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美莲
(湖南省永州市道县濂溪学校 湖南 永州 425300)
小学语文作文重在为学生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我们就要从小树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我组织的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因材施教以人为本地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写作。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往往会忽视学生自身的写作意图,对学生目标的制定则是遵从分数而言的。这样一来学生没有彻底认识写作这一过程,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写作的态度。
毫无疑问,小学语文作文离不开很多美好事物的包围,也离不开正义的笼罩。当小学生开始写作的时候会自然想到这些题材,并且逐渐靠拢。这好像也没有什么不对,但老师在审阅时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是以这样的形式展现作文的。这就像做的一个模版,条条框框禁锢了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赏识。在这种传统的题材下,作文也会出现很多漏洞,如举例单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等现象。因此,在作文题材方面是值得老师去花心思创新教学的。老师要引导学生贴切自身情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灵动力,尽可能让自己的句子平易通俗,作文生动形象。老师不要经常给学生固定思维逻辑,要让学生自己丰富大脑并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才能刺激学生的创造性和临时发挥的能力。
以兴趣导入为前提是促进写作最快的方法。在现代教育体系下,我们都提倡“以人为本”进行教学。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教学的引导。学习重在兴趣的培养,老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的多少直接导致了语文写作的好坏。因此我们要融入现代元素在教学中,例如多媒体阅读教学,数字化阅读教学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读多了书看多了好的文章才会有写作的欲望。这样潜移默化,逐渐深入学习的过程才是我们当下值得创新的过程。先阅读后写作,先培养兴趣后扩展兴趣。这样一来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写作,能自发向上地探讨写作,同样也激发学生自我创作的欲望。
小学课堂上老师一般让学生写作文都是直接丢给学生题目或者直接按照考试作文题目丢给学生。然而在新的作文教学中不应该再出现这样死板生硬的教学方法。老师应该创新教学案例,多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事物变化发展的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不是一堂语文课就能培养起来的,更何况小学生接受事物的能力较慢,脑洞也不大,认知的事物也少。因此老师需要做到引领作用,老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一些片段式的启发,例如,在写《父母的爱》这样的作文时,老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父母爱的方式会很多,如学习上的爱、生活中的爱、生病时的爱……再引导学生想一想昔日与父母做过的一些事情,哪些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最关键的一点,老师需要留出大量的时间供学生思考。具备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创新理念,不仅需要老师更新自己的教育观点,还要让老师明确自己的教育目的。
在新课改下,我们更注重学生写实,让学生贴近现实生活去写作,并且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生活是写作的素材,写作可以依附生活也可以源于生活。老师在教学写作时要尽可能用创新教学,把学生带到生活情景中去,让他们体会生活的乐趣和生活带给他们的启示。例如,在写作《桂花树》这一题目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桂花树下,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桂花树的观察,把所见到的记录下来,同时老师可以介绍一下桂花的用途,丰富学生们的视野。这样的情景教学不仅适用于语文作文教学,同时也适用很多教学。让学生通过大自然走进自己的写作小天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传统教学的形式中,老师喜欢表扬写作好的学生,批评写作差的学生。但是这样也存在很多弊端。以往的老师忽略了学生自尊心和好胜心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导致学生一面呈现出自卑一面呈现出高傲。那在创新写作中到底如何让学生摆正心态,直面自己的过失呢?
其实在当今的教学形势下,老师可以对表扬的学生以匿名的形式来进行表扬。因为我们想要表扬的只是一个学生写作的作品,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一起品鉴和赏析。例如,每周一次的作文课,老师可以专门挑选一些学生写得好的片段,然后在课堂上念给同学们一同赏析。相对于写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也可以采取此方式进行匿名阅读,或者课后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帮助学生重拾写作的信心。
总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检验,我们发现这样实行的写作形式以及授课形式的改变,更能直接地给学生带来了新的学习体验,使学生们写作的兴趣高涨,形成了良好的写作环境和氛围,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动性。当学生的作文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时,老师的指引才显现出来意义。其实小学生的创作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期望,因为他们乐于展现生活中更美好的一面,而这一面也许是我们从未察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