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魏廷
(重庆市武隆区文复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 重庆武隆 408500)
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要以学生为中心,重点要在引导上下功夫,不懈创新教学方式,注重情感导入,实现“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不善读到善读”的两个转变。
只有阅读量的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引起阅读理解能力的质变提升,因此,首要的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小学生还处于散漫的童真状态,内心的原动力和外在行为习惯主要受外界环境影响。若孩子的心灵不被好书占据,势必会被游戏、手机等别的东西占据。在孩子生活的家庭,学习的学校和班级,为孩子营造浓厚的书香家庭和书香校园(班级)就义不容辞,在孩子目所能及、触手可及的的位置遍地科学布置适宜孩子阅读的各类书籍,同时,家长、教师要以身作则用情用心做好孩子阅读的榜样,这对引导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和关键。
仅仅依靠课堂四十分钟直接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力还远远不够,但教学方法得宜,则这一接一个的四十分钟就可起到杠杆乘数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探索运用了八种教学形态。
(一)网络式教学。通过归纳、提炼、推理、联想、口诀、俗语等思维方式运用,辅导学生记住、掌握和吃透文章的重要文段内涵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在脑海中编织起一张具有较好逻辑性的知识网,为下一步通读、深读、精读甚至延伸阅读扫除障碍,奠定基础。
(二)情景式教学。对教学中的难点引入虚拟情景,或适宜地配以小学生喜闻乐见能帮助其理解的图像影像资料如卡通形象等,帮助孩子们加强对枯燥的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知识点的掌握。
(三)互动式教学。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确保教学效果,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知识点、文段和话题,教师以平等的姿态,适时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与探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复述式教学。为检验教学效果,在当堂或下堂课程中,组织学生轮流对已教授过的篇章的主旨要义和主要知识点进行概括和复述。
(五)启发式教学。在各种教学环节和形态中,注重用好循循善诱的方法,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从局部段落或句子到整个篇章背景,从整个篇章背景到局部段落或句子,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文字思维思考能力。
(六)开放式教学。紧贴教学任务和计划,每学期设置1-2个难易得当的关联性话题,让学生跳出课堂之外,以自主查阅课外资料的方式寻找自己心中的理想答案。答案给出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对错与否可不作评价,着重对其自觉阅读和学习的状态、意义作出积极点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七)分享式教学。以月为单位,为班上学生开出指定课外阅读书目,并举办读书故事分享会,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各类课外书籍,感受和体验阅读的快乐。
(八)个性化教学。建立学生档案,针对每位学生自身阅读水平和家庭环境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指导制订个性化的课外阅读书目,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上八种形态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在某种教学情景,既可使用某一种,也可有机组合使用几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社会齐心协力,久久为公,方能也必能取得“要学生读为学生要读,不善读到善读”的预期成效。
总之,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应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发展深度阅读教学,提升小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帮助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心智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