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进民退视角下的银行绩效研究

2018-02-21 05:57任森春俞飞飞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股权比例银行

任森春 俞飞飞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引言

依据上市公司公告的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山东、北京、深圳、河南等17个省市的当地国资已出手“拿下”共29家民营上市公司股权,这种地方国资驰援有平仓风险的民企的行为被许多人解读成了“国进民退”①,这种解读虽有失偏颇但也有理可言。因为目前学术界判断“国进民退”的真伪的关键是看国有经济扩张的方式是否遵循市场化行为,然后就是基于各种维度辨别市场中的现象是否为“国进民退”,其中获得大多数人认可的维度有三个。第一个维度是从经济总量上看,国有经济成分是否相对民营经济在上升;第二个维度是从某个行业来看国有企业比重是否相对民营企业在上升;第三个维度是从某个企业来看,国有股权是否相对私有股权在上升(罗进辉,2013)[1]。如果基于第三个维度来看的确存在“国进民退”。

关于这次“国进民退”的讨论,起初人们主要是争论它的真伪性,后来人们则是更加关注“国进民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担心会出现国有企业挤压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资源加速流向国有企业、市场化经济改革出现倒退的问题。对此如果能利用上市时间较长上市银行的数据通过描述统计分析说明“国进民退”存在与否和构建模型实证说清“国进民退”的对企业绩效的利弊,不仅能促使当下的民营企业家们理性看待国资收购民营股权事件而且有利于国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以及企业绩效的提高。在重振民营企业家们的经营信心、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以补充、丰富、完善“国进民退”对企业绩效影响方面的实证研究。

二、文献回顾

围绕“国进民退”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的研究还没有统一的结论,主要产生了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国有股权的增加是不利于企业绩效的,并表示个人资本股权较多的企业比国有资本较多的企业具有更好的效率[2](刘小玄,李利英,2005),私有产权控股的非上市公司,其治理结构明显好于国有产权控股的非上市公司[3](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课题组,2008)。至于国有股权增加于企业绩效无益的原因,国外的研究较为充分和系统。它们把原因归结为了三点,一是国有企业存在高昂的代理成本和经营者因缺乏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而缺乏动力((Shaprio&Willig,1990)[4];二是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具有多重性不像民营企业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需要关心人民就业和政府税收等社会、政治目标(Vickers&Yarrow,1988)[5];三是某些腐败的政府官员借助职权侵吞国有企业的资产和利润或是把企业的财富转移给他的支持者(Shleifer&Vishny,1993)[6]。

然而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在1989年至1991年进行的私有化改革却都已失败而告终的,他们的惨败经验驳斥了国有产权不利于企业绩效的论点,因此有学者提出了另一种相悖的观点,他们认为国有股权对于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效应(刘启君,熊璇,2013)[7],其原因是企业中存在国有股权会使得企业就产生一种政治关联渠道,通过该渠道可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声誉担保,从而获得融资便利和更多的经济资源(宋增基,尚秋丽,2015;余汉,杨中仑,2017)[8][9]。

最后一种观点介于两者之间,表示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曲线关系即国有股权对企业绩效的影响随着国有股权的比例的变动会发生改变。较早提出的论点是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之间呈现一种左低右高的非对称U型曲线关系即当企业中国有股权较少时,随着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会随之下降;当国有股权足够大时,国家持股比例的上升,企业绩效却会上升[10](田利辉,2005)。随后有人提出相反的论点,他们认为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存在倒U型关系,并且指出企业的规模和性质的不同会使得这种关系发生变化(姚志存,2012;刘欣,李颖2017)[11][12]。至于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呈现曲线关系的原因可能是国有股权比例影响了企业的性质,企业的性质不同面临的困难不同,正如王甄,胡军(2016)所发现的——国有企业往往会面临更为严重的经理人代理问题,而民营企业则是大股东隧道效应更为严重[13]。针对如此复杂的情况李怀,王冬(2011)提议企业应当采取有效的治理结构来使组织费用的增加额小于纵向一体化所带来的企业效益增加额,那样“国进民退”的产权变更安排就不是一个失败的选择[14]。

关于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已经有大量研究,其成果也十分丰富。可是还少有学者基于某个行业角度来探究国有股权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更是鲜有学者基于“国进民退”的视角研究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的关系。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改变和增加对银行绩效有重要影响的控制变量后探究“国进民退”对银行的绩效到底是利还是弊。以期可以缓解“国进民退”的争论和推进国家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提高银行绩效。

三、实证分析

(一)样本的选择及数据的来源

本文从万德数据库(WIND)搜集所有上市银行的经营状况的数据,它们分别是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不良贷款率;再从国泰安数据库(CSMAR)搜集所有上市银行的国有股和总股本数量。为了使实证结果更具说服力,排除掉偶然性依据所获的数据剔除掉上市期限过短的银行,保留剩余银行2007——2017年来的数据,这样总共取得了12家银行11年来五个指标的660个数据。

