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行政权力监督中新媒体舆论的问题与对策

2018-02-21 23:39
新闻传播 2018年22期
关键词:行政监督舆论监督舆论

(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一、新媒体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

(一)纸质媒体的跟踪报道

舆论的第一发生现场就是在互联网上,网络媒体是所有媒体中的佼佼者,它们一旦在互联网上将事件公开,就会引起各方的议论[2]。而传统媒介凭借着自身的公共信服力和长时间对事件进行挖掘、核实,确保事件的真实性,这不仅增加了群众对所曝光的事件的信服度,而且还提高了自身的影响力,扩大了舆论效益,并在群众的监督下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和公职人员的注意[3]。

(二)相关部门的后续跟进

事件通过互联网传播,并引起群众的议论,从而相关政府部门就会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并正面回应,而这就是互联网舆论监督作用的效果。当人们利用互联网传播事件时,并引起社会各方的议论,随之线上线下的各方媒体进行跟进报道或转载,从而形成社会议论的热点话题,相关政府部门顶着沉重的社会压力进行公开调查并进行正面回应[4]。

二、新媒体舆论在行政权力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一)新媒体舆论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1.新媒体舆论监督缺乏法律监管

新媒体舆论监管模式推行至今,目前仍是我国较为有效的监管体系,对于这种监督模式,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缺乏法律法规对监督方和被监督方在职权关系与管辖领域的明确界定,使得滥用职权的不良现象频繁发生,对受监督的行政人员在工作和隐私方面构成了不良影响。而且,由于新媒体舆论监管在监督程序和处理反馈程序上均并没有具体的法律条例,使得监督标准难以趋向统一。

2.新媒体舆论监管的混乱

我国对于新媒体的监管存在着许多弊端,例如权责不明确、关系紊乱等。由于权责不明,我国网信办、新闻广电出版总局和工信部对于新媒体舆论的传播情况难以做到实时监督,部分新媒体擅离职守,利用了不良手段过度炒作网络舆论,使得网络舆论偏离真实性、合理性。

(二)新媒体监督主体素质层次差异大

在纸质媒体时代,进行舆论监督的大多数是专职新闻工作者,而自媒体等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舆论监督的主体从专职新闻工作者改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信息量的巨大冲击下,社会各界对于社会舆论事件各抒己见,网民缺乏正确判别的方向,更愿意偏向具有权威性的专家或领袖级别的评论、看法。而且,大多数网民的素质层次不齐,使得舆论监督缺乏有效的裁定、落实。

舆论压力的产生很大程度是来源于网络上的跟风现象,由于舆论主体素质差异性较大导致网络舆论经常被风向左右并且和纸质媒体比较,网络媒体由于虚拟性强,以至于民众可以在网络上对事件进行毫无底线的指责,并且这种指责也是毫无根据的,也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此外由于政府权力部分的不可公开性使得行政机关长期存在背锅的情况,最后由于新媒体时代众多媒体追求商业利润的特性,通常会利用民众各种矛盾来创造爆点,使得事态进一步恶化。上述的三个原因都会对网络舆论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使得舆论逐渐失去控制,最后造成网络暴力扩大化使得网络暴力延伸到现实当中。

三、新媒体舆论对行政权力监督的建议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条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网友数量的增加,互联网舆论监督范围也越来越大,但网络监督的相关制度发展的并不完善,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巩固,从而在互联网上出现一些破坏政府正常工作和损害公职人员利益的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对此,相关政府部门在经过长时间的探讨和调查后,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让群众更进一步正确认识到互联网传播的特性。

(二)增强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监管力度

当报刊在报道新闻时,不仅要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而且还要突出新闻的重点,随之在各方媒体的跟进报道和转载后,引起社会的关注。此外,对于一些弊端的行为和丑陋的社会现象,要及时进行报道并批评,但新闻所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因此在各个领域中都需要确定并坚持正确的导向进行工作,其中不仅有国家各级政府方面的,还有时政新闻类节目方面的,同时还有国内外宣传机构方面的等。

良好的网络信息化不仅有利于提高传播新闻的速度,而且还有利于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回应相关的报道。而为了更好地加强信息化建设,相关政府部门和各方媒体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传播的优势,第一时间更新互联网上的新闻。此外,还要对报道中的负面议论进行积极的引导,从而形成积极的、正面的新闻报道。

在处理互联网舆论事件时,要理性分析事件发生的成因和报道后的状况,同时还要长时间对该事件进行挖掘、核实,确保事件的真实性。而在报道该事件后,还要做好互联网舆论的引导工作,从而形成积极的、正面的互联网舆论观,这不仅确保了网民通过互联网传播民声,而且还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提升舆论监督主体的素质

互联网舆论监督主体拥有良好的基本素质和知识体系不仅有利于提高舆论层次的监督水平,而且还可以提高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

1.增强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高,网民成了互联网舆论下的监督主体,同时在互联网监督体系中起到了关键的监督作用。但是若想网民在互联网舆论监督中担任更重要的职位,就要结合政府、商业机构以及社会的力量,开设舆论监督和网络信息的相关教育工作,提高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基本素质,具有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明确的社会责任观才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体的互联网舆论监督水平。

2.增强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尽管互联网技术在不断地提高,从而推动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历史地位。网友一旦在互联网上公开事件,随之传统媒体就会进行跟进报道,同时还会对事件进行深入的核实和挖掘,确保事件的真实性。由此可见,传统媒体是新媒体的递延,新媒体是传统媒体的前提,尽管传统媒体更具有权威性和专业性,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瑕疵,而为了让传统媒体的工作者报道出更加真实的新闻,需要做到以下要求:第一、传统媒体的工作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学习技能,在快速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情况下,还要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尽量与新媒体舆论保持同一步伐。第二、传统媒体的工作者都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在报道新闻时要明确自己讲解的立场和方向,同时还要遵循基本的新闻传播规律,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社会进一步发展。第三、传统媒体的工作者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法律意识,丰富自身的法律知识,快速熟知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在报道新闻时要做到遵纪守法,不报道错误的新闻,不破坏社会的正常运行。

(四)构建舆论行政监督处理机制

只要相关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开展行政管理活动,就会有相应的舆论行政监督处理机制,而为了确保舆论行政监督处理机制的有效实施,其必须伴随着活动直至结束。此外,新媒体舆论在对网友在互联网上所曝光的事件行使监督权后,相关政府部门就需要对该事件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挖掘,最后还要对外正面回应该事件发生的原由。而在处理互联网事件的程序中,各步骤都具有明确的分工,整个舆论行政监督处理过程都需要对外公开,并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先进科技的优势来建立行政监督情报信息网,进一步加强各监督主体的联系。

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舆论行政监督处理机制和新媒体舆论监督信息的联系,需要制定监督信息的反馈制度。而在制定时需要结合调查处理进度、受理情况和后续行政工作开展以及证据审核等方面,从而确保信息反馈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同时,为了加强新媒体舆论监督主体与行政机构信息的联系,从而形成机制化的舆论行政监督处理机制,这不仅可以促进行政管理的良性发展,而且还可以大大的减少互联网舆论对行政管理人员所行使的行政行为的影响。■

猜你喜欢
行政监督舆论监督舆论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中西方行政监督体制的比较
我国行政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我国行政监督监督体的现实问题分析及相关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