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兴趣,构建高效课堂

2018-02-21 07:53鲍庆贺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鲍庆贺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教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将两者相结合进行教学;然后把每一个知识点贯穿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整体性;并且在教学时把每个知识点中蕴含的道理及其原因和学生讲明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知识,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可能被调动起来,并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数学与生活;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7B-0051-02

作为小学老师,我们经常会看到有学生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开小差,与同桌相互交流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当然,这与小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征、身心特点有关,但究其主要原因,是学生此时对教师所授的内容不感兴趣,没有被课程内容所吸引。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仅学生,其实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这样,只有对某件事感兴趣,我们才会付出努力和心思,去更好地完成这件事。

学生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教学内容较难、教师讲课时间过长、教学内容单一无味等,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出发、从自身角度入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一、培养学生兴趣的常用策略

(一)将生活融入数学,把数学回归生活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头脑的灵活性,其最基础的作用应是将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当中。由此,数学必定不会脱离生活实际而独立存在,人们把生活中的知识、内容进行了概括、总结和归纳,也就变成了系统的、有体系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知识点对应的原型,那么,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也就不会太陌生,学习、理解起来就变得非常简单,不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感;以这样的心态学习,学生会更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

如在教学《体积与容积》时,教师可以以冰箱为例:当我们要计算出它的体积,也就是它占有的空间时,就应该观察它的外部,所以在测量时应该测量冰箱的外部数据,然后再计算;如果要求冰箱的容积,也就是冰箱可以容纳物体的体积,就需要观察这个冰箱的内部构造,应测量内部数据。通过以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冰箱为例来解释体积和容积,使得本来难以理解的概念清晰化,学生掌握起来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二)注重知识间的联系,整体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的每个知识点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的知识相关联,形成一个知识网络体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把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部分。小学阶段包含了义务教育的前两个学段,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新课标把这四部分内容呈螺旋状态分布在每册教材中,难度逐步提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顾眼前所教内容,作为师者,需熟知从小学到初中每一个知识点所处的位置、作用以及前后关联。教学中的多数内容基本都是以前面旧知为基础的。学习时学生利用旧知和经验,通过转化、迁移、模仿等方式经历从未知到已知的探索过程,可以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点,此时掌握的知识又能为以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形成良性循环,长此下来,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苏教版四年级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在教学时教师提问:“我们之前学习过了一些乘法计算,你能举一个例子吗?”让学生回顾旧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说说竖式计算时的算理和要求,然后过渡到新课内容,降低学生对新知学习的认可难度:原来,所有的整数乘法竖式,都是用第二个乘数的每一位分别乘第一个乘数,再把每次乘得的积加起来就可以了。这样,所有乘法的竖式计算也就变得简单起来。待这一单元新课内容教学完成后,老师对所有的多位数乘多位数乘法再顺势进行介绍与强化,让他们掌握整数乘法的所有内容。当然,本节内容也不是孤立的,也为后面学习做铺垫:五年级有关小数乘法的计算,其计算方法和计算原理也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相一致。若教师自己都没有一个整体把握,那么,教学也只是一个单向传输的过程,学生也体会不到知识间的关联,学习的兴趣自然不会太浓。相反,如在教学时把每一个知识点的前后关联情况告诉学生,让他们明白本节内容所处的一个大致位置与作用,既消除了学生学习新知的陌生感,又能明确学习这一内容的用途,学生学习起来也更为容易,兴趣也就越来越浓了。

(三)明理、激趣,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学科是一个讲道理的学科,数学课堂是说理的地方。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有时就是因为老师会把数学课当成语文课或者说背诵课来上,学生的学习也是以简单、机械的记忆、模仿为主。虽然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记住老师所要求的内容,并在考试中可以取得一个相对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往往因为这些烦琐的需要记忆的内容,使学生丧失了对数学的兴趣,丧失了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心态,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都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当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丧失了探索能力,学习能力和思维水平都不能达到高水平,又怎会真正的学好数学?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我们应带领学生探索、找寻知识中隐藏的道理,真正理解每一个结论的缘由,并在探索的过程中,让他们感悟到探究知识的方法,建立模型的意识等。比如,在学习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要让学生明白,是先有了一个规定(或者说参照、标准)之后才归纳出体积的计算公式。教材先是做了如下规定:“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数学教参书附录部分对体积和体积单位进行了明确规定:“作为度量几何体体积大小的单位正方体称为体积单位。几何体的体积度量数,是它与单位体所占空间大小的比值。”简单来说,我们要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实则是计算出这个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倍数关系,两者是几倍的关系,体积就有几个这样的体积单位。

所以在计算物体体积时,要思考这个物体可以利用分割的思想,看看能够分成多少个单位正方体。由于长方体都是规则图形,可以先计算每层有几行几列,即先找一层单位正方体的数量,沿着长方体的长和宽进行分割,每层的单位正方体个数=长×宽;然后再想共有多少层,单位正方体的数量就是长宽之积的多少倍,由此归纳出单位正方体的数量就是长、宽、高的乘积,即长方体体积=长×宽×高。同样的,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也是类似的道理,是计算图形与单位正方形的倍数关系。学生经历了这样一个思考、探索的过程,对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对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两者的区别也就更为明确、清晰。

如果每一节课我们都能够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索、思考过程,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必定都能有所提升,对知识的掌握也就会深刻,对他们以后的探索和学习也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仅教会了他们内容,更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学习方法,数学学习也就变得简单,他们的兴趣也会更为浓厚!

二、培养学生兴趣对教师的要求

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本身应该具备非常扎实的基本功:教师需要明确所教内容在生活中的原型,并在教学中将内容与之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还需对整个小学甚至初中的所有内容有一个整体、全面地把握和认知,知晓每一学段、每一学期学生对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教师需要明白每个知识点其中隐含的道理,如算法算理等,老师首先要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解释,学生的学习才会更容易,兴趣才会更浓。所以,每位老师都应先从自身角度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才可能成为一个称职的教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良好的教育应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索精神。如果教师每节课都能带领学生学习探究,做到把知识点讲透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数学的认识肯定不单单局限于记忆与模仿,更多时候他们就可以自己探索其中的道理,对于思维的開发和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会有非常大的帮助。有了发散的思维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会提高,能力也会逐步提升,高效数学课堂自会顺势开展!

参考文献:

[1]李敏.中高年段小学生数学阅读方法与数学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4,(10).

[2]吴月红.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2005(4).

猜你喜欢
学习兴趣高效课堂
如何在中学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