辛苦和乐趣,同时又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3.乡土文化课程。以民俗民风民情民艺等为课程资源,以“弘扬传统文化,培育乡土情结”为目标,先后开发“七巧苗绣”“舌尖上的田园”等系列乡土文化课程,将传统文化种在学生生命里。
4.综合实践课程。综合实践课程融合了科学、技术(手工)、工程(体育)、艺术、数学等学科知识。如“风车”主题课程——“野菠萝叶编风车”(数学、科学、手工)、“玩转风车”(科学、 体育)、“我的风车故事”(美术、语文),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主题活动贴近乡村实际,备受学生喜爱。
1.因地制宜创生田园特色课程引领学校走向美好。儋州市白马井镇藤根小学因地制宜实施“七彩园”系列特色田园课程,短短一年时间内学校一年级学生回流人数增加40%,田园特色课程模式迅速成为全镇乃至全市乡村小学教学改革样板,成为撬动学校不断走向美好的杠杆。
2.整体设计全面实施田园课程引领学校走向美好。白沙县七坊镇长龙小学、琼中县第二小学高田校区用田园教育的理念重新梳理、全面规划学校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统整到田园课程整体架构中。这两个教学点无论是学校外部环境,还是校园文化建设,都围绕田园教育理念量身打造,为田园课程全面实施提供了资源支撑。学校发展有了明确目标,课程实施有了具体操作策略,教师们越干越有劲,不断创生丰富田园课程门类,引领学校走向美好。
乡村小学草根STEAM课程实现了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还原教育生命形态,促进乡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助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乡村振兴做出了教育应有的贡献——
1.改变了学生的生存状态,让乡村孩子喜欢上学,爱上学校。田园课程扩大学生学习空间,处处皆课堂。田园课程内容不断丰富,从书本世界到生活世界,从校园到社会无缝对接。田园课程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倾听、参与、体验、运用成为课堂的常态,学生站立在了课堂的中央,成了学习的主人,改变以往被动学习状态,改变只上语文和数学课现状。参与其中的学生兴奋、热爱,上学不再是一件令人讨厌的事情,家门口的学校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2.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乡村教师树立了一批专业榜样。“田园课程”促进了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实施“田园课程”行动中,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合一,教学相长,增强了教师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提升了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王兆领、林柏、李伟、周文、羊玉秀等一批乡村教师走上全省展示交流和示范引领的舞台,让乡村教师也拥有了专业榜样,找到了专业发展的自信。
3.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为建设优美乡村学校打下了基础。田园课程低成本、易操作、接地气、有实效、受欢迎,乡村小学实施田园课程,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师生动手建设田园课程基地,让学校环境美起来;各种场景学习,让课堂活起来;创生田园课程,让教师动起来,整个学校充满向上生长的力量。田园课程促进了学校全方位的发展,为建设优美乡村学校打下了基础。
4.田园课程的探索产生了示范辐射影响,引领更多的乡村小学走向美好。田园课程基地学校的实践,扩大了学生学习空间,丰富学习内容和课程载体,改变了传统学习方式,短时间内促进学校有较大发展,在省内产生广泛影响。海南师范大学专家学者、琼台师范学院领导、省内市县研训机构领导和300多所乡村小学的管理人员来到田园课程基地学校访问学习,其中54所乡村小学先后加入田园课程实践。2017年,以田园课程建设为主题实施的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经过不计名抽查和民调,满意度被评为省政府民生工程教育类项目第一名,省内各大媒体陆续报道我院田园课程基地校建设的成效。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欲与项目组合作,在手机教师网开辟海南田园课堂专题页面,并开展与珠三角地区城市学校的协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