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音乐广播的创新发展路径
——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例

2018-02-22 01:19:31郝俊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期
关键词:类型化流行音乐听众

郝俊杰

1 精准的栏目定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于2002年12月2日正式推出,这是全国第一个专业化的流行音乐频率。该频率的节目定位是:专业的流行音乐频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先进、健康、流行、时尚,注重欣赏性、娱乐性、服务性的兼顾统一,倡导社会责任感。[1]从节目定位可以看出,受众主要是热爱流行音乐的青年人。广播音乐节目在其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打造类型化的广播节目时,频率定位是最开始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长期以来,《音乐之声》的收听率居高不下,就是始终坚持频率的定位,坚持在听众心里打造“流行音乐的第一频率”的服务宗旨,为节目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 精彩的节目编排

“类型化广播就是频率的栏目不再依据时间段来划分,频率节目形成整体合力,全时段各节目都为打造同一概念、传播一种文化、经营一类人群的广播形式。”[2]作为中国起步较早的类型化广播节目《音乐之声》,虽然节目内容整体风格较为统一,但是在全天18个小时的节目中,还是保留了自己的特色。

2.1 新鲜的娱乐资讯

节目在整点报时之后的第一个板块就是“News Update”,为听众介绍最新的新闻娱乐资讯,包括影视资讯、体坛信息、演出资讯,以及一些现场活动的回传录音。在周末版的节目中,由“周末新语思”来代替“News Update”,对当下的一些文化现象来进行理性的分析,包括“网红消费”“歌曲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并存”“大众审美消费”,以及当下热映电影的影评等,实现了大众传媒的审美教育功能。

2.2 新鲜的潮流音乐

时下的年轻人喜欢用音乐APP来收听音乐,但随着音乐市场版权意识的加强,对于大多数最新的歌曲,都需要付费收听。在《音乐之声》的“全球大首播”环节中,许多歌手的新歌在发布到音乐APP之前,在这里抢先播放,能够将最新的音乐传递给受众,这是国家级电台的便利之处。省级或市级的音乐广播,应及时将新歌传递给受众,同时打造一档专属于年轻听众的新歌推广节目。作为大众媒介,一方面宣传了歌手和新歌,另一方面也可以收获相对稳定的收听群众。

2.3 打造品牌节目

《音乐之声》的诞生,开启了中国广播类型化运营的全新时代,在中国广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打造了“全球流行音乐金榜”“中国top排行榜”等品牌节目,并开展各项活动,深受听众喜爱。

《全球流行音乐金榜》的播出时间是每天12:00-14:00,是与全球多家会员台合作的一档节目。每天的节目形式都不同,有时会请明星做客直播间进行访谈,有时会分享一些演唱会的信息。在节目的第二个小时是“生活有聊吗”环节,主持人会在节目中提出一个互动话题,听众通过微博的方式来与主播进行互动,“好听的音乐+有趣的互动话题”是这一档节目的亮点所在。

《中国top排行榜》的播出时间为19:00-21:00,是一档歌曲打榜节目,与听众一起分享榜单中的音乐。其中一个特别环节是帮听众找歌。广播线性传播的特性使得听众在听到自己喜欢的歌曲之后,有时会忘记歌曲名字,在这一环节中,听众可以通过微博互动的方式来为主播提供线索,例如播出歌曲的时间,某一句歌词,主播通过这些线索来帮听众寻找那些错过的歌曲。这两档节目都是双档主持,双档主持使节目的交流感更强,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更近,主持人之间的互相调侃会为节目增色不少。

《音乐之声》自开播以来,成为华语流行音乐广播的风向标,为打造精品节目,从节目的包装、主持人的选择,到节目内容的选择都经历了许多考验,目前也成为许多音乐类广播相竞模仿的对象,但是一味的模仿并不是节目发展的长久之计。各省市台音乐广播,首先应提高打造品牌节目的意识,并从节目的选题和节目的包装上下功夫。其次,还要注重资源的整合利用。要积极拓展资源,比如和一些唱片公司建立合作关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新歌的物料,以及通过明星为电台录ID的方式可以拉近明星与听众的距离。在打造品牌栏目时可以与当地的文化相结合,打造属于本地特色的品牌节目,可以增强受众对于节目的亲切感,为节目注入长久的生机与活力。

3 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广播电台音乐节目作为类型化广播中的一员,在节目内容上也容易出现雷同的现象,因此对于主持人而言,鲜明的主持特色在节目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节目的主持人,除了要做到最基本的串联节目,完成播出任务的同时,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3.1 音乐素养

