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传播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研究

2018-02-22 04:26:37孙依晨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能指交际群体

孙依晨

(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空港管理学院,成都 610000)

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的一种新变体,作为社会快速发展与变迁的产物,它不仅是一种语言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1]它来源于社会生活,不仅反映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更反映着当下社会民众的普遍心态和社会公众心理;不仅记录着某一时期社会重要新闻事件或热点话题,更反映着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不仅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人,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纵观学者们之前对网络语言传播的研究,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本体论的角度出发,去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也有一些学者使用模因论的研究方法。网络语言传播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是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探讨网络语言传播的心理动因。

一、网络语言使用与传播的心理动因

(一)人际吸引与人际关系建立的需要

语言交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中,言语交际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最便捷、最直接的首要手段。当人们与陌生人开始交往之时,除了外貌、穿着等外在吸引力形成的第一印象外,他说话的方式、语气、用词也会成为人际吸引的一项重要原则,这是一种典型的才能吸引。青年一代,在社会交往中往往利用一些个性化的网络语言,以引起他人对自己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之上,拉近与他人的距离,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

在人际吸引中,如果人们的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具有相似性,那么他们之间就更容易被吸引,也更容易建立亲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样,由于网络语言主要流行于年轻人中间,年轻人是网络语言的使用主体,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喜欢使用一些新词新语,以求引起同类年轻人对自己的关注,以此显示出他们紧跟当下社会潮流。同时,由于年轻人相对来说,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更愿意去学习新事物。因此,年轻人之间在交流的时候,其语言行为更容易得到认可,他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语言选择方面更倾向于使用诙谐幽默、时尚新颖的网络语言,因此,网络语言在年轻一代中间的流行程度大大提高。

(二)自我价值感确立的需要

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作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人是一种理性的动物,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任何人,都需要了解别人,需要爱与被爱,需要归属感和依赖感,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和赞赏,需要有机会向别人展示自己的优越感和特长,这些都是人际交际的需要,也是社会交往的需要。因此,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接纳、肯定、赞美、表扬、鼓励,借此找到作为人的自尊感。当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很强的时候,人就会变得更加自信,表现出自我完善的欲望,表现出向上向善的本性。当人的价值感得到确立的时候,他就会觉得生活充满意义并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面对生活。

尤其是现在的社会,各种轻视年轻人的思想越来越多,年轻一代的面临的社会压力更大,他们更需要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更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得到同龄人的认可。因此,他们在平时的言语交流中,会大量使用网络语言,以期借此自我表现、自我标榜,借此彰显自己的智慧,张扬自己的个性,以期通过这种标新立异的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关注,从而提高自我价值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表现策略。

(三)社会比较的需要

研究显示,人们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心理状态等的评价,以及对人、对事、对物所持有的看法,常常是不确定的。人们想要对此做出明确的判断,想要明确自我价值感,必须将自己置身于具体的社会背景之中,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才能对自己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才能形成更加明确的自我价值感。

作为网络语言使用主体的年轻一代,因为他们具有较为相同的年龄、有较为相同的经历,对待人或者物有比较一致的态度和看法,因此,年轻人之间更容易把彼此视为社会比较的对象。在年轻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在日常的交往或者网络交往中出于社会比较的心理,喜欢使用网络语言,其他年轻人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这些网络语言,这就大大加速了网络语言的传播。

(四)从众心理的促使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由于精力有限、经历有限,他所获取的经验和信息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参照他人的行为,接受社会成员的引导,并努力与多数人的观念、行为保持一致,这样他的社会活动、他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才会顺利。在人们日常社会交际中,当越来越多的网络语言不断产生以后,很多人怀着求新求异、追求时尚的心理,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也开始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并加以推广,从而加速网络语言的传播。[2]