(二)变量选择及定义

1.被解释变量

在衡量银行绩效方面,国外学者常用反映企业市场价值的,国内学者鉴于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大多采用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标对银行绩效进行测度(朱明星,2013)[15]。接着顾虑到净资产收益率可以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且要研究的是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的关系,故采用净资产收益率测度银行绩效。

2.解释变量

度量国有股权的方法学者们大多采用前十大股东中是否含有国有股权和国有股权的比例这两种指标(宋增基,尚秋丽,2015)[8]。顾虑本文需要考察银行绩效随国有股权变动自身持续变化的过程,故选用国有股权比例衡量国有股权。

3.控制变量

在控制变量方面,从银行规模、银行成长性以及银行信贷风险三个方面引入影响银行绩效的控制变量,其中银行规模使用银行总资产来测度,银行成长性采用银行总资产的成长率来衡量,银行的信贷风险利用不良贷款率来计算(高正平,李仪简,2010)[16]。相较他们的研究指标本文添加了衡量银行成长性的资产增长率指标和选择反映银行信贷风险的指标代替他们的反映银行资本结构的指标。

表1 变量说明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首先对我国2007—2017年12家银行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统计结果显示12家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均值为0.183也不存在负值,说明我国上市银行是一个稳定盈利的行业;国有股权持股比例范围在0—0.707而均值为0.103大于0.1,说明我国的上市银行中有很多是国家控股,某些银行国家处于绝对控股的地位;银行规模的标准差较大,表明上市银行间规模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银行的成长性方面最小值为-0.143,说明银行如果经营不善也会存在资产减少的情况;银行的不良贷款率的最小值为0.004大于0表明即使银行经营的再好也会存在信贷风险。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然后把12家上市银行的每年国有股权比例使用STATA软件分组绘图描述以及拟合,其结果如图1,图2。根据图1所示在2007—2010年国有股权比例呈现一个急速下降的趋势,那是因为国务院在2004年1月31日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稳妥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并于2005年3月开始股改来推进以国企改革为中心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国有股权在2010年以后就保持一个稳定的比例没有较大的起伏了。依据图2从整个时间段上来看国有股权比例的均值随着年份是一个下降的关系。综上所言,银行的国有股权的变动趋势总体上还是比较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企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未出现明显的国有股权增加迹象。

图1 国有股权均值

图2 国有股权均值对时间的拟合

根据国有股权的这种变化过程,可以推测在2018年由于中美贸易战、中国经转型等外部环境突变,通过股权质押融资冒进扩张、激进的企业的股价下跌超出预期导致民企大股东股权质押爆仓。随后国资委出手接盘部分民企的行为并非正真意义上的“国进民退”,因为在金融中具有统治地位的银行业此前上市银行的资本结构中国有股权比例没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四)模型的构建和计量方法的确定

为了探究银行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的关系,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 i指样本,t指年份;β0为截距项,β1,β2,β3,β4为相应变量前的系数,εit为误差项,它包括不可观测的个体效应ai以及单纯的随机误差项uit。

由于是对我国的上市银行进行截面分析,它们所处的大环境相同但银行间存在个体差异,符合变截距模型的无结构变化,存在个体影响的假设。而对于静态面板数据常采用的模型有两种——当截距项与回归变量相关时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当截距项与回归变量不相关时宜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因此本文在使用STATA软件做完两种模型的回归后进行Hausman检验。其检验结果为Prob>chi2=0.0000,故决定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做回归。

(五)实证结果及分析

本文采用的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对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的影响进行回归检验,其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模型整体上非常显著,国有股权的系数为-0.0368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t检验,说明从总体上来看国有股权的增加对银行绩效的提高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这也符合中国当下的银行状况——股份制银行的盈利能力远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成员每人创造的利润是国有银行的25倍之多。

表3 线性回归

分析差距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历史和体制不同的原因。从历史上来看,国有银行人员机构多,科层组织复杂,经营对象基本是一些盈利能力较弱的国有企业,与之相反的是股份制企业人员负担轻,经营对象是盈利能力较强的非国有企业;从体制上来看,一是由于官员作为国有银行代理人存在道德风险——官员追求自身利益罔顾银行经营、替换国有银行代理人的所需的信息成本较高、国有银行选择代理人的路径是双重的易发生时滞使得国有银行经营管理者的选择效率低下,二是鉴于国家通过政府或主管部门控制国有银行易产生控制权失效问题、国有银行缺乏有效的激励制度使得国有银行的控制和激励效率低下。

