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的语言规范问题及解决方法

2018-02-21 23:5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病句语句普通话

姚 茵

(作者单位: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集团)广播新闻中心)

虽然传统的媒体形式也在不断改进,出现了数字报纸、数字电视、数字广播的形式,但传统媒体的发展依旧不太乐观,如广播,广播是最早的媒体形式之一,如今的新媒体环境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要想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发展成长,这就对广播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广播主持人的语言要规范。

1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常见的语言规范问题

1.1 语音问题

语音问题包括几种情况:第一,对“j、q、x”的发音容易发成“z、c、s”,原因是因为在发音时舌尖靠前,舌尖顶到牙齿,导致音色的改变;第二,当发前鼻音时,韵母的“-n”发音偏后,造成后鼻韵母“-ng”没有发出。另一个发音则相反,在发后鼻韵母“-ng”时,没有发出前鼻韵母“-n”;第三,阴平音和阳平音的调值不准,这种情况在一些广播主持人播音中表现尤为明显。

1.2 口语表达问题

口语表达问题是广播主持人需要规范的重点,媒体的特点就是在短时间内清晰地向受众传达信息内容,如果表达不当,或是表达有歧义、不流畅,就失去了媒体传播的意义。口语表达问题虽然在一些考试中体现不出优劣,但在实际广播中会直接对广播的质量造成影响,直接反映出广播主持人的专业程度和广播媒体的专业程度。

第一,词语使用不当。虽然词语语句的语法正确,但对词语的运用不准确、不合理,造成语句的歧义和难以理解。

第二,病句。病句分为三种,分别是语法病句、语义病句和语用病句。语法病句顾名思义指不符合语法规则;语义病句则是指表达的语句意思不明确;语用病句是指不符合习惯的语句用法规则的语句。

这两个口语表达问题是广播主持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需重视。

2 对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的思考

放眼全国,有的卫视节目使用地方方言,有的卫视则制作方言节目。如“港台腔”,网络上曾经对广播电视“港台腔”节目主持人做出过评选,说明人们对主持人语言不规范现象很关注。这里的“港台腔”远远超出了词语本身的含义,用来泛指一切不规范的主持人用语现象。所以,现在就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人们在大力推广普通话,而且普通话测试人群已经由学校扩展到公务员及其他窗口行业;而另一方面,肩负语言规范化责任的媒体却在进行方言节目的制作,这是一种悖论。对于上述现象,一些媒体工作者应该有所反思。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颂教授指出:“现在我们看到的广播电视、听到的广播、看到的电视”尽是“方言土语,语言怪异”。

普通话作为国内广播媒体行业的通用语言是有原因的。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地区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方言,所以需要通过普通话达到广泛的信息传播的目的。因此,广播主持人肩负着传播标准普通话的重任。广播主持人无论是在语音问题上,还是表达问题上,都应进行规范,这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问题,更是思想传播的问题,相关部门须高度重视。

3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主持人语言规范问题的解决对策

改变语言规范问题需从多方面入手,解决对策需要所有的媒体人共同努力,从媒体基层到领导,尤其是广播主持人,都要参与到这一改革中。

首先,要对媒体人进行语言规范上的重新培训。让媒体人进行语言规范课程的学习,重新回炉深造,对语言、语法和语言理论知识重新学习和提升,并进行考试,将考试成绩与绩效挂钩。同时对媒体人思想进行培训,提高广播主持人的整体素质。

其次,要加强监督水平。在实际广播中加强监督,设立奖惩制度,对出现语言问题的广播主持人进行惩罚和教育,并将这一奖惩制度作为行业的长期标准,使这一标准落到实处。

4 结语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整个媒体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对于广播等传统媒体来说,在跟上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独有的特点,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对于媒体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病句语句普通话
师生讨论改病句
“对症下药”——和病句说“再见”——小学高年级作文“病句”现象对策研究
重点:语句衔接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高考病句辨识的两大抓手
17
我喜欢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
“病句城”历险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