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莹王 月
(1复旦大学 上海 200433 2上海社会科学院 上海 200020)
笔者认为,随着大健康理念的传播,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将成为两岸协同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上海是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的前沿城市,而台湾是我国医疗制度及资源基础相对成熟的宝岛,双方人口总数相当。上海近两年在着重打造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建立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系统,亟需成熟的模式与经验的借鉴,本文将运用个案分析法对双方相关产业发展进行比较研究,并依托双方优势资源提出推动上海相关产业发展及促进两岸相关产业交流的策略。
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关涉人民健康福祉的实现,涉及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执行、监管等)、研究组织(会、所等)、信息产业(服务平台、数据平台、信息科技、生物科技、综合研发管理集团等)、医院以及政策环境(医疗制度、地区发展情况)等环节,笔者通过参观访问及学习与分析,发现沪台因社会环境、政策及产业发展空间的不同呈现相异的发展模式,因此互补发展的空间较大,下文将沪台相关产业发展的代表性部门及企业通过表格形式展现,并对比分析双方发展的进程及模式。
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双方在政策环境及医疗发展阶段都有明显区别,并影响着双方相关产业的发展路径。
从政策环境上看,上海市政府根据2013年及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相关意见,于2018年拟定《关于推进本市健康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一流医学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相继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上海市政府从上至下,层层推进,按先政府再企业及医院的路径落实。相比上海,台湾地区管理部门近年来坚持关注全民健保改革,相关产业发展多交由企业与医疗市场,政府将其纳入医疗设备保障管理范畴。
从发展路径上看,上海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从信息系统建设入手,同时推进医保体制及其他相关服务体制的变革,相关产业在集政府政策、医疗资源、医疗市场多方需求的背景下,呈现高速发展态势。而台湾医疗水平虽居于世界前列,但政府推进的相关信息平台发展呈现平缓发展态势,同上海各大医院当前网络平台发展水平相当,但向前推进难度较大。据业内人士称,台湾由于医疗资源普遍供可应求,网络问诊虽免费仍对患者无大吸引力,且执业医师答诊报酬虽为政府补贴但非常廉价,因而台湾相关网站因政府投入大但运转不灵而处于少人问津状态。台湾相关企业健康医疗信息平台的搭建,倾向于对医院功能的补充而非辅助,如台湾电子学会理事长徐建业先生所言,“台湾相关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是以云端个人健康照护为基础。”而台湾管理部门在此领域稍乏全岛统一管理布局,几大实力较好的企业较多关注智慧医疗设备生产,但由于监管体制极其严格且门槛较高,因而对一般企业来说较难复制。因此,上海与台湾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从政策、医疗环境及发展目标都存在明显差异。
除了上述差异,双方均瞄准并面向家庭医疗服务市场。上海处于目标设立阶段,正筹划构建有商业健康保险支撑并与国际接轨的家庭医生服务市场,而台湾因近年出现严重老龄化及少子化现象,其互联网+家庭长照产业发展相对成熟。盖德科技董事长许宾乡向笔者介绍,其企业“对澎湖、新竹孤寡老人生活及健康情况做过入户调查,并针对老、弱及留守人群推行在家智能穿戴以满足对其在家医疗监管需求。每天被检测者只要保证自己戴医疗手环,其健康基本情况便可传输回来。如被检测者为不完全自理的人,就给他邻居每月100块钱,邻居只要每天敲他家门打个招呼,保证他戴手环便可以了。”
沪台面临同样的发展问题,即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大多涉及生理医疗而较少涉及心理医疗,但双方市场均出现对其需求的缺口。“2009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达18.99%”[1]虽然,上海精神卫生医疗资源已远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但就医调查显示,“上海市民因情绪或精神健康等问题寻求专业服务的比例仅6.9%”[2],因为心理疾病患者对心理医疗服务模式、保障及监督体系需求均异于对生理医疗的需求,所以目前仍不能满足市民的现实期待。据笔者了解,上海互联网+心理医疗相关产业发展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壹点灵平台及惠诚智能心理云平台为例,平台致力于对特定人群心理测评系统的建设,搭建医生与病患的心理咨询平台,以及心理教育、心理常识普及等基础领域,而针对市场需求的新媒体产品少之又少,加之政策壁垒,仅停留在互联网+音乐放松疗法上,与广州壹心理及北京好心情平台的发展水平相当。《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32条:“心理咨询人员不得从事心理治疗或者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因此市场咨询平台与医院相关资源没有较好的链接及资源共享,即上海与大陆其他地区有着共同的行业问题——社会认知不够,相关管理与法制体系亟待完善。而台湾的互联网+心理医疗产业发展遵循以传统问询为主的模式,近两年政府投入不足,“台湾2017年平均每人心理健康经费为23.4元(台币)。台湾精神医学会等5个心理学会及基金会联合向政府提出改善现状,兑现选举诺言的需求。”[3]由于台湾社会管理模式区别于大陆,并表现出市场拉动政策变革的态势,因此对特殊人群的心理照护、社区精神病患的养护成为社会相关产业及政策关照的重点。
由上可见,大陆相关产业发展制度的产生以强制性推动为主、诱制性拉动为辅,而台湾多从市场诱制性出发,由相关协会、基金会等部门推进改革而后回归市场,强制性为辅。从成文与不成文政策相辅助的角度出发,大陆的生理医疗政策以成文为主,心理医疗表现出因成文规定不落地而不成文规则占上风的趋势,如心理咨询室因属于工商局而非卫生局统一监管而出现各种管理漏洞,又由于心理咨询师只有咨询而无诊疗资格,但实际多同时承担治疗的责任。笔者调查上海相关行业发展,发现其另一大壁垒便是医患治疗经验及研究结果为行业核心竞争力不利于全市相关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另外沪台双方相关制度在不同社会体制及环境下均表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即国家法规落后于社会实际发展需要,致使相关政策变迁难度加大,上海在此方面突破较大,而台湾因其社会体制,强制性的统一管理及规划难度较大。
通过对沪台双方优势资源比对可以清晰发现双方交流的空间。(如表2)
由上表可看出,上海大型医院的管理升级能力可与台湾成熟的病房运作模式相结合,上海先进医疗信息平台及市场需求可与台湾充备的医疗人才形成互补,上海的先进移动科技系统可与台湾信息系统运作模式互补,上海的广大养老医疗市场与台居家长照模式可以形成互补,上海较开放的产业政策及市场环境与台商投资外向性可以互补。
表1 :上海及台湾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相关的代表性部门及企业
表2 :沪台互联网+医疗产业优势资源比对
上海需要进一步明确改革方向,首先在政策方面降低台医企业发展中触碰大陆医疗保险的门槛,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及对大陆相关产业的影响与带动,如(台企)爱志旺为上海市徐汇区首批被批准可以使用长期护理保险的社区定点单位。其次,促进行业建立完善的心理医疗管理体系,同时推进互联网+相关产品的发展,如心理疗愈VR产品开发、个人远程治疗系统搭建等。上海需以政策开放化、管理系统化、信息安全化、设备标准化、运行的法制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并使两岸人民互惠互利,从而推动健康中国战略有效落实。■