(五)身份认同——群体认同、角色认同、个人认同

人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动物,不可能脱离群体独立存在,群体是沟通个体和社会的桥梁,也是个体社会生活的主要背景。群体内的成员会进行模仿,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感染。例如,活动在网络世界乃至现实世界的人们,构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所有进入网络交际的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接受网络语言这套符号系统。网络语言作为这个特殊群体进行交际的一种手段,它能够让处于不同社会阶层、从事不同职业、不同文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这个群体内的成员形成一种归属感,就好像落叶归根一样,让个人觉得自己的行为、语言、思想等被这个群体所接受、所认可、所欣赏。有了网络语言使用者这个群体,网络语言使用者在使用网络语言时也会更有勇气、信心和成就感。在得到网络语言群体的认可和赞赏以后,人们就会不断强化这种思想和行为,从而创造和使用更多的网络语言,并促使它被群体所认同和广泛传播。有了这样的群体归属感,他就更容易与这个群体内的成员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二、网络语言是群体性孤独的表现和产物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大量普及,随着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软件的广泛使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联系变得越来越便捷、及时。表面上看起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其实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有些人甚至因此而丧失了面对面交流的能力。[3]同样的道理,我们创造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语言,是因为我们在日常面对面的交流不够深入,不够及时,不够全面。我们渴望着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却因为现实的种种原因不能实现。因此,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慰藉,不断地使用网络语言表达我们的欢乐、悲伤、愤懑、不满,希望以此来弥补现实交流的不足。然而在很多时候却又陷入狂欢之后的另一种孤独之中,这种群体性孤单伴随着我们,使得我们更加依赖网络等新科技,更加依赖网络语言进行交流。

三、网络语言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任何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网络语言也是如此。网络语言生动形象、短小精悍、时尚新颖、幽默诙谐,极具时代性、灵活性、讽刺性、宣泄性,符合语言的经济性原则,[4]让人们的交往更加省时便捷,满足了年轻一代求新求异的心理。同时,网络语言的使用也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网络语言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语言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

我们运用网络进行沟通和交流,从形式上看人们之间的联系似乎更轻松、更密切,但实际上却更焦虑、更孤单。如今的我们既缺乏安全感,却又渴望亲密关系,因此才求助于网络,以寻找一种既可以让我们处于某种人际关系中又可以自我保护的方法。在现代复杂而多变的社会,我们敏感而又缺乏安全感,而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中,网络的虚拟性,正好满足了很多人自我隐藏、自我保护的想法。他们在网络世界中使用网络语言达到沟通和交流的目的,达到娱乐自己、释放自己、调侃他人、讽刺社会的目的,然而更多的时候,却是“越网络,越孤独”。

(二)网络语言破坏了人们交往的真诚度,削弱了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果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频繁地使用网络语言,长此以往,人与人之间深度交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人与人交往的真诚度也会大大减小。例如,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666”、“牛逼”、“为××疯狂打call”。当我们遇到特别优秀的人物、遇到让人感觉特别惊叹的时候,我们再也不会用尽心思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形象、更诗意、更富有文学性,如何让我们的表达更贴近于我们自己独特的感受,取而代之的是“牛逼”、“666”等这一类网络快餐语言。这其实是人类的懒惰性在语言上的表现,而这种语言上的懒惰性,恰恰会破坏人类交往的真诚度。当我们做了让人感叹的事情以后,我们更希望得到的是他人发自内心的赞美和欣赏,但是类似“666”、“牛逼”这样的网络语言,会让人觉得这种不加任何思考的表扬,不具真诚性,是表面上的一种敷衍,甚至带着嘲讽。同时,经常使用这些网络语言去交际,也会削弱和限制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进而造成文化的失落,让我们渐渐偏离人类文明。

(三)网络语言的使用重构了一种新的人际关系——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网络语言具有顺应性和排他性,网民们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当中,通过对方使用的语言,从而判断与其之间是否建立亲密的关系。尤其是在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动因的推动之下,很多人在现实世界中所不能满足的某些要求,会在虚拟的网络当中得到满足。这种建立在网络语言基础之上的新型关系,实际上是孤独中一种新型亲密关系。人们在网络上变得越来越亲密,用网络语言表达着自己的欢乐、感叹、愤懑、不满,人与人的关系表面上愈加亲密,但在现实中却越来越孤独,这是一种孤独中的新型亲密关系。