音乐类节目的主持人,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对所播放的音乐有深刻的感悟能力,对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也要积极地传达出来。这就要求主持人对于音乐要有精准的定位,对于歌手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语言传递给受众,使得音乐能够更好地与听众形成共鸣。例如“音乐之声”上午档的《自在音乐》节目主持人魏野对于当下的流行音乐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同时也有着敏锐的时尚触觉,对于歌手的了解以及专辑的风格特色都通过他的表达体现得淋漓尽致,丰富了节目内容,也能够感受到主持人对于音乐的深刻领悟与把握。

3.2 个人风格

在节目主持过程中,主持人通过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语言表达对于每位主持人来说,既是基本功,又是形成主持风格的关键因素。节目播出时段的不同以及受众审美趣味不同,每位主持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主持人在歌曲的选择方面也有着各自的特点,从歌曲的组合也可以看出主持人的风格和审美趣味。例如《全球流行音乐金榜》主持人文超和徐曼,两人风格迥然不同,文超语言节奏较快,在节目当中也会穿插英语,再配以幽默的段子,而徐曼的语言节奏相对较慢,两人节奏风格配合得相得益彰。人们通过广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因此主持人必须依靠自身独特的语言风格来使听众获得认知感,从而获得关注度。

4 线上线下同步互动

“国内广播向专业化、类型化转型借鉴了美国国家广播发展的成功经验,很大程度上是对美国类型化广播成功案例的移植和继承。但是,国内广播从业者也应该深刻意识到新媒体、新技术给传媒领域带来的颠覆性变化。”[3]对于类型化广播中音乐节目的发展,媒体融合已然是大势所趋。以《音乐之声》为例,目前已实现了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频率APP与听众来进行互动和交流。与此同时,也不断开展一些线下的活动,例如明星见面会和公益活动,并且线上宣传与线下活动形成良性的互动。

4.1 线上拓展交流空间

《音乐之声》的微信公众平台每天会推送一些音乐的相关信息,听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参与到节目当中。此外,主播也通过个人微博与听众来进行互动。在《全球流行音乐金榜》节目中,在“生活有聊吗”环节中,主持人文超会和听众分享互动话题,听众通过主播的个人微博来互动,通过主播的私人微博,听众也更加了解主持人和电台的日常工作和活动。《音乐之声》还打造了专属于自己频率的APP,可以在线收听节目,了解最新的活动信息,使听众收听节目可以打破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收听节目。

作为音乐类广播应积极拓展互动方式和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来对节目进行推广,“使微信微博成为宣传自我并串联广播节目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要求主持人随时关注线下的动态,及时更新自己的微博,关注微博中的各类话题,找到大众的关注点,并能将此与节目内容连接。”[4]

4.2 大力发展线下活动

《音乐之声》的两大品牌节目《全球流行音乐金榜》和《中国Top排行榜》每年都会举行颁奖典礼并在全国各地开展落地拉票会。《全球流行音乐金榜》节目组定期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音乐面对面”活动,满足了歌迷的需求,主持人也从直播间走向各大城市,收获了一批忠实听众。

频率工作人员也在积极开展社会公益事业。“Music Radio我要上学”公益活动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的一项大型公益活动,从2002年频率成立以来,为失学儿童筹集善款并帮助孩子们实现上学的梦想。通过社会团体、明星的支持及宣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公益活动是新闻媒体体现社会责任的旗帜,它能够提高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度。特别是在当下,网络发展迅速,信息传播快捷,开展公益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媒体的社会影响,也为主持人提供了更多机会”。作为媒体,应该具备社会责任感,大力开展公益活动,并利用现代化传播媒介来进行宣传,不仅增加频率的热度,更要打造频率的温度。

5 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作为类型化广播的音乐广播,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和拓展空间。一方面音乐广播有足够的空间去打造多样化的节目;另一方面音乐广播需要借助新媒介来对节目进行推广和宣传,其中包括主持人素质的提高以及善于运用多种媒介来推广节目的能力。频率工作人员也要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对于各地区的音乐广播而言,其在策划节目时可以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在主打音乐的同时也能够让听众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真正实现音乐广播艺术性与商业性并存。

[1]孙晓宇.广播音乐节目的市场化生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节目解析[J].广播电视音乐论坛,2002(1):109.

[2]种雪,李倩如.浅析中国类型化广播的发展——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例[J].2016(21):257.

[3]刘浩三,徐军立.国内类型化电台的现状及发展战略[J].中国广播,2011(9):28.

[4]章莹莹.类型化电台的特点及主持人的作用——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之声”为例[J].现代传播,2013(4):162.

猜你喜欢
类型化流行音乐听众
流行音乐里的新国潮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好日子(2019年4期)2019-05-11 08:48:04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行政法论丛(2018年2期)2018-05-21 00:48:36
创新精神对流行音乐的作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9
多棱镜中的流行音乐——两岸四地“流行音乐文化高层论坛”述略
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 10:03:19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新闻传播(2015年8期)2015-07-18 11:08:25
和流行音乐有个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