控制变量方面,银行资产规模和银行信贷风险与银行绩效负向相关,即银行规模的扩增对银行绩效的提高有微弱的抑制作用,这可能是银行的规模过大产生了规模报酬递减效应;银行信贷风险的增大会降低银行绩效,说明不良贷款对银行绩效有显著负向影响。银行的成长性与银行绩效正向相关,即成长性较好的银行它的绩效也会越来越高。

(六)模型的改进

虽然通过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的线性回归得出国有产权是不利于上市银行的,银行绩效随着国家持股份额的上升在缓慢下降。但是国有股权的系数是不够显著——只有在显著性水平为10%时才能通过t检验,而且整个模型的拟合效果也没有超过50%。因此猜测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负面影响,它们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故重新构造模型,在模型的等式右边引入国有股权State的平方项。改进的模型如下:

接着对新的模型做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的回归以及Hausman检验,其结果为Prob>chi2=0.0000,因而继续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4。

表4 非线性回归

由表4知,核心解释变量State与State2的系数都是显著的,尤其是State2在1%的显著性水平也通过了t检验,这说明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之间的确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曲线关系。然后变量State的系数为正,State2的系数显著为负即被解释变量Roe与核心解释变量State满足数学意义上的凸函数关系,表明银行绩效随着国有股权的增加先是提高的,可是在达到一定比例后开始下降。为了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银行绩效与国有股权的关系,利用MATLAB拟合两个指标的数据得到图3。

图3 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关系

从图3可以看出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的关系符合倒U型曲线,说明相对于完全无政府参股的银行来说,适当的增加国有股权的比例是有利于银行绩效提高的;但是国有股权的比例过高就会不利于银行的经营。国有股权的比例在0%—20%区间时,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的边际效用是正的,此范围银行资本结构中国有股权增加有利于提高银行绩效,但是在国有股权的比例超过20%以后继续增加国有股权的比例不仅不会提高银行绩效还会对银行绩效的提高产生抑制作用因为国有股权比例在20%—100%的区间,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的边际效用是负的。

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的这种倒U型关系比较符合实际的,当银行资本结构中有较少的国有股权时,既避免了国有股权的劣势又享有国有股权的优势——经营者还不是政府或官员依然享有银行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其本身的收入与银行的绩效挂钩,因此具有努力工作的动力;经营者的目标依旧是收益最大化而没有其他的政治目的,因而不会影响经营效率;政府官员对银行的资产不具有支配权,所以无法利用权力侵吞或是转移银行资产;同时因为自身含有国有股份相较纯私有银行而言存在政治关联,在政策和资源分配上具有倾斜的优势。因此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的边际效用为正,在超过一定比例后国有产权的劣势相对国家政策扶持和资源的倾斜占据主导地位,故国有股权度银行绩效的边际效用转变为负的。

(七)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用银行的资本充足率(Car)代替不良贷款率反映银行的风险加入模型重新进行回归,其结果见表5。

表5 稳健性检验

由表5的结果可知,之前共有的解释变量的符号和显著性水平除了国有股权比例的系数变得不显著其余解释变量依然在1%的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本文的实证结果较为稳健,进而说明国有股权与银行绩效确实存在倒U型关系。

四、研究结论与建议

随着大盘指数的持续下跌,国资委出手接盘部分民企引发社会关于“国进民退”的讨论。本文基于2007-2017年我国12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银行资本结构中的国有股权比例在2007-2017年并没有明显增长的迹象而且在整体上有个微弱下降的趋势,即依据国有股权的变动这个维度判断,银行业是不存在“国进民退”的现象结论。即使出现国有股权增加这种“国进民退”的情况,它于银行绩效也不一定是弊,因为通过构建固定效应的面板模型实证分析发现虽然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在总体上是负向的,可是更加切合数据和实际的关系是倒U型的,即国有股权增加型的“国进民退”在合适的比例范围内于银行绩效是有利的,只有在超过20%以后,国有股权对银行绩效是负向的。

针对上文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一是民营企业家应当理性看待资本市场的股权转移,市场中的出现的国资接盘民企可能是为了帮助民营企业度过难关而不是默默的改动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平言,2018),而且即使存在“国进民退”也可能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民营企业引入国资或是增加国有股权更加有利于企业发展;二是政府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时,应当注意控制股权结构中各方资金的一个比例,基于不同的行业应当设置一个对应的科学比例;三是国有银行应当在经营者的选择、控制、激励等方面提高效率,商业银行可以引入少量的国有资金参股以获取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扶持来提高银行绩效,银行应当降低不良贷款率和提高银行的成长性。

【注 释】

①本文的“国进民退”现象是指企业国有股权相对私有股权在上升。

猜你喜欢
股权比例银行
人体比例知多少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中关村银行、苏宁银行获批筹建 三湘银行将开业
把时间存入银行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