(四)网络语言造成了人们的思维惰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是社会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思维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5]语言和思维形影相随、不可分离,始终同存共进。语言除了具有交际的功能以外,语言还有记忆功能、存储功能,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分享人类科学文化知识,还是人类智力活动的工具,是人们进行思维的武器,有记忆功能、保存功能和信息处理功能。这些功能使得人类的思维更加成熟、更加复杂,而正是因为人类思维的成熟性、复杂性,又反作用于语言,使得语言系统更加完善、完整,由此可以看出,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网络语言作为传统语言的一种变体,使得语言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丰富性,而这种系统性、完整性、丰富性的背后隐含的人类思维的变化,人类思维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成熟、完善。社会的变迁、新事物的不断出现,都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维,而思维的变化又通过语言的变化表现出来,而网络语言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出人类思维的新变化、新趋势。

网络语言的简洁性、经济性原则,正好满足了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但是这种网络语言往往文学价值较低,有些甚至含有色情、暴力成分。人们所使用的语言本身具有塑造思维的反向作用,当我们经常使用一些比较低俗的网络语言时,它就会在潜移默化当中,慢慢影响我们的思维。

(五)网络语言影响着传统语言

网络语言一方面补充、丰富着传统语言,一方面又影响着语言所指与能指的变革,消解并重构着传统语言。

语言是表达思想观念的符号系统,语言是由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能指与所指是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的,遵循任意性的原则。能指一旦被人们约定俗成,赋予其某种意义,两者之间就形成一种强制性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关系是固定的、不可改变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确定,一旦进入社会交际,对使用它的人就有了强制性,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

既然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是人们约定俗成的,因此,它又不是永恒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改变,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随着人类思维的复杂化,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绝对的固定性当中又伴随着相对的变化性,某些语言的非特指性、多义性,这些都会造成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关系的变革和分离。

网络语言既然是一种语言符号系统,那么它也遵循语言的一般规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维的改变,在青年一代求新求异心理的推动下,人们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时,往往使用数字、字母、方言、表情,并将这些符号重新整合,使得原本固定的所指与能指的关系发生新的变革和分离,包括能指的扩大、缩小或者转移。这些语言的能指与所指的分离,对传统语言规则、传统语言规范形成了巨大的冲击。

同时,在人们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的过程中,一味地求新、求快,经常滥用汉字(例如:朋友写成“盆友”、同学写成“童鞋”)、滥用方言词、滥用外语、字母等,随意搭配和组合,用字用词混乱,表达不符合语法规范,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更有一些网络语言很暴力、很粗俗……这些网络语言都严重地影响着传统语言,对传统语言的规范化、纯洁性、健康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综上,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深刻而广泛,除了以上的影响以外,网络语言还影响着人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影响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造成民族优秀文化的遗失与失落;影响着舆论导向、群体性事件的发展和解决;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评价方式、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影响着现代文字编辑、出版业;网络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青年一代性格的个性化、张扬化,思想的浮躁性。

参考文献:

[1](法)加布里埃尔·塔尔德.传播与社会影响[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5-98.

[2]钱语眉.网络语言的传播[J].咸宁师范学院学报,2008(1):83-85.

[3](美)雪莉·特克尔.群体性孤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1-45.

[4]李媛媛.信息时代的网络语言及其变异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7:37-45.

[5]于永宏.2009年以来我国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机制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28-33.

猜你喜欢
能指交际群体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22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科学大众(2020年10期)2020-07-24 09:14:12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当代陕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4:02
正义概念的所指霸权和能指反抗
基于象似性的英语词汇学习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会说谎的语言
科技视界(2015年30期)2015-10-22 12:44:43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12:19:38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中国火炬(2012年8期)2012-07-25 09:2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