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430074)
“媒介素养就是一个人正确利用大众传媒的能力,能够在冗杂的大数据中利用有价值的信息为我所用,实现自我能力提升的能力。”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介素养是民众在面对多元庞大的网络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各项反映能力,例如选择媒介的能力、对内容的理解能力、对于思想的批判能力、消息的传播能力等等。而媒介素养教育就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具备健康的媒介批判能力、信息分辨能力,合理地利用好媒介信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传媒产业商业化和娱乐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网络信息的低俗化、快餐化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大学作为与新媒体技术最亲近的一个群体,他们最容易接受网上的新思想,媒介上不良信息对其思想观念的影响不容小觑。但是,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状况和高校媒介素养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对新媒体的运用仅处于娱乐化阶段
如今,网络几乎渗透到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大多数大学生对网络形成了一定的依赖,但是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使用却并没有想象中深入,仅仅停留在目的化和娱乐化层面。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他们使用新媒体的目的仅仅出于自己的娱乐需求,他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新媒体上“找乐子”:刷段子、网购、看搞笑短视频等等。而对新媒体其他重要功能,例如传播重大新闻,主动探讨、发布信息、自我表达、知识检索等运用的很少,新媒体的很多重要功能都被浪费了。
2.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缺乏正确的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现在的大学生接触到的信息的宽度和广度已今非昔比,信息监控和过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新媒体上信息真真假假,正面负面的消息混杂,考验着我们大学生的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被错误的信息影响从而走向歧途,能否正确客观去解读信息是衡量大学生媒介素养的一项主要指标。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对于新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都有很多不足,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一些同学迷失自我,从而走向歧途。而在信息的解读上,容易出现极端现象。要么是过于偏激的批判,觉得这样才能够显示自己想法的独到之处;要么是过分冷漠,无论大小事都漠不关心。这些不恰当的信息辨别能力和解读能力,最终对大学生的行为和思想状况产生不同程度的侵蚀和影响。
3.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起步晚、受众窄,缺乏实践
高校的教育是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最直接有效的路径,但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却起步较晚,且能够接触到媒介教育的学生面很窄。目前,我国大陆地区媒介素养的专业教育只涉及到新闻传播专业,其他专业的学生接触很少,学生的媒介素养基本靠“自己领悟”。有学者这样评价我国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现状:“大学生不是通过科学的媒介理论指导以及系统的训练获得媒介素养,而是在日常网络媒介接触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个人的直觉感悟来培养自身的媒介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及时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而媒体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样具备及时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点,这些诸多共同点使媒介素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改革创新阶段,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将新媒体融入教学资源之中,因此必须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以此深化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理念。
我们一面享受着新媒体带来方便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一些偏激、低俗、虚假的观念未经过滤径直进入大学生的视线。大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但思想状态还不稳定,容易被一些模糊、不正确的思想牵引,最终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道德行为等受到严重的影响。这些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为了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使大学生在面对新媒体信息浪潮时具备一个良好的思想状态,这就需要将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要以学生为落脚点,要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模式去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积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注重教师,是一种说服式教育,学生被动地接受老师教育,而没有自我表达的平台,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相悖的。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他们对新媒体有天然的亲近感,有些思想他们也许不会在传统的思政课堂表现出来却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表达,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自我变革,跟上学生的节拍与需求。可通过学生的微博、微信朋友圈、班级QQ群等多种新媒体平台,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运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教育方式。
新媒体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再只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这就对公民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媒体的自由化和虚拟化特征,容易让大学生放大自我,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的世界观、人生观。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媒介素养高的学生,辨别力相对高,会自动屏蔽一些负面信息,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果;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好的大学生,在各类媒介平台传播的正能量相对多,也会间接引导他人媒介素养的提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必须转变将思想政治教育当成任务的看法,充分地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境况,积极利用媒介素养教育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将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相互结合,鼓励学生利用新媒体,通过媒介素养教育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效果。
课程是高校教育实施的重要方式。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从教育时间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最长的课程,它贯穿一个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甚至到走向工作岗位,从教育方式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多,不仅是课堂,还有课外活动、多媒体资源宣教等等,可以说新媒体时代下生活中处处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信息环境,高校必须要重新整合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重视微博、微信信息平台,对大学生这个群体有针对性地发布有正面引导性的内容,对于学生之间流传的不恰当的信息要第一时间指正,并且引导舆论。用新媒体的优势去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劣势,用更加符合时代特点、更加科学的方式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有效性。
新媒体时代下,全体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都应该强化自身媒介素养,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给学生全方位的正确引导。一是要深刻认识并且理解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要学会整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也要避开被其牵绊;二是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培训。要把媒介素养纳入高校教师培训教育体系中,并且要定期培训,紧跟社会发展。三是要实现教师媒介素质提升全覆盖,不仅仅只是思政工作者,高校各学科、各部门教师都应该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实现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促进,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形成具有联动发展的统一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